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通过测定白芷新型饮片中总香豆素、欧前胡素的含量以评价其质量.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香豆素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 不同类型的各白芷新型饮片总香豆素含量在0.99%~1.4%之间,平均为1.05%;欧前胡素含量在0.11%~0.18%之间,平均为0.138%;传统饮片总香豆素含量为0.75%,欧前胡素含量为0.07%.结论 为白芷新型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不同提取工艺对秦皮总香豆素提取率及主要香豆素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其适宜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综合指标秦皮总香豆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分别以水和醇作为溶剂,对秦皮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秦皮水提取最佳工艺:秦皮饮片加9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5 h。水提取秦皮出膏率为28.87%,总香豆素含量为19.26%、提取率为5.56%,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苷、秦皮素总含量为13.47%。秦皮醇提取最佳工艺:秦皮饮片用8倍量75%乙醇回流2次,每次2 h。醇提取秦皮出膏率为30.47%,总香豆素含量为21.72%、提取率为6.62%,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秦皮苷、秦皮素总含量为15.29%。2种工艺对比,醇提取比水提取出膏率提高了5.54%,总香豆素含量提高了12.77%、提取率提高了19.06%,4种香豆素成分总含量提高了1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醇提取工艺各考察指标均优于水提取工艺,故应采用75%乙醇提取秦皮总香豆素,且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药独活中总香豆素高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中药独活中总香豆素的含量测定的高通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320nm对中药独活药材中的总香豆素进行测定。结果:采用该方法可准确测定中药独活药材中总香豆素的含量,蛇床子素在3.0-60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1%,精密度RSD为0.27%,稳定性RSD为0.9%(24h),重复性RSD为1.8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中药独活药材中总香豆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硫熏对白芷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硫熏时间对白芷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白芷被熏透前的9小时,随着硫熏时间的延长,香豆素类含量急剧下降,熏透后则下降不明显。硫熏9小时后,香豆素类总含量下降了73.5%,48小时后则下降了77.9%。  相似文献   

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补骨脂药材中总呋喃香豆素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补骨脂药材中总呋喃香豆素的含量。方法补骨脂药材粉末经索氏提取2 h,过聚酰胺柱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245 nm对补骨脂药材中的总呋喃香豆素进行测定。结果采用该方法可准确测定补骨脂药材中总呋喃香豆素的含量,补骨脂素在1.008~10.08μl/m 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7%,精密度RSD为0.11%,重复性RSD为2.8%,稳定性RSD为0.75%(4 h内)。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补骨脂药材中总呋喃香豆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秦皮提取物中香豆素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别建立秦皮提取物总香豆素和4种主要香豆素成分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V,以秦皮甲素为对照品,在334 nm测定秦皮提取物总香豆素的含量;采用HPLC,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334 nm测定秦皮提取物中秦皮甲素、秦皮苷、秦皮乙素、秦皮素4种主要香豆素成分的含量。结果秦皮甲素的质量浓度在5.76~23.04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1.8%);4种香豆素成分秦皮甲素、秦皮苷、秦皮乙素、秦皮素的质量分别在0.055 0~3.850 0μg(r=0.999 7)、0.053 9~3.773 0μg(r=0.999 8)、0.060 0~0.660 0μg(r=0.999 9)、0.056 2~0.618 2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7%(RSD=1.26%)、100.80%(RSD=2.22%)、99.04%(RSD=2.47%)、98.77%(RSD=1.94%)。结论 2种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秦皮提取物总香豆素和主要香豆素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法提取独活总香豆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中药独活总香豆素,以乙醇溶液为香豆素的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提取浓度、超声时间、液料比对独活总香豆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对独活总香豆素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提取浓度>超声时间>液料比;优化的提取工艺参数为:60%乙醇,料液比1:80,超声提取40min,此条件下独活总香豆素含量2.29%。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酒炖白芷中总香豆素及4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炮制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总香豆素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欧前胡素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300 nm;4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4.6 mm×250 mm,5μm)为迪玛C_(18),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总香豆素测定中欧前胡素在1.92~19.20μ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RSD=1.3%;4种香豆素类成分测定中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8-甲氧基异欧前胡内酯及异欧前胡素分别在0.013~0.26μg、0.016~0.32μg、0.0082~0.164μg、0.0085~0.17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0%~99.2%,RSD<2.