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国矿业局把选择的浅生铜矿床岩芯样进行实验室浸出试验作为原地溶浸采矿研究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氧化铜矿原地酸浸期间的矿物学及地球化学变化提供资料。原地溶浸采矿计划的验室研究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岩芯浸出及用JEOL 733电子  相似文献   

2.
核工业溶浸采矿重点实验室坐落于湖南省衡阳市核工业铀矿开采研究所内 ,于 1 993年1 2月由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计划局批准建设 ,1 998年 5月经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验收通过。由岩矿鉴定和理化分析测试研究单元、浸出工艺技术及其机理研究单元、溶浸范围和流程自控研究单元、原地破碎浸出和钻孔结构研究单元四个部分组成。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溶浸采矿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工艺模型试验以及新工艺的研究、应用和开发 ,培养高科技研究人才 ,并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岩矿鉴定和理化分析测试研究单元研究岩石和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 ,以…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介绍原地浸出采铀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着重讨论适宜用原地浸出方法开发的疏松砂岩型铀矿床储量计算方法──单元工程影响矿块法(单元矿块法)。单元矿块法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地漫矿床储量计算方法的空白,满足了正确评价我国地浸矿床储量和地浸矿山建设的需要,同时亦为今后地浸工作的标准化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4.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探讨了离子型稀土矿成矿富集规律和原地浸析采矿的原理;根据试验,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方法的工艺,实际应用证明,原地浸析放床具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5.
稀土是我国重要的优势矿产资源,广泛运用于冶金、军事、石油化工、新材料等区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早期的稀土矿开采工艺为池浸及堆浸工艺,现在采用原地浸矿采矿工艺,在环境保护、资源回收率及成本上有很大革新。尽管原地浸矿工艺优点明显,但其对环境影响巨大且稀土矿原地浸矿采场滑坡多有发生。介绍了现今稀土矿山滑坡主要防治措施,并以龙南县乡标稀土矿山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综合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其滑坡防治措施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6.
原地溶浸采矿受到孔隙介质中的流体流动、矿物溶解、水溶液组分扩散等多过程的耦合作用.本文从流体流动、溶解与沉淀反应、孔隙度和渗透率演化、质量输运的耦合与反馈作用建立原地溶浸采矿的多过程耦合与反馈的动力学模型,并编制了模拟程序.以硫酸和氧化剂作浸出剂的原地溶浸采铀为例,对地浸采矿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地浸采矿中的反应前锋运动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并影响了地浸采矿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本溶浸研究组对5401残矿溶浸采矿初步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工艺矿物学研究、浸出原理、浸出方法、浸出措施及效果。本文的发表将对高泥矿石的原地破碎浸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场滑坡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时采场滑坡的几种现象,分析了各种滑坡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滑坡的多项对策,对实施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地溶浸采矿的实质在于,通过钻孔或钻井往以前未采动过的矿带注入溶浸液,随着溶浸液的流过矿石,有选择地溶解矿石中的金属,然后,含有金属的溶液通过回收井  相似文献   

