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以正阳隧道软弱断层破碎洞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坍方、拱顶落石、掌子面涌泥、支护开裂剥落等造成施工障碍的工程难题,结合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及施工措施等因素拟定安全施工控制技术方案,施工实践效果良好,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煤矿瓦斯抽排立眼施工的过程中,套管安设及水泥固井是两个关键性的工序,如果出现失误,便可能产生严重的工程事故,甚至可能使整个工程报废。本文通过对坪上煤矿瓦斯抽排立眼工程的套管安设及水泥固井工序的施工,吸取了一些套管安设的事故教训,总结了一些套管安设、水泥固井的经验,有望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鹊山水库输水穿黄工程系济南市引黄供水鹊山水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沉井、顶管施工工艺在输水穿黄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输水穿黄工程 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施工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赵国富 《探矿工程》2009,36(5):66-68,71
通过用压浆法对核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外的地面沉降、开裂和挡土墙裂缝进行控制性治理之工程实践,阐述了在土层结构复杂、性状不稳定等情况下,在制定方案、参数选择和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把施工经验、理论计算、试验资料和工程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保证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在分析地面沉降、开裂和挡土墙裂缝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方案,并详细介绍了治理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穿越坍方区及断层带的隧洞检修洞施工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克丽 《岩土力学》2004,25(4):651-653
详细介绍了昆明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厂口隧洞检修支洞主洞穿越坍方区及断层带的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坍方冒顶情况描述、地表陷穴处理、洞内坍方体处理和穿越坍方区施工步骤与技术措施。施工实践表明,所介绍的施工方案合理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雷军  张金柱  林传年 《岩土力学》2008,29(5):1367-1371
乌鞘岭隧道是我国迄今为止已建成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隧道总长约为20.05 km,而F7断层是乌鞘岭隧道中最长、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活动断层,对隧道施工十分不利。根据F7断层特点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在乌鞘岭隧道岭脊地段F7断层区段,对洞室开挖后的围岩及支护衬砌结构进行各项应力监测和收敛变形监测,分析了围岩、衬砌系统受力及变形变化趋势,从而探究围岩挤压大变形的机制,掌握围岩应力释放与围岩压力的作用规律;并根据现场监测结果,提出对隧道穿越F7断层区段的断面采用动态优化设计方案及改进的施工措施,避免隧道出现大变形,从而保证隧道穿越F7断层区段安全、快速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岩溶隧道因顶部岩盘发生力学破坏而发生突水突泥灾害,以宜万线五爪观隧道为工程背景,对隧道-岩溶系统进行抽象概化,分析了断层构造突水机理及隧道穿越断层段引发的主要突水模式,进而研究岩溶隧道顶部岩盘力学破坏机制,得到了如下结论:(1)建立了溶腔位于隧道顶部条件下压性断层与张性断层突水力学模型;(2)推导了岩溶隧道断层段岩盘最小安全厚度计算公式;(3)应根据溶腔水压力的变化选择按抗弯强度或抗剪强度计算岩盘最小安全厚度;(4)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此岩盘最小安全厚度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研究对断层段岩溶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彦青  李明超  周红波 《岩土力学》2014,35(11):3303-3309
断层构造是制约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因素。综合考虑复杂地质构造与地下洞室群结构的耦合关系,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实现了地层体、断层体与地下洞室群结构的统一模型。基于三维模型提出了断层复杂度的概念,为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选址方案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针对地下围岩稳定性问题,提出基于断层与断层、断层与开挖面相互切割的曲面块体识别方法,搜索地下厂房洞室群内可能的失稳区域。上述方法已成功应用在某水电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分析中,在设计方案优化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穿越山岭隧道常遇到断层破碎带。由于缺乏断层复杂岩体稳定性机理的研究与理解,隧道施工曾导致多起大变形甚至塌方事故。本文使用理论分析、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江西某高速铁路隧道过断层施工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在考虑断层破碎带地下水影响的前提下,开展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中围岩失稳塌方的内在机理研究。研究得出:隧道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时,岩体结构面发育,且结构面间多充填碎屑或黏土充填物。随着施工扰动引发结构面发生错动,流动的地下水进一步对结构面形成冲刷,从而降低围岩的完整性与力学强度。断层破碎带抗剪强度越低,围岩松动范围越大,塌方概率与范围越大。根据“防水排水,强化围岩”的思路,本文提出了穿越断层破碎带防塌方的措施:设置迂回导坑、地层预加固、增加支护强度、优化施工工法及加强监控量测,可为此类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汤国璋  王星华 《岩土力学》2005,26(11):1761-1765
