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总结了细纱和络筒工序在线控制技术的应用实践。分析了细纱单锭在线监控系统及络筒专家系统在多部位的检测情况和效果。通过在线控制技术对每一个锭位进行在线检测及生产质量监控,及时发现纺纱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方便快捷找到异常锭位;同时记录分析生产质量波动以及修订完善生产工艺,可保证车间的生产稳定,提高纱线质量的一致性与稳定性。认为:纺纱在线控制技术的应用可更好地指导和辅助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9.84tex品种采用QUANTUM EXPERT Winding络筒专家系统的实际应用和试验,指出络筒专家系统可以成为优化工艺设计、平衡纱线质量和络筒效率、进行在线质量监控的生产质量管理的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3.
杨敏 《棉纺织技术》2012,40(10):27-30
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络筒工序纱线质量在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络筒工序中纱线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以自动络筒机电子清纱器为主要载体的新型纱线质量在线监控系统,阐述了其技术架构和应用方案的工作原理。指出:该系统的应用可以改变当前纺织企业纱线质量控制"被动检查"和"滞后干涉"的现状,可实现自动坏锭追溯、移动监控以及远程技术服务等功能。认为:将物联网信息技术引入纺织生产领域,有利于更有效地实现纱线质量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粗纱、细纱、筒纱成形不良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纺纱疵品,分析了影响管纱卷绕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及管纱卷绕质量与自动络筒工序、筒纱质量的关系。通过试验数据说明:粗纱、锭速、回丝、钢领钢丝圈等是影响细纱管纱卷绕质量的主要因素;细纱卷绕质量对络筒工序及筒纱质量产生影响,细纱卷绕质量不佳是直接造成自动络筒工序效率下降、设备及器材损伤的根源。指出:在纺纱全流程控制过程中,凡是具有卷绕成形的工序,都会对下游工序的成纱质量造成影响和危害;细纱管纱不良成形会严重影响筒纱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强化对不良成形的控制,就是对自动络筒设备及器材、对棉纱质量的保护,也是稳定和提高自动络筒工序生产效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大家知道,瑞士发展电子清纱器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自从1959年瑞士策尔韦格·乌斯特公司在米兰展览会上展出最早的一批电子清纱器以来,有关公司对电子清纱器都在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制,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推广和使用,使电子清纱器由简到繁地向着系列化、通用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并生产出能进行绝对测量的电子清纱器。瑞士的有关电子清纱器不仅能清除纱疵,而且还能安装在自动络筒机上作为监控和信号发送装置完成其它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在带有电子清纱器的自动络筒机上采用了纱疵分级仪和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数据收集系统,用以实现纱线质量监控和数据收集,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了新型仪器和装置。  相似文献   

6.
介绍USTER QUANTUM EXPERT 3型络筒专家系统的应用效果。阐述了USTER QUANTUM EXPERT 3型络筒专家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工艺优化方法,并分析了该系统在生产、质量控制、设备检修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认为:该专家系统数据量大,功能全,除进行实时监控外,还可实现对工艺和产品质量的控制,有利于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可为设备检修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提升自动络筒工序的生产效率,通过开展课题活动,对影响自动络筒工序生产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分别对影响络筒生产效率的成纱质量和成形、人员操作、设备基础管理等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为:通过控制各类纱疵的产生、提升挡车工操作水平、优化各道工序工艺参数及电子清纱器参数、提升设备基础状况、加强运转管理等措施,有效改善了产品质量,提高了自动络筒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棉纺企业利用现代在线信息系统的方式。总结了MES生产在线监控系统、USTER QUANTUM EXPERT 3在线专家系统、长岭E系统的应用方法。通过使用MES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纺织行业物联网的应用,结合USTER QUANTUM EXPERT 3专家系统和长岭E系统的质量管控系统,实现了在线质量监控、在线质量记录及快速整改,最终有效提升了纱线质量的稳定性和纱线最终使用效果。认为:棉纺企业使用在线监控系统,可高效实现PDCA质量管理模式以及在线质量管理模式,为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纺织企业筒并捻车间的生产管理水平,对车间的生产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际需求的分析-基于LAN构建了C/S模式的系统体系结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串口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实现了系统的模块功能、数据库的设计、通信和数据采集技术.并对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管理功能、优点以及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结合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实现了从制定计划到生产过程监控,再到生产数据的各种统计分析,促进了纺织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SMARO-1型细络联自动络筒机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产第一台细络联SMARO-1型自动络筒机的设备性能及优越性。该机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技术,对工艺和纱路进行了全新设计,机械结构简洁,智能化水平和稳定性提高,实现了对纱线的全程监控,筒纱质量、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11.
