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态应变时效对18—8型奥氏体不锈钢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的对称拉压低周疲劳行为特征及动态应变时效(DSA)预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使用的应变幅(±0.5%-±1.5%)范围内,试样都经过循环硬化、饱和和循环软化过程,在相同的应变幅下DSA预处理后循环峰值应力高于固溶态及冷变形预处理状态,但疲劳断裂寿命相差不大TEM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经DSA预处理后,形成了均匀、高密度、稳定的位错组态是提高循环峰值应力的主要原因,而循环软化则是由于形成了低密度的、伸长的位错胞状结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动态塑性变形工艺制备块体纳米孪晶强化304奥氏体不锈钢样品并研究其低周疲劳行为。应变控制疲劳测试发现,包含30%(体积分数)纳米孪晶结构的304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异的低周疲劳寿命和高循环应力水平,同时循环软化程度随应变幅增加而减弱,与传统纳米结构金属材料"应变幅愈高,软化程度愈明显"的趋势截然不同。优异的低周疲劳性能主要得益于高强度纳米孪晶晶粒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其与相邻再结晶晶粒协同塑性变形,有效抑制应变局域化和疲劳裂纹萌生。  相似文献   

3.
4.
<正> 奥氏体不锈钢是核聚变反应堆的理想材料。普通的316L奥氏体不锈钢,经固溶处理后获得完全的奥氏体组织,但力学性能不是太好。S.Degallaix等指出,氮的合金化能明显提高316L钢的室温和高温下的单调及循环性能。J.B.Vogt等人作了氮和温度对316L钢疲劳性的影响的试验,来说明低周疲劳和疲劳裂纹扩展时,其宏观性能与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低周疲劳和疲劳扩散试验及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奥氏体不锈钢在恒应变疲劳过程中的组织结构研究SCI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观察了奥氏体不锈钢在恒应变疲劳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与纯铜单晶体相比,不锈钢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没有水平阶段,这与其具有较低的层错能有关。在不同疲劳应变幅下进行疲劳试验时,奥氏体内的位错亚结构相应发生变化,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与循环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相呼应。  相似文献   

6.
分析滚动轴承表而疲劳剥落失效机理和残余奥氏体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确定控制残余奥氏体含量的热处理工艺,进行残奥最测试与轴承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残余奥氏体含量为12%时,轴承的疲劳寿命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力学因素对0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在MgCl_2水溶液中应力腐蚀(SCC)和腐蚀疲劳(CF)交互作用的影响。研究了应力腐蚀疲劳(SCF)在裂纹扩展规律及断口形貌上的特征。结果表明:任何促使裂尖应变速率提高的力学变量,都有可能使SCF断口形貌发生穿晶型向沿晶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汽车前轴的疲劳试验及其疲劳寿命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成组试验法,对某汽车前轴进行了疲劳寿命试验,对疲劳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后,得到了该汽车前轴P-S-N曲线的数学表达式.通过雨流计数法,得到该汽车前轴各路面载荷谱的均、幅值计数结果,根据Goodman经验疲劳公式,对雨流计数结果进行了零均值应力转换,从而利用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估计随机载荷下该汽车前轴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弹、塑性应变对奥氏体不锈钢AISI321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弹、塑性应变对奥氏体不锈钢电化学行为的影 响,从热力学判据和电化学参数的关系出发,分析了不锈钢的应变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静态无载荷试样和动态慢拉伸试样的电化学行为明显不同.弹性应变只影响金属阳极溶解过程,而不影响阴极过程.形变强化和位错塞积群的形成对金属的力学-化学活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佐仁 《上海金属》1990,12(2):3-10
本文结合试验结果阐明了奥氏体化温度对GCr15钢淬火组织(马氏体相的形貌、含碳量及残留奥氏体等),强韧性和轴承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最后得出能获得含碳量小于5%的板条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约10%的830℃奥氏体化温度为最佳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室温疲劳断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24Mn18Cr3Ni0.62N)在室温条件下的拉-拉疲劳行为,并对疲劳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疲劳曲线(S-N曲线)呈阶梯状下降趋势,平缓区对应载荷应力约为410 MPa为条件疲劳强度;疲劳断口特征明显,可清晰观察到疲劳条带、解理台阶、沿晶裂纹、瓦纳线以及二次裂纹.  相似文献   

