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厥阴病篇是《伤寒论》中争议最多的一篇,自陆渊雷氏提出“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认为是“杂凑成篇”,作了“少阴、太阴之外,更无厥阴也”的推论以来,有许多医家赞同陆说,对厥阴病篇持怀疑、否定态度,直至目前,仍然众说纷纭。本人早年亦崇陆说,由于先入为主,成见作梗,影响了客观分析,深入钻研。通过对《伤寒论》原文的反复研习,理论联系实践,逐渐  相似文献   

2.
一、柴胡汤不是《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主方 (一)少阳病的概念“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各“经”所属脏腑,气化功能所及,通过经络与之相连属的部位。《伤寒论》中所言之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下称六经病),即系指因外邪侵入“六经”  相似文献   

3.
针对五版统编教材《伤寒论讲义》方证分类体例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阳明病篇179条与栀子豉汤,猪苓汤证;太阴病篇276条与桂枝加芍药,大黄汤证;少阴病篇301、302条与吴茱萸汤、四逆散证;厥阴病篇的本证分类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结合相关的文献研究,探讨“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一语的真正含义。[方法] 查阅分析古今相关文献,考究古今医家对“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一语的主要理解及相应的不足,对厥阴的含义进行深入解析,并从一气周流理论、六经病欲解时及经络角度详细分析“两阴交尽谓之厥阴”的真正含义及临床意义。 [结果]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一语,源自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但是对于何出此言,则历代医者鲜有论之,或论而不详。从一气周流理论、六经病欲解时、经络等角度分析,所谓“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一是因为气之运行顺序为太阴-少阴-厥阴,厥阴居末,故为两阴交尽;二是因为厥阴重丑时,而丑时为太阴之末时,少阴之中位时,厥阴之初时,此三阴交织之时,阴尽则阳生,故丑时有阴尽阳生之象;三是厥阴俞与风门在督脉上无对应穴位,故可知厥阴为阴竭之象。[结论] 所谓“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实则是阳气周流至里,阴竭阳生之象,同时表明了气由太阴至少阴再至厥阴的周流顺序,而且也说明了厥阴丑时为阴尽阳生之象。该理论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厥阴篇计56条(自326~381条,按《伤寒论语译》(中医研究院编)顺序,下同),既讨论了厥阴病,又讨论了厥阴病以外的厥、利、呕、哕证,以与厥阴病作鉴别,因而内容显得庞杂。加上该篇条文仅前4条标题为厥阴病,其余或称伤寒,或无标目,历代争论不少,迄今未有定论,给初学者带来很大困难。现将厥阴篇内容试予剖析,抛砖引玉,希达者有以教之。本人认为厥阴篇内容包括以下二部分。一、论述厥阴病的三个特点 (一)阳虚厥道厥阴病为少阴之续,阳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对病情的预后,多处用“可治”、“难治”、“不治”等词来描述,明确记载“难治”病证治条共有8条,其中太阳病篇3条;阳明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3条,现不揣浅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附子乃药中猛将,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1]。仲景在《伤寒论》中但凡危急时刻往往用之。《伤寒论》中应用附子的方剂凡二十方,此外在小青龙汤、四逆散和理中丸方后加减法中运用附子者亦有三处。其中太阳病篇涉及论12条、方11首,阳明病篇论1条、方1首,太阴病篇论1条,少阴病篇论10条、方8首,厥阴病篇论5条、方3首,霍乱病篇论4条、方3首。  相似文献   

8.
提出六经的排列顺序既非“太阳—厥阴”,也非“太阳—少阴”,应以“太阳—太阴”为是。认为它不仅符合事物的表里阴阳属性、阴阳的互根消长转化规律及六经病的寒热表现,也为少阳为“游部”、太阴为“至阴”、厥阴“一阴至绝作朔晦”等争论不一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9.
少阴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全身抵抗力低下的危重阶段。伤寒六经,从三阳传至三阴经,阳气已微,阴气也逐渐衰减。少阴为二阴,“少,幼也”,在正常生理时,少阴之阴气居太阴与厥阴之间。在少阴病时,阴气衰减已非常严重,虽未达厥阴之尽,也呈阴阳两虚之状,又可外合太阴而见吐利,也可内达厥阴见厥逆,并有诸多之“死证”。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中论述吴茱萸汤证的条文共有三条 ,分别见于阳明篇 ,少阴篇和厥阴篇。吴茱萸汤证其病机概为胃阳不足、浊阴上逆或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因此见于阳明篇和厥阴篇是没有争议的。但其病机与少阴并无联系 ,为何会出现在少阴篇呢 ?这一直是《伤寒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拟就仲景将吴茱萸汤证列于少阴篇的本意进行探讨。“食谷欲呕 ,属阳明也 ,吴茱萸汤主之 ;……”。 (2 4 3条 )、“少阴病 ,吐利 ,手足逆冷 ,烦躁欲死者 ,吴茱瘐汤主之。”(30 9条 )、“干呕吐延沫 ,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378条 )以上是《伤寒论》论吴茱萸汤证的…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评话     
①厥阴病篇之所以存在诸多争议,大致有以下几条原因:缺乏明确性,56条原文中只有4条冠以“厥阴病”,其余诸条均未冠“厥阴病”三字;存在复杂性,所列证候繁多,涉及到寒热错杂、厥热胜复、呕哕吐利以及诸种厥证,内容庞杂,主线不明;明显差异性,厥阴病篇中证候大实大寒证,寒热两极,差异巨大。②厥阴病证候分类必须反映本经所属经络、脏腑的基本生理、病理特征;必须反映本经所属阴阳气化、气机的生理、病理特征;必须反映本经标本中气从化的规律;必须照顾到本经及所属脏腑与邻经及所属脏腑的关系。③依照六经病症候划分和归类的原则,结合厥阴经所处位置、所连脏腑以及气化特性,来确定厥阴病的证候分类,大致有厥热胜复证、寒热错杂证、四肢厥逆证、呕吐哕利证四类。  相似文献   

