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颅脑肿瘤瘤周水肿的弥散张量成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技术定量评价颅脑肿瘤瘤周水肿的弥散改变特点。【方法】43例颅脑肿瘤患者(包括12例Ⅲ~Ⅳ级脑星形细胞瘤、15例脑膜瘤及16例脑转移瘤)被分为3个研究小组,每组研究对象均进行DTI,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及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图上定量测定每位研究对象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及FA值,分别对瘤周水肿区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以及不同肿瘤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和FA值进行比较。【结果】3种不同肿瘤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和FA值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P<0.05);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的ADC值(1.61×10-3mm2/s)显著高于脑膜瘤(1.34×10-3mm2/s),P<0.05;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的FA值(0.16)显著低于脑膜瘤(0.24),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定量评价颅脑肿瘤瘤周水肿区的水分子弥散改变状态,为临床颅脑肿瘤的功能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孟海霞  马强  刘娜嘉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40-1141,F0003
目的评价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指标平均弥散系数(MD)及各向异性分数(FA)在鉴别瘤周水肿区域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40例幕上脑肿瘤患者的DTI资料,比较不同肿瘤瘤周水肿区及高级别胶质瘤不同成分间的MD值、FA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比较,MD值、FA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与脑膜瘤比较,MD值、FA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FA值明显低于脑膜瘤(P〈0.01),两者MD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周水肿区MD、FA的定量测量结合FA图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鉴别瘤周水肿区域性质,进而界定肿瘤的真实际边界。  相似文献   

3.
弥散张量成像可用来测量水分子的弥散特性.本文介绍了弥散加重成像( DWI)和弥散张量成像( DTI)的原理,以及如何用最小二乘算法从 DWI中获得 DTI,然后再从 DTI中获得其弥散特性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人及18例脑肿瘤患者(5例胶质母细胞瘤,7例Ⅱ级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行弥散张量成像,并用后处理软件进行脑白质纤维束的三维显示.结果:全部志愿者和患者均可清楚显示白质纤维束的形态,18例脑肿瘤患者可以观察到病灶区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的受压移位、中断、破坏、浸润等异常表现.结论: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无创性地为肿瘤分级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以在活体内立体观察白质纤维束的形态变化以及与颅内病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弥散张量成像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运用于临床的一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它是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弥散张量的数据可以在每一个体素中形成一个弥散张量,通过弥散张量的特征值和特征相量反映该体素水分子的弥散特性.目前主要用于脑、心脏、脊髓细微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脑白质纤维的观察追踪、脑发育、脑认知功能以及脑疾病脑部手术术前计划及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技术在脑肿瘤术前计划制定及术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16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在术前进行DTT,利用DTT软件包重建重要脑白质纤维束(包括锥体束、胼胝体和视放射),观察其与脑肿瘤的位置关系,据此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术后再利用DTT评价手术对上述脑白质纤维束的影响。结果脑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单纯移位、移位伴破坏和单纯破坏3种类型。12例累及锥体束,其中单纯移位1例(术后移位减轻)、移位伴破坏9例(术后移位减轻)和单纯破坏2例(术后无改善)。7例累及胼胝体,其中移位伴破坏3例(术后移位减轻)和单纯破坏4例(术后均无改善)。3例累及视放射,均为单纯移位(术后移位减轻)。结论DTT可在术前显示重要的脑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位置关系,有助于脑肿瘤患者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手术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脑白质不对称性及完整性MR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MR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纤维不对称性及结构完整性进行研究。方法:3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行MR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对22个不同解剖部位的白质区域进行FA值测量。通过弥散示踪技术对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名正常对照者的胼胝体、下纵束、扣带和钩束进行三维重建.重建纤维束数目被计算出来用于统计分析。结果:FA值统计学分析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颞部白质失去了存在于正常对照者中的左大于右不对称性。与正常对照者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双侧额叶、颞叶、枕叶白质、双侧扣带前部、扣带中间部及胼胝体体部的FA值明显减低。而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双侧顶叶白质、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内囊后肢及扣带后部的FA值在两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通过各纤维束的重建纤维束数目统计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失去正常左大于右的不对称性。同时各白质纤维束的重建纤维束数目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不对称性及结构完整性存在广泛的改变。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在体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改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e GW  Shen TZ  Chen XR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9):2775-2779