12.
应力控制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的低周疲劳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剑  张获  西田新一  服部信佑 《金属学报》2002,38(12):1261-1265
以JIS SUS 304和SUS 304N为实验材料,在应力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两种奥氏体不锈钢的低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1)在低应力区(σa<430 MPa),SUS 304N的疲劳寿命高于SUS 304的疲劳寿命;但在高应力区(σa>430 MPa),静强度较高的SUS 304N的疲劳寿命反而低于SUS 304的疲劳寿命.(2)SUS 304中疲劳微裂纹萌生的循环次数比远小于SUS 304N.在低应力区,SUS 304中的疲劳微裂纹萌生后。其扩展速率大于SUS 304N;但在高应力区,SUS 304中的疲劳微裂纹萌生后,其扩展速率小于SUS 304N,使它在高应力区的疲劳寿命超过了SUS 304N.(3)添加氮元素后.奥氏体组织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疲劳实验过程中SUS 304发生了显著的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而SUS 304N基本未发生此现象.  相似文献   

13.
用X射线衍射(XRD)、磁针法、力学性能和显微分析研究了商用热轧态和冷轧态304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变形方式下应变诱发马氏体的行为。结果表明:304钢热轧态由于存在多量碳化物和组织不均匀性,其奥氏体稳定性低,拉伸应变诱发马氏体量达40%,冷轧(固溶)态组织均匀、奥氏体稳定性高,拉伸应变诱发马氏体量仅9%;304冷轧板材扩孔、杯突成形时其切向和径向的二向拉应力有助于γ→α’转变,诱发马氏体量(30%~35%)多于单向拉应力的拉伸诱发马氏体量(8%~10%)。对于冷轧304不锈钢,在20%以上拉伸工程应变的驱动下才能较明显地诱发马氏体。304明显的强化效果(△σ达320~400 MPa)来自应变硬化和马氏体相变强化两方面:冷轧304钢的强化主要来自应变硬化本身;热轧304钢的强化不光有应变硬化的贡献,还有应变诱发的多量马氏体的重要贡献,而且后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
铜合金的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面弯曲疲劳试验,测定了C1100P-1/4H纯铜和C2801P-1/4H黄铜的S-N曲线。结果表明,实验铜合金没有疲劳极限。随外加交变应力增大,疲劳寿命缩短。在相同外加应力条件下,轧制态合金的疲劳寿命高于退火态合金的疲劳寿命。利用Manson—Coffin法则和塑性应变幅与疲劳循环次数的理论关系,通过计算得到了铜合金的理论S-N关系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理论S-N关系曲线可用来预测铜合金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某核电用690镍基合金在4种应变幅控制下的低循环应变疲劳,分析了疲劳断裂行为、应变疲劳寿命数据和循环应力-应变数据,给出了该690镍基合金的应变疲劳参数。结果表明,690镍基合金的低循环应变疲劳裂纹主要以穿晶断裂方式萌生于试样的自由表面并向内部扩展。4种应变幅控制下的应变疲劳寿命均高于美国阿贡国家试验室(ANL)给出的设计寿命。分别用Manson-Coffin方程和Langer方程对应变幅-疲劳寿命数据进行拟合,给出了预测方程;弹性应变幅、塑性应变幅与载荷反向周次的关系和塑性应变幅与循环应力幅的关系在对数坐标系下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动态应变时效现象的规律,发现在5×10-4s-1的应变速率下,在523~673K和723~873K的温度范围内会出现动态应变时效现象;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材料在发生动态应变时效时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在动态应变时效过程中发生的运动位错与溶质原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使材料的位错组态发生变化,在相同的预应变量下,随着动态应变时效预处理的温度升高,材料的位错密度提高,形成更复杂、更稳定的位错组态。  相似文献   

17.
18.
奥贝球铁应变疲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志  孙尧卿 《物理测试》1993,(3):106-112
  相似文献   

19.
彭剑  高毅  代巧  王颖  李凯尚 《金属学报》2019,55(6):773-782
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非对称拉-拉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和循环塑性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疲劳寿命、循环应变幅、平均应变、平均应变率和失效应变的差异划分高、低应力区:在高应力区,平均应变、平均应变率和失效应变大,存在显著的循环塑性变形,疲劳寿命短;在低应力区,循环塑性变形累积有限,疲劳寿命显著增加。通过失效区域的显微组织观察和断口分析发现:在高应力区断口附近产生了大量的孔洞,断口以韧窝为主要特征;在低应力区存在疲劳裂纹,其扩展方向垂直于加载方向,断口由起裂点、疲劳裂纹扩展区、过渡区和快速断裂区组成。316L奥氏体不锈钢高应力区为循环塑性变形主导区,失效形式为循环塑性累积产生的韧性失效;低应力区为疲劳主导区,失效形式为疲劳裂纹扩展失效。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点法并在拉伸载荷的作用下,对304L和316L奥氏体不锈钢等离子弧焊接头的疲劳性能进行测试,得出应力比为0.1条件下的304L与316L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疲劳极限分别为280 MPa和300 MPa;扫描电镜的观察显示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疲劳裂纹扩展区均可见疲劳条带,以穿晶方式扩展,为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