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徐瑞  刘伟  李丽娜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620-622,640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Runx3基因表达和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dc对结肠癌细胞系中Runx3表达的作用。方法:将手术切除的37例大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提取RNA和基因组DNA,采用RT-PCR检测Runx3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特异PCR方法(MSP)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用5-aza-dC处理结肠癌细胞系后,RT-PCR方法检测Runx3基因的表达。结果:37例大肠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中Runx3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37/37),2.7%(1/37)。癌组织中Runx3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1)。MSP检测发现11例(30%)大肠癌标本及1例(3%)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基因呈甲基化状态。癌组织中Runx3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肠癌细胞系HT29 5-aza-dC处理后Runx3基因表达水平增加。结论: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Runx3基因表达在大肠癌的癌旁组织和原发癌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肿瘤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原位检测内源性基因表达产物的灵敏方法,研究大肠癌相关新基因SNC6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大肠癌的相关性。方法:经原位逆转录后进行原位PCR扩增,在扩增过程中掺入地高辛标记的核苷酸(Dig-UTP)并加以检测。比较SNC66在大肠粘膜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5个循环时,37例大肠癌组织标本有10例阴性不表达,27例强阳性表达。10个循环时,则14例呈阴性,18例弱阳性,5例强阳性。配对的37例大肠粘膜标本则都呈强阳性表达。结论:原位RT-PCR是一种检测内源性基因低拷贝转录产物mRNA的较灵敏的方法。SNC66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存在明显的表达降低或缺陷,可作为侯选的抑癌基因加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P53与大肠癌的发生关系及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大肠癌、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炎症及正常组织中 P16、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大肠癌中 P16 蛋白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炎症时及正常组织 ;而 P5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炎症时及正常组织。但两种蛋白阳性表达在大肠癌与大肠粘膜异型增生中无明显差异 ,且在大肠粘膜病变中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P16 、P53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与大肠癌、大肠粘膜异型增生的发生、发展有关 ,检测其表达产物对判断和预测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查人大肠癌组织与相应正常大肠粘膜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应用美国AffymetrixHG-U133寡核苷酸芯片(代表迄今所知的32264个人类全基因,包括19308个已知的人类基因和12956个EST簇)检测9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粘膜基因表达谱,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综合运用交集补集、秩和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表达谱数据。结果 获得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和ESTs3125个(包括肿瘤上调基因ESTs974个、下调基因ESTs2151个);大肠癌组织表达而相应正常粘膜不表达的ESTs245个;大肠癌组织不表达而正常粘膜表达的ESTs162个;最重要的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ESTs17个。本研究所筛得之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80.1%未见报道。结论 综合运用交集补集分析、t检验、秩和检验对基因谱数据进行挖掘的策略,可为寻找大肠癌分子标记物和从整体上探讨大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全基因组寡核苷酸筛选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查人大肠癌组织与相应正常大肠粘膜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应用美国AffymetrixHG—U133寡核苷酸芯片(代表迄今所知的32264个人类全基因.包括19308个已知的人类基因和12956个EST簇)检测9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大肠粘膜基因表达谱,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综合运用交集补集、秩和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表达谱数据结果获得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和ESTs3125个(包括肿瘤上调基因ESTs974个、下调基因ESTs2151个);大肠癌组织表达而相应正常粘膜不表达的ESTs245个:大肠癌组织不表达而正常粘膜表达的ESTs162个;最重要的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ESTs17个。本研究所筛得之大肠癌差异表达基因80.1%未见报道。结论综合运用交集补集分析、t检验、秩和检验对基因谱数据进行挖掘的策略,可为寻找大肠癌分子标记物和从整体上探讨大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联合多种表达谱数据分析方法,筛选大肠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潜在的可能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因标志。【方法】应用CGAP数据库中的EST数据和SAGE数据筛选大肠癌相关基因,用v Northern对所选基因进行进一步筛选,然后与GEO中大肠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比较,得到表达一致的差异基因。进一步采用Real-time PCR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进行验证。【结果】应用c DNA DGED和SAGE DGED工具分别筛选出210个和216个基因,经v Northern分析,共获得68个差异表达基因,同芯片数据比较分析,获得3个候选基因(KLF6、FXYD3、BRI3),其中KLF6、FXYD3在大肠癌中表达下调(为正常大肠组织的0.34倍,0.18倍),BRI3在大肠癌中表达上调(为正常大肠组织的3.62倍)。Real-time PCR结果与联合多种表达谱数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联合高通量表达谱数据库资源,结合多种数据分析方法,能快速高效地筛选可靠的大肠癌相关基因,对筛选基因进行实验验证,可能为大肠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新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7.