目的 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研究大脑主要白质纤维束的正常形状、结构及脑内肿瘤所导致的异常改变。方法 分别对10名正常志愿者(男5例,女5例。年龄为24~65岁,平均40.9岁)和28例颅内肿瘤患者(男9例,女19例,年龄11岁~77岁,平均43.0岁)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将所得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应用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影像计算和分析实验室所研制的软件:Volume-onel.56和diffusion TENSOR Visualizer 1.5(dTV)进行大脑白质纤维束成像。结果 本研究成功的在活体显示大脑主要的白质纤维束,联络纤维有弓状纤维、扣带束、上纵束、下纵束和下额枕束;投射纤维则主要显示皮质脊髓束;连合纤维主要是胼胝体。颅内肿瘤累及的白质纤维束有弓状纤维、上纵束、下纵束、扣带束、皮质脊髓束、外囊、视放射和胼胝体。白质纤维束的异常改变分为4个类型:破坏+浸润7例、破坏+移位10例、浸润+移位3例、移位8例。结论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可以显示正常人大脑的主要白质纤维束、颅内肿瘤所造成的白质纤维的异常改变,为白质纤维束的研究开辟了一新的的广阔领域。[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RI)对累及运动通路的脑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 方法 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及DT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DTI处理后得到FA图及DEC图,测量患侧与健侧锥体束的FA值,并行纤维束成像,用fMRI Merge 1.2软件将fMRI与DTT图像叠加. 结果 每例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比健康人增强.DTI显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可分为单纯移位、移位伴破坏和单纯破坏3种类型.fMRI与DTT联合应用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锥体束的保留、移位与M1区的激活、移位具有一致性. 结论 联合应用fMRI与DTI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0.
董玉茹  王宏  钟心  穆学涛  马毅  刘腾  刘勉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22(1):12-14,18,F000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弥散加权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不同弥散数量的弥散张量成像的量化指标的一致性,从而确定其可比较性。【方法】收集我院正常健康体检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头颅MRI扫描,采用DWI、20、30、64个梯度方向的DTI检查,对每个研究对象选6个固定位置ROI,分别为双侧丘脑、尾状核头部、胼胝体体部,对各组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分析。对DTI组及各DWI组所获得的扩散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而DWI组采用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对不同b值间所得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各同一解剖位置的DWI和DTI所得到的ADC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同一解剖位置不同梯度数量所得ADC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b值所测得ADC值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DTI扩散方向越多,图像质量越好,而DWI扫描b值1000图像质量较500更好。【结论】DWI及DTI扫描所得的ADC值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两种扫描方法所得量化指标可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芳州 《医学综述》2012,18(8):1235-1238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具有无创伤性优点的新的成像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神经外科颅内胶质瘤中的应用。DTI技术对于颅内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为颅内胶质瘤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引导。此外,DTI技术与其他磁共振技术的联合应用也有广泛的前景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胶质瘤瘤周水肿区肿瘤细胞浸润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20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2例,高级别胶质瘤8例),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低频振幅(ALFF)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轻度脑外伤(MTBI)患者脑功能活动;探讨ALFF异常脑区DTI的变化。方法:17例MTBI患者(MTBI组)与17例健康者(对照组)行静息态脑fMRI及DTI扫描。用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及伤后6个月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评估MTBI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静息状态下,MTBI组双侧额叶、小脑后叶ALFF升高,右侧丘脑、海马、脑干、双侧枕叶、左侧中央后回和右侧放射冠ALFF降低(P〈0.005),双侧海马、左侧丘脑、右侧小脑的表观弥散系数降低,双侧额叶、脑干及左枕叶的各向异性分数降低(P〈0.05)。两组间MMSE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息状态下,MTBI患者脑功能与微观结构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4.
