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府石探究#     
京西石府石自古就广泛应用于石磨,碑文及雕刻,近年来京西石府石被大规模用于文物建筑修缮,替换残损的石料构件。在文物建筑修缮中,许多文物建筑中的原小青子石构件被大量替换成石府石构件。但实际上京西石府石与传统石材的小青子在外观质地以及使用位置均有明显的区别。本文以京西石府石为着眼点,系统梳理京西石府石的主要性状特征以及历史应用,并对石府石与传统建筑石材小青子进行分析对比,避免今后在文物建筑修缮中将这两种石材混淆,为今后文物建筑修缮中石料的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石府石探究     
京西石府石自古就广泛应用于石磨,碑文及雕刻,近年来京西石府石被大规模用于文物建筑修缮,替换残损的石料构件.在文物建筑修缮中,许多文物建筑中的原小青子石构件被大量替换成石府石构件.但实际上京西石府石与传统石材的小青子在外观质地以及使用位置均有明显的区别.本文以京西石府石为着眼点,系统梳理京西石府石的主要性状特征以及历史应...  相似文献   

3.
石质文物的清洗技术和清洗效果检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秉坚  尹海燕 《石材》2000,(7):23-25
本文简要评价了国际上石质文物常用清理或清洗技术,以及清洗效果评价检测方法,这些技术和方法同样可以用于高档石质建筑和周塑的清洗翻新。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不久前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两件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精美石雕像。 据介绍,这两件文物是在一个名为大半拉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其中一件是石雕人面像,滑石质,胎质泛红。雕像的人物神态逼真:瓜子脸、大眼睛、柳叶眉、三角形鼻子、薄唇扁嘴、无耳朵、面相安祥。石雕人面像高8.3厘米,右前额有一钻孔,似系绳穿挂之用。考古学家认为,这件人面像当与古人类的原始崇拜有关。 另一件石雕像为蛇形佩件,身残缺,仅留头部。此件石质较硬,色泽泛绿、头顶雕饰网格纹,双眼透雕,吻部两边向外凸出,头前端有两个鼻孔和一张小口,残像长4.2厘米。考古学家认为,此石雕像看似蛇又非蛇,显然  相似文献   

5.
正古建、仿古建工程、园林工程的石质构件,大多处于室外,如作为建筑本身的基石、柱下的柱础,月台周边的栏板,檐角处的螭首等;还有一些独立的构件,如室外的基座、台基等;以上即为本文讨论的内容。这些石质构件,除少量为汉白玉,绝大部分为石灰岩材质的青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无污染,无辐射。由于处于室外,遭受风吹日晒,霜雪雨淋;随着全世界范围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为减少环境对室外石质构件的不良影  相似文献   

6.
张秉坚  王浔 《石材》2000,(5):21-23
本文对石植物的粘接与修补技术进行了评述,石材的粘接与修补不仅可以提高石材行业的经济效益,也是石质文物修复不可缺少的技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碳酸镁和碳酸钙一样也具有胶结作用,且镁矿强度远大于钙矿,因此研究碳酸镁固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量了巴氏芽孢杆菌在培养过程中的吸光度和脲酶活性,并计算得到单位脲酶活性;研究了尿素、氯化钠、醋酸根、Ca2+和Mg2+浓度对脲酶活性的影响;控制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对比了钙和镁沉淀效率和不同温度不同尿素浓度下碳酸镁沉淀产率;对比研究了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下砂土固化效果。结果表明,48 h培养过程中,吸光度和脲酶活性的增长都先缓慢后迅速增长再减小最后停止,单位脲酶活性则是先增加后减小。适当增加尿素或Mg2+浓度可增强细菌脲酶活性,氯化钠和醋酸根浓度对酶活性无明显影响,Ca2+浓度对脲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同一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条件下,碳酸镁产率明显小于碳酸钙。而在菌液中添加尿素可促进碳酸镁沉淀生成,且温度相同,尿素浓度越高,碳酸镁产率越大。菌液中添加尿素可使得碳酸镁固化砂土成型并具有一定强度,因此,该方法可解决砂土固化碳酸镁沉淀不足的问题,为后续碳酸镁固化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安顺府文庙的柱础艺术贵州省安顺市文物管理所郭秉红柱础,又称础、磉,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垫在柱脚下的石构件。一般称作柱顶石,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有的建筑构件。柱础作为支承部件,不仅将屋架荷载均匀地传递到地基,而且具有防备因地面潮湿侵蚀损坏柱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侯建华 《石材》2006,(5):16-17
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意大利西西里岛从4月29日开使,为中国带来了为期两个月的珍贵历史文物展览,其中以最能直接、生动、真实地传承历史文化的古石雕颇为引人注目。数十件石雕主要有4类:建筑石构件、庙宇石雕像、人物雕像、剧院石构件。此外,还有这个南欧岛屿上的陶器、油画、工艺品等,以此组成中国一意大利文化年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4月27日由意大利西西里自治区、中国国家博物馆、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共同向外界宣布的。  相似文献   

10.
建材之窗     
石灰石与大理石的防蚀涂料风吹、日晒和雨打对石灰石与大理石的损害是极其严重的,更不必提及污染了。格林尼治村一所公园内的乔冶·华盛顿石雕像已凹痕累累,即起因于此类腐蚀。对此,纽约市大都会美术馆同国家桑迪亚实验所的化学家联手合作,已找到了对策。石灰石与大理石主要由碳酸钙组成。为了保护这种矿物,科研人员先覆以薄层的一种简称为AEAPS的化学物质,后者即渗入石块的细微缝隙,且与碳酸钙相粘  相似文献   