梳毛机生产信息监控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梳毛机生产信息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对其主要组成部分即主监控计算机、监控软件系统、RS485通讯网络,梳毛机在线监控单元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该系统可对全车间的梳毛机进行监控,同时完成现场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数据通过RS485网络传送到主监控终端计算机上,由运行在主控计算机上的监控软件对梳毛机生产的现场数据进行监控,自动保存现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等处理.该系统组成简单、成本较低.经实际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刘明杰 《棉纺织技术》1998,26(10):51-52
涤棉纱与纯棉纱相比具有强度较高、条干均匀度较好、耐磨等性能。但是在相同的络筒工艺条件下,涤棉纱百管断头较多,络纱效率低,严重影响车间生活和棉纱质量。通过电子清纱器切疵数据分析,发现造成涤棉纱络筒断头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一是短粗节;二是长细节及中长细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在络筒工序中出现的筒纱错支现象,在不对现有络筒机进行较大改造的前提下,设计出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筒纱错支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络筒过程中的纱线质量。描述了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探究了超高频RFID系统在络筒机上的应用。将含有纱线信息的电子标签安装在纱管上,阅读器固定在络筒机的滑道旁,以读取纱管上的电子标签。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读取到的标签信息判断管纱的具体种类,采用监控管纱身份信息的方式来防止不同批次纱线的混合。试验结果表明,阅读器与标签距离为50 mm,角度为0°,阅读器功率为28 d Bm时,对管纱上电子标签的准确读取率为100%,符合络筒工序中对纱线质量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快速、直观地显示企业各个生产车间的生产产量,进行生产制造过程的跟踪管理,设计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的企业生产管理通用的多LED显示屏的远程监控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本系统简化了硬件电路的设计过程,实现了企业车间生产产量、质量的实时跟踪管理,加强了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提高喷气织机效率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用好喷气织机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影响喷气织机效率的因素很多,如原纱质量、络筒、整经、浆纱各工序的半成品质量,以及喷气织机工艺的设置,车间温湿度和生产管理,都在不同程度影响喷气织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探讨鸟斯特专家系统的各项功能在纺纱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介绍了该系统中的特殊报告、机器报告、位置报告等络筒报告在纺纱过程中的作用.对络筒数据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方法进行了说明.认为:乌斯特专家系统的应用可有效指导生产,是提高产品质量和设备使用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7.
李冰 《纺织器材》2015,(3):36-38
为了减少毛羽,提高成纱质量,系统地分析了产生毛羽的主要工序——络筒工序,从络筒机型、络筒工艺参数、络筒机部件、车间环境等方面分析产生毛羽的原因,得出控制络筒工序纱线毛羽增多的措施。指出:毛羽是表征纱线质量的关键指标,长毛羽过多对织造的危害较大;通过合理设置工艺参数,保持良好设备状态,做好专件器材的维护保养及更换,规范基础管理就可有效控制络筒毛羽。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络简机上利用电子清纱器进行在线检测存在质量缺陷的纱管,并介绍其原理与方法.通过络筒机上电子清纱器在线检测能及时准确分析质量异常,并及时修复缺陷锭位,实现产品的纱线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介绍TK930S型清纱器在ESPERO型络筒机上的使用经验。举例说明了TK930S型清纱器的工艺优化方法,对清纱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闪红灯、单锭不能取样等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利用TK930S型清纱器的捻接统计功能和纱疵统计功能对成纱质量进行了在线监控。指出:只有从根本上减少纱疵的产生、提高管纱质量,才能达到较好的切疵效果,同时保证络筒机生产效率;充分运用清纱器的监控和分级功能,可以达到减少纱疵产生、提高成纱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络筒车间空调下送风技术的应用.分析了络筒车间采用空调下送风的可行性,实例设计了络筒车间空调下送风方式.设计计算和运行效果分析均表明:络筒车间使用下送风气流组织形式,具有降低车间温度、稳定并提高车间相对湿度、减少送风量、改善车间工作环境的效果,该送风方式与上送风方式相比可节能约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