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海洋中,海水的流动噪声很大,水听器接收到的被测船体的信号往往是信噪比很低的微弱信号.一般的时域检测系统,可检测的信号的最低信噪比门限难以达到-20dB,并且检测时间较长.介绍一种配置混沌振子的光纤水听器系统,利用混沌振子对被测周期小信号的敏感性和对噪声的免疫力,获取水声信号.与时域检测方法(如多点采样积分方法)相比较,具有更低的最低信噪比门限,和更短的测试时间.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延匹配的相位差测频方法,该方法借鉴了长短基线干涉仪测向原理,利用短时延相位差测量解决相位混叠的问题,长时延相位差测量提高测频的精度.对长短时延的匹配选取、多信号的测频能力以及抗噪声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新方法适应能力强、运算量小、精度高,在低信噪比下仍具有良好的估计精度和频域稳定性,适于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基于Duffing方程形成的混沌振子的运动特性,阐述了利用混沌振子检测强噪声背景下正弦信号的原理:利用混沌振子对与策动力频率相近的正弦信号的敏感性,及对噪声和与策动力的频差较大的正弦信号的免疫性来检测淹没在强噪声中的正弦信号。给出了判断是否存在有用信号的方法,并用仿真实验验证了利用混沌振子检测微弱正弦信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低信噪比条件下短时正弦信号的频率估计精度和扩展多段信号融合法的适用范围,提出一种利用多段倍频正弦信号进行加权融合的频率估计算法.为消除多段倍频正弦信号中各段信号频率不等对频谱分析的影响,根据各段信号间频率的倍数关系生成倍频修正矩阵,对多段倍频正弦信号频谱进行同频化处理.为消除各段信号相位不连续和时宽不等对频谱融合的影响,构造具有相位连续特性和噪声对消特性的加权因子,对同频化的多段倍频正弦信号频谱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最优加权融合频谱.最后,通过谱峰搜索最优加权融合频谱,实现高精度频率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的频率估计精度较现有方法有较大提高,抗噪性好,普适性好.  相似文献   

5.
提高测辐射热计热成像探测器性能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探测器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本文讨论了测辐射热计热成像探测器的主要噪声源,指出噪声主要来自探测器材料及读出电路两大部分,而两者的主要噪声形式均为Johnson噪声、1/f噪声和热起伏噪声,对于读出电路,开关热噪声是另外一个随机噪声源.从读出电路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提高探测器信噪比的途径,降低以1/f噪声为主的固定模式噪声是提高探测器信噪比的有效手段.在采用相关双采样技术后,可以显著降低探测器在500 Hz以下频率范围内的固定模式噪声.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雷达回波序列相关特征的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雷达回波序列中目标和噪声的相关特性不同,提出了一种新的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用于检测低信噪比条件下的弱目标信号,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用激光光热反射方法测量表面下物体热物性的实验原理.分析了实验中噪声的主要来源,运用带通滤光片结合差分探测的方式降低激光器产生的噪声.锁相放大技术对被测信号进行窄带放大,锁相放大器结合示波器输出了被测信号的周期变化部分,实现了光热法测量中微弱信号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一种改进的最小平均lp范数算法对有用信号中存在的脉冲噪声进行对消. 这种算法是根据对输入信噪比的估计,在最小平均lp范数算法的基础上改进的. 为了测量这种算法下脉冲噪声的对消性能,引入了一种新的信号失真的性能测度,叫分数阶信噪比. 在7种不同输入信噪比情况下,对最小平均lp范数和改进的最小平均lp范数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比最小平均lp范数算法稳定,收敛速度快,性能明显优于最小平均lp范数.  相似文献   

9.
在机构运转状态下测其动态特性,信号中噪声干扰较大,为了提高信噪比可采用负指数窗法.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评价,并在车床动态试验中进行了实际分析运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FFT的快速跳频同步信号存在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在宽带快速跳频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基于FFT的同步信号存在性检测算法,给出了干扰环境中在频域上计算信号归一化信噪比的限幅法、相邻跳做差法、二次限幅法、限幅做差再限幅法四种方法,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性能的比较。在白噪声环境和多音干扰环境下,四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归一化信噪比与理论值差别不大,误差在±3 dB内;在部分频带噪声干扰环境下,二次限幅法与限幅做差再限幅法性能基本一致,明显优于限幅法和相邻两跳做差法,改善5 dB以上,其中二次限幅法实现简单并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