多年冻土隧道工程开挖施工的稳定性受深层和浅层稳定的影响。通过深层稳定分析选择开挖方案及对浅层稳定分析,评价开挖施工的安全状态,以指导施工作;通过实时监控隧道收敛值和施工温度场的变化,将深、浅层稳定评估子系统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以实现多年冻土隧道工程的施工控制与预报。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武汉大学科技孵化器大楼深基坑工程的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重点介绍了根据场地周边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支护方案的设计思路。然后提出了对地下水的控制处理方法,另外对施工监测要求和应急处理措施也进行了介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实时监测,以此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深基坑工程的大规模出现,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使基坑安全、可靠、稳定、合理,而且节约经济,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优化选择,研究和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对指导基坑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叙述了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案、围护和注意事项,给类似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对穿锚索锚梁在宋家沟大桥桥台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及整治方案,阐明了施工任务及要求,叙述预应力对穿锚索锚梁的施工工艺流程,重点总结了钻进成孔、张拉锁定及灌浆的施工经验和方法,实践证明运用预应力对穿锚索锚梁加固宋家沟大桥桥台是成功的,为桥梁类似病害的整治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项目前期选择跨海盾构施工时选取何种盾构设备进行了介绍分析,着重从进度、安全、适用性、经济性等指标对设盾构备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最终通过设备的正确选型,确保了项目安全顺利完成,这对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下交叉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爆法是隧道开挖中一种主要的施工方法,爆破开挖不可避免会对围岩产生扰动。以新建走马岗隧道上穿东深供水走马岗引水隧洞工程为背景,开展上下交叉隧道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研究。选取与交叉段岩性一致的爆破施工开挖区域进行爆破振动监测,得到了现场爆破施工方案条件下走马岗隧道爆破振动规律。对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得出走马岗地区爆破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PV)的Sadovsk公式,反演得到控制爆破振动的最大掏槽药量及安全距离,制定出交叉段施工的安全控制范围以及相应的爆破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并付于交叉段现场施工。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提出的振速控制标准及爆破方案符合安全要求,保证了在建隧道的顺利开挖以及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爆破开挖及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涌泉  李朝华 《探矿工程》2010,37(11):64-66
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主机间、主变室、母线洞等洞室系统的边墙、蚀变岩段和较大断层采用了对穿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在对穿预应力锚杆的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质地层段,采取严格的孔斜控制措施,并不断地改进控制方法,基本解决了对穿预应力锚索造孔孔斜控制的技术问题,满足了设计技术要求,积累了对穿预应力锚索孔斜控制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7.
何平 《安徽地质》2010,20(2):129-130,134
针对东源大型白钨矿区地层、及构造特点,合理选择钻进规程参数及钻头;对破碎、裂隙漏失及断层泥等钻进难点问题,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余忠 《探矿工程》2018,45(6):81-84
滑坡土体变形及其处理是滑坡治理施工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兰溪洞源村滑坡隐患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施工过程中出现局部不稳定问题后,施工单位与相关单位一道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对土体的新近变形特征与变形原因分析、应急抢险措施、应急排险效果监测、后续施工方案等内容。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类似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桂林岩溶区环城水系信义路桥桥台的地基处理为例,针对钻孔灌注桩在该基础工程的方案选择、施工、检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对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崔可锐  刘聪 《安徽地质》2012,(4):281-285
通过对梅岭隧道方案3和梅岭隧道方案4的比较研究,从野外测量得出的数据分析了梅岭隧道及其周围的构造特征和变形特性。阐明了梅岭隧道所涉岩体的节理特征、断层特征以及围岩产状特征,从而分析它们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灾害,并且提出了在设计、施工梅岭隧道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