nm23-H1基因突变及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突变及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63例中国人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同时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2)应用PCR扩增nm23-H1基因全部编码序列第2-5位外显子后,经SSCP法初步筛查基因突变并对异常带型样本进行DNA测序分析;(3)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大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m23-H1基因第2-4位外显子在63例大肠癌组织中(其中20例标本有淋巴结转移)未发现异常突变,仅有15例大肠癌组织nm23-H1基因第5外显子序列存在突变,其第360位碱基发生T-C置换(同义突变);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粘膜组织中有表达,在部分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其癌旁粘膜组织低,并与肿瘤转移有相关性,结论:nm23-H1基因突变的大肠癌组织中为小概率事件,大肠癌病类型,有无转移与nm23-H1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nm23-H1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降与大肠癌的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0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情况。结果65%大肠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而癌旁组织25%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Survivin表达上调和端粒酶激活可能通过各自不同的信号途径在大肠癌变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原癌基因bcl-1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可识别bcl-1基因编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41例大肠癌组织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类型大肠癌组织bcl-1的表达和分布,比较其阳性率。结果:ncl-1基因编码蛋白在远癌“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未见表达;在大肠接口 组织中表达率高达48.8%,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肠癌变过程中不同类型腺体组织抑癌基因p21waf1、bax、gadd45的表达及丁酸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二甲基肼(DMH)制作昆明小鼠大肠癌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分别检测大肠癌变过程中,小鼠大肠粘膜不同病理状态下3种抑癌基因的表达与变化。结果:在正常粘膜发展至腺瘤的过程3种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癌组织中3种抑癌基因的表达不同程度的降低。丁酸钠灌肠组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MH组,其中以p21waf1的升幅最大。结论:大肠粘膜癌变与抑癌基因p21waf1、bax、gadd45的表达有关,丁酸钠可以通过调控3种抑癌基因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分化程度结肠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AQP)‐5与耐药因子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对45例结肠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QP‐5及耐药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TopoⅡ)、胸苷酸的限速酶(TS)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AQP‐5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AQP‐5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对照组(P<0.05),且表达量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P‐gp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和细胞质,GST‐π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TopoⅡ主要分布于细胞核,TS主要分布于细胞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耐药因子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中P‐gp、GST‐π、TopoⅡ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表达增加,TS在不同分化程度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AQP‐5与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TS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AQP‐5与耐药因子P‐gp、GST‐π、TopoⅡ、TS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高度表达,可能促进了结肠癌的转移和进展。  相似文献   

12.
heHSV TKbystandereffecthasbeendefinedtodescribetheGCV mediateddeathofHSV TKex pressingcellsandadjacentHSV TKnegativecells .Thiseffectisconsideredaprerequisiteforthethera peuticefficacyofHSV TK /GCVtherapyowingtothecurrentlowefficiencyofdeliveryvectorstot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Bax基因在大肠癌,胃癌的突变情况。方法:用QIAamp方法提取肿瘤和正常组的DNA,选择5对引物,经PCR扩增,走DNA序列胶电泳,检测其MI及Bax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胃癌有8例MI阳性,其中3例Bax基因有突变,大肠癌有14例MI阳性,其中6例Bax基因有突变。结论:Bax基因突变在胃癌和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ax基因是胃癌、大肠癌MI^+的遗传改变受累的一个靶基因。  相似文献   

14.
用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筛查慢性砷中毒相关基因片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砷中毒组织的表达差异基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PCR),以慢性砷中毒病人具有皮损表现的手掌部皮肤组织为标本,正常人体手掌部皮肤组织为对照,提取组织mRNA,对砷中毒组织的表达差异基因进行分析,选择高表达和低表达的基因片段各一条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经RNA印迹法确证,并在基因数据库中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获得25条差异表达明显的cDNA片段,分别在砷中毒病人组织中呈高表达和低表达,已测序的两个序列均为未知基因序列。结论:慢性砷中毒病人病变皮肤组织与正常人体皮肤组织相比在mRNA水平有基因表达差异,差异表达的片段可能为砷中毒相关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Cx43 被发现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但在评估乳腺癌预后及临床病理意义上的价值尚 存在争议,该研究通过采集国内外有关文献并对Cx43 和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并加以文献追溯的手段收集 整理大量乳腺癌组织中Cx43 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7 年 4 月。根据纳入与排除准则对文献制定挑选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 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 分析。