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轿车纵梁类制件的技术要求、制件特点,冲压工艺设计中所涉及的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根据制件的特殊形状及材料性能,结合实际情况,从压弯、拉伸成形、整形的角度分析了制件生产的工艺过程及回弹解决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冲压工艺方案和成形要点,确保了生产的可靠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对纵梁类制件的冲压工艺、模具设计及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模具制造》2021,21(6):22-24
介绍了汽车前纵梁成形工艺方案和模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对纵梁类制件成形工艺方案及模具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冲压模具中翻边整形工艺对汽车车身纵梁类制件精度的影响,翻边整形工艺的结构设置及优化降低纵梁类制件反弹、扭曲缺陷从模具工艺上的解决方法,并从日常生产质量控制、工艺设计、冲压模具结构等方面,简述了合理的模具设计及翻边整形工艺结构、角度设置对改善汽车车身纵梁类制件反弹缺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模具工业》2016,(4):25-28
以某车型的后地板纵梁为例,针对纵梁成形回弹而导致的制件搭接间隙超差、整车质量下降等问题,对制件冲压工艺进行分析,达到单件以及整车装配合格的目的,为类似制件产生的同类问题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高强板前纵梁成形过程中存在的回弹问题,采用Dynaform软件建立前纵梁的拉延成形工序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模拟以预测回弹量。然后根据回弹预测,进行偏差分析以及模面补偿。根据其有限元模拟的回弹预测结果,在拉延成形工序,对顶平面、侧壁以及法兰等区域进行补偿,补偿后所得成形模具用于试制,得到的拉延件经过切边工序获得合格制件,最后采用白光扫描对制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各检测点的偏差合格率在95%以上,即汽车前纵梁零件的最终回弹量控制达到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汽车车身纵梁类制件冲压模中拉伸工序易产生的起皱叠料、缩颈开裂、拉毛等缺陷对制件质量及冲压日常生产的影响,并从日常生产质量控制、工艺设计、冲压模具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控制,简述了合理的模具设计、工艺结构及制件数据优化等方面对改善汽车车身纵梁类制件拉伸缺陷改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刘维同  李伟 《模具制造》2021,21(1):27-30
轻卡驾驶室高强地板纵梁的Z向落差大,该地板纵梁在成形过程中,材料流动易在落差面的中下部位形成积聚,导致制件起皱。在制件设计的初期,通过制件合理增加吸皱特征,并结合Autoform分析、优化工艺补充面,将起皱问题最大限度的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纵梁类零件拉延序是纵梁所有工序中问题最多.也是问题最难解决的工序,拉延序中出现起皱、拉毛、开裂、缩颈等问题.同时又出现制件压不到底,到底标记不清晰等问题。由于纵梁类制件结构是U、V、S、C形结构相互交错.拉延深度深.增加了纵梁工艺设计和调试的困难.导致大量的;中压件报废和返工,反复整改和调试。因此.纵梁类拉延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对纵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纵梁回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制件存在的问题和导致纵梁回弹和扭曲的原因,总结出前期进行纵梁设计时的注意事项,成为后期软件分析和试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纵梁结构与成形工艺,设计了纵梁分段组合成形模,结合CAE技术对纵梁成形回弹进行分析,优化成形工艺,预测制件工艺制造缺陷,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实现大型模具小型化制造,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汽车座舱纵梁制件扭曲回弹,找出制件的问题发生的原因,在前期工艺设计阶段CAE分析的应用起到绝对的指导意义,确定最终整改方案,并且对于造型相似的同类大型制件,在模具开发制造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汽车纵梁加强板的特点及其成形工艺,并将两种制件的成形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两种制件成形模的结构设计要点和控制制件回弹的方法,并进行对比分析。优化后的制件工艺可靠,模具结构稳定,既缩短了生产周期,又节约了生产成本,对此类制件的开发及模具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索采用700L高强钢作为卡车纵梁材料来实现制件减重。为解决纵梁落料冲孔模生产时常见的冲孔凸模断裂问题,以现有某量产车型的纵梁落料冲孔模来进行700L高强钢的生产实验,记录生产过程的机床工作台震动量、冲裁力等数据,为落料冲孔方案确定提供研究方向。通过优化制件结构以及对纵梁落料冲孔凸模进行阶梯型布置,减少冲裁力,校核模具冲裁中心与机床中心,减少设备震动对凸模寿命的影响。最终解决了冲孔凸模断裂频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鲜光斌  罗琳 《模具制造》2011,11(1):22-23
前纵梁后部本体在整车中对产品的强度要求较高,同时匹配关系比较复杂,精度要求高,因此如何实现整改前纵梁后部本体的反弹,对发舱及整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前纵梁是汽车重要的承载部件之一。针对汽车前纵梁拉延成形过程中的起皱和拉裂现象,通过Dynaform软件对汽车左前纵梁的拉延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不同压边力和拉延速度下的成形质量,进而改进工艺参数获取优良的成形结果。实验表明改进工艺参数下的前纵梁拉延成形件能够满足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梅松 《模具制造》2014,14(10):14-17
车架纵梁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组合式模具,生产制造长度不同、外形不同的纵梁制件。由于组合式模具是像"搭积木"一样将不同模具镶块组合在一起。在一副模具底板上换型频繁,造成模具磨损严重,落料冲孔工序冲孔毛刺超标。本文介绍了一种解决组合式模具冲孔毛刺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应用高强钢拼焊板的某车型前纵梁为研究对象,分析前纵梁结构特点和冲压工艺性。基于CATIA软件设计了前纵梁全工序成形工艺数模,并利用Autoform软件对前纵梁全工序进行仿真评估,识别了前纵梁成形不充分与整形开裂风险。通过对前纵梁成形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采用“一次拉深+二次拉深”代替“W成形”的工艺优化方案,改善了前纵梁成形性,解决了开裂问题。将优化后的成形工艺方案应用于前纵梁冲模开发和试模验证,获得了成形充分、无开裂缺陷的合格样件,表明采用多道次拉深工艺可以提高前纵梁的冲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现有由高强板弯曲成形车架纵梁工艺装配流程,统计汇总装配过中制约一次成形问题,针对一次弯曲成形时回弹量大、尺寸难以保证的问题,通过确定回弹角度计算,凹凸模具设计,参数修正,弯曲力计算,折弯机选择等开展高强板折弯技术的研究,成功解决了纵梁一次成形合格率底的问题,确保了制件的按时交付,为生产能力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刘焱  张懃 《模具制造》2014,(5):34-36
汽车底盘纵梁采用矩形无缝钢管制造,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强度和防撞能力,矩形钢管成形,无资料借鉴,本文提出的在封闭型腔中的压弯方法,对解决其回弹和断面畸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同类制件的成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Al-7Si-0.3Mg铝合金中空结构前副车架纵梁铸件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重力铸造生产纵梁铸件,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调整优化工艺参数,使用探伤机、万能试验机等手段研究铸件内部品质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生产的纵梁铸件完全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