陈世超  孙伟建 《医学综述》2012,18(10):1483-1486
颅内肿瘤瘤周水肿指脑肿瘤周围脑实质内水分的异常增多。瘤周水肿的发生机制复杂,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可能与水通道蛋白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等因素有关;瘤周水肿的诊断已经从CT、MRI发展到DWI、CTP、MTP,甚至可用1H-MRS通过瘤周水肿来判断肿瘤的性质;瘤周水肿除传统的脱水治疗外,水通道蛋白4激动剂或拮抗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也有很好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颅内胶质瘤分级上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颅内胶质瘤(低级别16例,WHOⅠ~Ⅱ级,高级别14例,WHOⅢ~Ⅳ级),使用Philips Achieva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在术前进行常规扫描及DTI数据采集。使用PhilipsEWS工作站的Release2.6.3,Fibertrak软件,对比分析FA(fractionalanisotropy,部分各向异性)、RA(relative anisotropy,相对各向异性)和ADC(apparent diffusionco efficient,表观扩散系数)三个参数在胶质瘤不同级别中的表现。结果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部分(包括强化区及未强化区)的FA值及RA值均高于低级别组(P〈0.01),ADC值低于低级别组(P〈0.01)。结论 DTI能够为鉴别胶质瘤分级提供一定信息。  相似文献   

16.
李丽萍  郑金瓯 《医学综述》2009,15(18):2822-2825
颞叶癫痫是癫痫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包含多种发作状况的一型,具有癫痫的发作性、刻板性、短暂性的共同特性,是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之一。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随着硬件设备的改进及软件技术的开发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中的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颞叶癫痫的颞叶结构和颞叶外结构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可以发现常规MRI检查不能显示的隐匿性病变,对临床的定位和外科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索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脊髓压迫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脊髓受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I扫描和横轴面DTI成像。在FA图上分别测量病例组与对照组脊髓感兴趣区部位的FA值,将2组FA值进行比较。结果 脊髓受压部位及其临近部位(在T2WI像上形态信号均无异常)的FA均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脊髓不同受压程度的FA均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受压损伤早期发生的华勒氏变性改变较敏感,并能反映其受压损伤程度,是目前早期活体诊断脊髓受压损伤比较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针刺临床和试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从DTI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现状、与fMRI技术联合应用情况、运用该技术进行针刺研究的优势4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及结论:DTI技术作为目前唯一能无创性活体研究脑白质结构及白质束形态的检查技术,在研究脑的解剖和功能、诊治白质相关病变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其引入到针刺研究领域将有利于针刺治疗效应的评价以及针刺效应中枢机制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肿瘤伽玛刀治疗后的影像学表现,为疗效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颅内肿瘤227例(良性肿瘤127例,恶性肿瘤100例)中,81例获病理诊断,146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周边剂量8~25Gy(平均16.7 Gy),中心最大剂量16~50 Gy(平均25.4Gy).伽玛刀治疗后定期行CT或MRI复查,影像随访时间为恶性肿瘤3~36个月(平均12个月),良性肿瘤6~42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 65例脑转移瘤、生殖细胞瘤和淋巴瘤中,肿瘤缩小或消失60例(92.3%),增大5例(7.7%);35例胶质瘤中肿瘤缩小或消失14例 (40%),大小不变11例 (31.4%),增大10例 (28.6%);127例良性肿瘤中肿瘤消失或缩小69例(54.3%),大小不变58例 (45.7%).总有效率为93.4%.伽玛刀治疗后新出现瘤周水肿或原有瘤周水肿加重30例(13.2%),瘤内出血8例(3.5%).结论 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少,影像学随访是疗效判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