10.
余斌 《采矿技术》2010,10(3):13-16,45
原地破碎微生物浸矿技术是将采矿爆破技术与生物冶金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井下就地提取矿物有用组分的新型采冶工艺技术,为了开发利用东同矿业公司赋存的大量高温高硫低品位硫化铜矿,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和江西东同矿业公司合作,进行了"高温高硫铜矿原地破碎微生物浸出试验研究"项目研究,内容涉及矿石溶浸化学、浸出动力学、计算机渗流模拟、布液参数优化、集液工程设计、原地爆破技术、微生物浸矿过程研究、全流程成本控制等诸多方面。经过5年系统、全面的研究试验工作,形成了适应于地下矿山原地破碎细菌浸出开采回收的完整生产技术,首次实现了原地破碎细菌浸出开采技术在我国有色矿山的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场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叙述了我国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时的采场监测系统的重要性, 介绍了检测系统的布置原则、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分析与应用, 对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方法的推广与应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生态环境环保制度的逐步完善,离子型稀土开采技术也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文章结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对离子型稀土发展历程中不同浸取工艺和溶浸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述了不同浸矿方式对生态造成的破坏程度以及不同溶浸剂带来污染因子对环境的影响,最后阐述了离子型稀土开采中生态环境防治措施,为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过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离子型稀土矿增浸促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彬  康虔  佘宗华 《矿冶工程》2018,38(3):26-29
基于我国离子型稀土资源浸渗回收率偏低的工程实际, 在原地浸矿工艺流程和浸渗机理研究的基础上, 从浸矿盲区、反吸附与母液渗漏3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稀土浸渗损失的主要原因和形式, 并提出了加强生产勘探、加强原地浸矿适用性分析、优化采场划分和开采顺序、优化工程布置和技术参数、加强地下水和边坡监控及替代浸矿剂与参数优化共6项技术措施。以上措施在指导离子型稀土矿企精细化生产, 实现生产可控、可设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pGIS的岗下稀土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茹 《金属矿山》2016,45(2):168-171
以江西赣州岗下稀土矿山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详细分析了该矿山的地形地貌与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开采方式和强度、矿山开发利用现状等信息,基于MapGIS软件分别提取了区内地形地貌信息及区域重要程度信息,并对评价单元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将MapGIS软件分别与灰色关联度模型、物元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对该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区,并对该3类模型的评价结果计算了均值,结果表明:①岗下稀土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区占地面积1.222 1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8%,主要分布于堆浸开采区、尾矿堆积区、地形坡度较陡的原地浸矿开采区;②破坏较严重区占地面积1.504 0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6%,分布于地形坡度较缓且开采强度较大的原地浸矿开采区;③破坏轻微区占地面积2.190 7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4.6%,分布于地形坡度较缓且开采强度较小的原地浸矿开采区及未开采区。上述分析结果与区内实际情况较吻合,对于区内地质环境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开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从离子型稀土矿床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3方面入手, 制订了原地浸矿技术适用性对照表, 采用极好、很好、好、一般、差、不适用等标度词评价原地浸矿开采技术适用性, 并将原地浸矿划分为天然底板明沟集液法、人造底板暗沟网集液法、天然底板明沟+辅助巷道法3种采矿方法, 指导离子型稀土矿山科学规划、有序开采。  相似文献   

16.
离子型稀土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出,目前广泛采用原地浸矿法,预测和适时调控原地浸矿中溶质运移过程是实施离子型稀土科学化和精准化开采的重要内容。总结了近年来土壤溶质运移几何模型,包括活塞流模型、单毛管模型、毛管束模型,归纳了土壤溶质迁移数学模型,包括对流弥散方程(CDE)、动水—不动水(MIM)模型、随机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TFM),分析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在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适用性;探讨了色谱塔板理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的可行性,为揭示离子型稀土浸取过程的溶质迁移规律提供思路,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理论体系。最后提出了离子型稀土溶质运移问题研究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云南省某地区离子型稀土矿进行提取试验研究,探索最佳工艺参数,为该矿区稀土工业开采提供技术参考.研究表明:稀土矿组成以SiO2和Al2 O3为主(约占90%),其次为Fe2 O3和K2 O(约占8%),稀土离子相品位为0.078%,提取的稀土产品配分显示氧化镧含量高达60% 以上,是一个富镧型的轻稀土矿.采用原地浸矿开...  相似文献   

18.
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较高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的日益枯竭,盘活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实现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技术问题,项目组依据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赋存特点,以原地浸矿最新技术成果为基础,开展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原地浸矿试验技术研究,在工业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工艺技术,解决了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回收成本高、环境污染较严重的问题。为原地浸矿工艺的推广以及低品位离子型稀土资源的回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南方废弃稀土矿区生态失衡状况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我国南方废弃稀土矿区大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危险,重金属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氟污染的生态失衡状况;并详细分析了造成南方废弃稀土矿区生态失衡状况的成因,如采用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取工艺提取稀土的不足,稀土矿的矿床厚度薄且分布较为广泛、稀土品位较低同时资源利用率低,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未充分进行整合、相关部门对稀土矿开采的准入和监管不到位,针对离子型稀土矿区生态恢复的研究滞后、未形成可推广的稀土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等;最后,从以下诸方面提出了改善南方废弃稀土矿区生态失衡状况的建议,如:开发提取稀土的新工艺、加快稀土资源整合的步伐、加大稀土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的投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