11.
地衣对石材的破坏与激光清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各地的古旧建筑上都可以发现地衣的存在。地衣是一个真菌(多数是子囊菌)和一个藻体(某些绿藻和蓝藻)的复合体。地衣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提供给真菌,而真菌为藻类提供一个牢固的基质。真菌可以分解岩石中的矿物质为藻类提供无机养料。地衣经常覆盖于岩石表面,它们不仅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即用自己的分泌物分解他们寄居的岩石[2];同时也用机械方法,即用地衣原植体的物理活动直接摧毁岩石。成为建筑石材和石质文物的主要祸害之一。近一二十年来,建筑石材和石质文物的生物腐蚀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  相似文献   

12.
王春华 《石材》2012,(12):44-45,51
在人类历史上,石料是人类最早利用的材料,石质文物在各类文物石中占很大一部分。石质文物的材质种类很多,有花岗石、大理石、石英石、青白石、燧石、碧玉石、松石、玛瑙等。按照它们形成的机理,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与木材、夯土、陶瓷等材料相比,石质材料虽然有更好的耐久性,但由于长时间受到风雨侵蚀,尤其是处于较恶劣的环境中,石质文物的劣化和病害在所难免。据统计,我国的石窟、摩崖造像中,仅国家  相似文献   

13.
文物(包括砖石文物)是文化的载体,其保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石质文物的病害分类主要有石质文物的分类方法、石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的标准、石质结构建筑损伤评定的标准和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规范,而古砖病害分类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借鉴了石质文物病害分类体系,结合了古砖病害类型,以平遥古城古砖病害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病害分类。该分类体系共有三级,其中第一级有裂隙与空鼓、剥落与脱落、材料缺失、结壳、变色与沉淀、生物病害6类,第二级有15类,第三级有14类。相关研究对于古砖病害修复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1年7月初,安阳市某水厂设备大修恢复供水后,在清水池表面出现一层白色漂浮物。因其他构筑物均未出现异常情况,故断定该物质产生于清水池,经检测此漂浮物对清水池出水及出厂水水质影响不大。通过实验室定性、定量分析,该漂浮物主要由碳酸钙和碳酸镁组成,其质量占总量的98.88%,此外还有少量  相似文献   

15.
石材增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秉坚 《石材》1999,(4):10-11,13
本文对疏松石材进行了增强处理试验和研究,其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可提高2-4倍,对弱南石材的增强利用和风化石质文物和建筑的加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晓瑞  宋林  焦海洲 《工业建筑》2011,41(3):116-120
预应力技术在纯石建筑中的应用及研究在我国鲜有报道,将预应力技术运用于石构件中,可大大改善石构件的受力性能,并提高石材建筑的使用范围,使纯石建筑的发展不再受材性的限制.预应力石结构不但可以充分发挥石材天然的材质性能,还可以继续传承传统建筑结构体系中的榫卯技术,具有永久的保存价值和建筑的艺术性.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常年暴露在日晒雨淋中,露天石质文物更容易受到风化影响,其中生物是最主要的破坏因素之一,尤其在我国南方温暖潮湿地区。在各种生物中,苔藓是引起露天石质文物生物腐蚀的关键类群,它主要以假根钻入的物理作用和有机酸腐蚀的化学作用侵蚀石质文物。这种侵蚀会改变岩石成分,降低石材表面强度,另外还有助于其它生物的入侵,从而造成进一步的破坏。但是,当其他环境因素,例如暴晒、暴雨和酸雨等对石质文物造成快速破坏时,苔藓的覆盖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研究是文物保护和建筑保护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其中一些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思路和新技术,希望能够为绿色、环保、经济、可持续地防治和处理石质文物表面的苔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某些处于高烈度区的石质文物浮放于地面,面临安全隐患,本文基于减隔震理论对提高石质文物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规范公式确定了某佛像的隔震系数和支座刚度范围,进而采用时程分析程序对初选的减隔震支座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研究了高宽比为5.6的石佛像采用支座减隔震的可行性问题,获得以下基本结论:处于高烈度区浮放于地面的具有较大高宽比的石佛像文物的抗震性能存有隐患;科学合理的减隔震支座能对佛像等结构物取得显著的减震效果。文中石佛像减隔震设计及验证分析思路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朝历代所保留下来的大量古代建筑,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实物教材。在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工程中,除了要继续采用传统有效的工程技术手段,还应探索和尝试使用新的技术手段与科学材料,使维修工程既可以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又能节约更多的资金与原材料。我国将高分子学材料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树脂应用于木构古建筑的维修领域已有一定经验,通过不断调整配方,使其从单一用于木构件的加固用途扩大到对于石构件与琉璃构件的加固和修复,试验也已取得了成功,并将应用于近期的岳阳楼和湘阴县文庙等大型维修工程中。  相似文献   

20.
石质文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资料,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石质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在与时俱进。简要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以及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石质文物三维模型的整个流程。通过实例获取了石质文物的三维模型,并利用重构的三维模型进行纹理贴图,获取了石质文物的真实感三维数字化模型,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