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4 篇文献对照研究,其中乳腺癌组织标本有 632 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有240 例,乳腺增生组织标本有167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① Cx43 在乳腺癌 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 <0.05);② Cx43 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增生组织 (P <0.05);③乳腺癌TNM Ⅲ、Ⅳ期中Cx43 的阳性表达率低于TNM Ⅰ、Ⅱ期(P <0.05);④ Cx43 在乳腺 癌组织学分级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P <0.05);⑤ Cx43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无差异(P >0.05)。结论 目前研究证明,Cx43 与乳腺癌的各项临床特 征有密切联系, 参与了乳腺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前列腺肿瘤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观察Cx43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以及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PC-3细胞株中的表达,并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本实验在mRNA水平上证实PC-3细胞有Cx43 mRNA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证实PC-3细胞和前列腺癌组织均有Cx43的表达,但其表达较正常者减弱,蛋白异常定位于胞浆中而非胞膜上。而且Cx4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呈负相关。结论Cx43降低可能影响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足月妊娠子宫肌间隙连接cx43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转录及翻译水平研究细胞间隙连接基因connexin(Cx)43及其蛋白在足月妊娠子宫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和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51例足月妊娠子宫肌,20例正常子宫平滑肌中,Cx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规律.结果:Cx43 mRNA及其蛋白在足月妊娠子宫平滑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子宫平滑肌中的表达(P〈0.05).结论:Cx43 mRNA及其蛋白在足月妊娠子宫肌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和DNA双链四色荧光单道测序方法对 31例结肠癌组织、13例大肠息肉伴不典型增生、11例结肠癌术后并发腹水标本进行K ras基因外显子 1、2和P53基因外显子 5、6、7、8测序分析。结果显示 :31例癌组织中发现K ras突变 7例 ,P53突变 12例 ,阳性率分别为 2 2 .58%和 38.71% ;13例息肉伴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发现P53突变 2例 ;11例术后腹水标本中发现K -ras突变 1例 ,P53突变 2例 ,且突变与患者包埋组织结果一致。表明结肠组织癌变与这两个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癌基因突变是结肠癌较早期的细胞损害 ;DNA测序方法是研究癌基因突变的最精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UGT1A基因亚族在结肠粘膜及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分析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基因位点在结肠粘膜及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结肠癌病例组25例,正常人肠道粘膜20例、正常肝组织12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结肠癌组、正常人肠道粘膜、肝组织中UGT1AmRNA的表达;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UGT1A蛋白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析UGT1A蛋白的荧光定位及表达强度。结果:结肠癌组织中UGT1AmRNA表达低于其周围正常粘膜,而后者低于正常人肠粘膜的表达量,正常人群结肠粘膜中,UGT1AmRNA表达总体低于肝组织,P<0.01。结肠癌组、正常人结肠粘膜组织呈现个体差异性表达,而肝脏组织的表达较均质;结肠癌组织、癌周正常粘膜及正常人肠道粘膜中,UGT1A各同工型的表达例数均不相同。UGT1A1、1A3、1A4、1A6、1A9mRNA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低于周围正常粘膜,P<0.01,而UGT1A8、1A10在癌组织中mRNA表达量高于周围正常粘膜,P<0.01。肝组织中12例全部均质表达UGT1A1、UGT1A3、UGT1A4、UGT1A6、UGT1A9;UGT1A蛋白灰度比值在结肠癌组织显著低于其周围正常组织,后者又低于正常人肠粘膜,P<0.01。各组内蛋白表达的深浅度亦各不相同,而肝组织的蛋白表达较均质;UGT1A蛋白在结肠定位于粘膜层的上皮细胞,在肝小叶中可见整个肝小叶均质的荧光定位。两种组织的单个细胞内荧光强度等同可比,但单个癌细胞的荧光强度低于正常粘膜上皮细胞。结论:UGT1A基因位点的多态表达不仅存在于结肠癌组织及周围的正常组织,亦存在于正常人群肠粘膜,而肝脏呈均质性表达;结肠粘膜上皮UGT1A基因位点在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存在着差异性,不同个体对致癌物的易感性不同可能是这种差异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Xu CX  Jia Y  Yang WB  Wang F  Shen SR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2):1523-1527
目的 探讨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Cx32,Cx43表达改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成组设计方法将3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88例癌前病变、70例胃癌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碱性品红染色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PCR法检测Hp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基因,组织免疫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胃黏膜Cx32,Cx43表达.结果 胃癌组Cx32、Cx4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7%与32.9%,癌前病变组分别为51.1%与54.5%,均低于CSG组(100.0%vs 93.9%,均P<0.05).胃癌患者Hp感染组Cx32阳性表达率为16.7%,与无Hp感染组(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x43阳性表达率低于无Hp感染组(25%vs 50%,P=0.039).癌前病变患者Hp感染组Cx32、Cx43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低于无Hp感染组(均P<0.05).Hp感染胃癌患者CagA+组Cx32阳性表达率与cag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vs33.3%,P=0.159);Cx43阳性表达率低于Caga-组(17.9%vs 55.6%,P=0.027).Hp感染CSG患者CagA+组与CagA-组Cx32、Cx43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但CagA+组Cx43表达强度低于CagA-组(P=0.032).58例Hp感染癌前病变患者抗Hp治疗后48例Hp根除者Cx32、Cx43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而Hp未根除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和癌前病变Cx32,Cx43表达降低,其中Cx43表达降低与Hp感染,特别是与Caga+Hp感染有关,Hp根除可上调癌前病变患者Cx32,Cx43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