12.
太阴病篇在<伤寒论>[1]六经病篇中篇幅最小,仅有8条原文,后世许多医家也因此将太阴病证治局限于8条条文中,现行的多版<伤寒论>教材仅将太阴下利证视为太阴病本证.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中六经病变均可出现下利,三阳病篇中,下利多见于兼证及或然证,病情多较轻浅,而三阴病篇中,下利多作为主证出现,病情多较危重。太阳下利包括太阳表证兼里证下利及太阳病变证之里证下利,前者既具有太阳表证,亦兼有他经或里证病变,后者为太阳病误治或已解,纯里无表之下利;阳明下利包括阳明兼他经下利及阳明本经下利;少阳下利主要是少阳兼他经下利;太阴下利未言及具体方证,病机主要为太阴虚寒;少阴下利包括少阴寒化、少阴热化及少阴阳郁证;厥阴下利主要为寒热错杂下利及厥阴热利。此外,少阴篇及厥阴篇均言及下利预后的判断,其要点在于判断体内阳气盛衰。  相似文献   

14.
试析“厥阴病上热下寒证”韩春生,张洪春指导:晁恩祥(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历代伤寒注家对厥阴病篇见智见仁,看法不一,曾有“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之慨叹。我们现在学习《伤寒论》一般是以《伤寒论讲义》(高等医药...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太阴病,只有八条条文,是全书中篇幅最少的一篇,尽管内容不多,但其中有争议的问题尚不少。现就太阴病的有关内容,谈谈个人看法。太阴病的性质仲景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作为太阴病的提纲,以此揭示太阴病的性质。《医宗金鉴》云:“此太阴病全篇之提纲,后凡称太阴病者,皆指此证而言也。”观其所述证候,均是脾土虚寒之征。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而司大腹,脾虚不运则寒湿不化,气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为阐述外感疾病的专书,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专著,全书共计397条原文合113首方剂。承《黄帝内经》,理论联系实际,首创“六经辨证论治”治疗外感病。其中的“三承气汤证”是一个典型缩影,可谓“冰山一角”。其方证主要包括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后世演化不胜枚举。此三证在《伤寒论》中共涉及条文34条:其中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7条,“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2条,“辨太阴病脉证并治”1条、“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条、“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条。其内容思想贯穿全篇始末,是辨证论治思想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17.
论厥阴病与乌梅丸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伤寒论》厥阴篇条文现状研究厥阴病,见解各异,歧义百出,赵刻宋版《伤寒论》卷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标题之下,有“厥利呕哕附”5个小字,据此,钱超尘考证说:“对于厥阴篇与厥利呕哕篇来说,合之刚两伤,分开则两利。”李心机亦同意此说,胡希恕说:“厥利呕哕病,按其内容,非专论厥阴病而另有深意。”为此,作者提出厥阴提纲证非外感所致,乃肝家胡导致的上热下寒证,其来也骤。对“乌梅丸治肝脏正气虚弱而寒热错杂者”之说予以肯定,且进一步指出,乌梅丸证,可得于“伤寒”,亦可得于“内伤杂病”,得于“内伤杂病”者,亦由肝家郁使然,其来也渐。  相似文献   

18.
李克绍教授早在40年前就已经指出"读《伤寒论》的厥阴篇,首先必须分清什么是厥阴病,什么是一般伤寒",并指出厥阴病篇中标明为厥阴病的只有4条。赵刻宋本厥阴病篇中附的"厥利呕哕"既不是厥阴病,也不属于厥阴病篇。成无己抹掉"厥利呕哕附"五个小字,从而把"厥利呕哕"混淆成厥阴病,是引发厥阴病篇纷乱的根源。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与《金匮玉函经》中,逐条找出"厥利呕哕"条文的踪迹。"厥利呕哕"不仅是附在厥阴病篇,更确切地说是附在三阳病三阴病六病之后,是集中对伤寒发病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厥",以及贯穿于三阴三阳六病与"吃"有关联的常见症状"利、呕、哕",进行深入地讨论。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厥阴病篇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伤寒论》厥阴病篇的认识历代注家颇有分歧,几成“千古疑案”。至今见仁见智,众说纷云,使人有莫衷一是之感,为了便于深入研究,笔者收集了近三十年的有关资料分项列下: 一 厥阴的含义 (一)阴极阳生。认为厥阴的“厥”字有极尽的意思,病至厥阴,阴寒极盛而阳气极哀,“物极必反”阴极阳生。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角度出发,以《伤寒论》六经病篇有关疼或痛的条文作为研究对象,对慢性疼痛中医的分类、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经方论治作以详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