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酒炖白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前胡总香豆素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超临界萃取法(SFE)提取前胡总香豆素类成分,薄层色谱法(TLC)、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对前胡总香豆素提取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结果: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分别以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计,前胡总香豆素含量范围依次为78.69%~90.07%和85.62%~98.10%;特征图谱40 min内主要色谱峰分离情况良好,共标定5个特征峰并对2个主要特征峰含量进行测定,测得主要特征峰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范围依次为602.42~721.44 mg/g和38.34~101.46 mg/g。结论:该方法精密、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前胡总香豆素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酒炖白芷中总香豆素及4种香豆素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炮制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总香豆素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欧前胡素为对照品,测定波长为300 nm;4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4.6 mm×250 mm,5μm)为迪玛C_(18),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总香豆素测定中欧前胡素在1.92~19.20μg·m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RSD=1.3%;4种香豆素类成分测定中氧化前胡素、欧前胡素、8-甲氧基异欧前胡内酯及异欧前胡素分别在0.013~0.26μg、0.016~0.32μg、0.0082~0.164μg、0.0085~0.17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0%~99.2%,RSD2.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酒炖白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太子参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测定江苏、安徽、山东、福建、贵州等主产区太子参的多糖和皂苷含量,以此为指标评价其药材质量。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皂苷含量。结果江苏产区、福建柘荣、贵州施秉、山东临沂、安徽宣城栽培太子参的总多糖含量分别为18.93%~24.47%、22.46%、22.39%、19.27%、23.46%;野生太子参的多糖含量为7.06%~14.37%。江苏产区、福建柘荣、贵州施秉、山东临沂、安徽宣城栽培太子参的总皂苷含量分别为0.111%~0.247%、0.229%、0.218%、0.138%、0.099%;野生太子参的总皂苷含量为0.088~0.164%。结论以多糖和总皂苷的含量为指标,综合考虑两类成分含量高低,初步认为太子参产地中,江苏句容马梗、福建柘荣和贵州施秉为优质太子参的产地。  相似文献   

12.
茯苓多糖的总糖含量及糖醛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茯苓多糖中总糖含量及糖醛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咔唑-硫酸比色法进行操作,于分光光度计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OD值。结果:95%醇沉茯苓多糖、70%醇沉茯苓多糖、30%醇沉茯苓多糖中总糖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67.96%、89.95%和79.16%;糖醛酸百分含量分别为8.00%、8.91%和8.65%。结论:总糖含量及糖醛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可以作为茯苓多糖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板蓝根饮片进行质控标准研究.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显微特征鉴别,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板蓝根中的精氨酸;用HPLC-ELSD法测定精氨酸的含量.结果与结论 板蓝根饮片粉末与原药材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别;TLC色谱中可检出精氨酸;板蓝根饮片中水分不得超过9.0%、总灰分不得超过10.0%、酸不溶灰分不得超过2.0%;饮片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5.0%、精氨酸的含量不得低于2.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古方定志丸不同配伍中远志皂苷元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MADZU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溶液(41∶59);检测波长:205nm;流速:1.0mL·min-1。结果:定志丸全方组、远志-人参组、远志-石菖蒲组、远志-茯苓组、远志-朱砂组、远志-蜂蜜组和远志单味组中远志皂苷元含量分别为0.359%、0.397%、0.313%、0.294%、0.563%、0.466%和0.449%。结论:方中不同药味与远志配伍后,对远志皂苷元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地区葛根中葛根素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测定不同地区葛根中葛根互的含量差异。方法:以山东、陕西、湖南等不同地区的葛根为原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葛根素的含量。结果:不同地区12个品种的葛根素含量分别为2.81%,4.61%,2.02%,6.57%,0.55%,3.79%,2.22%,3.44%,2.81%,4.28%,7.78%,6.48%。结论:不同产地葛根中葛根素含量差异较大,葛根药材收购及葛根素生产单位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6.
国产榧属植物种子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振德  谢立  许重远  郑汉臣 《中药材》2000,23(8):456-458
目的:测定榧属植物种子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方法: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结果:榧子、香榧子、云南榧子、长叶榧子和巴山榧子含有19和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分别为9.10、9.90、5.03.7.26和6.07%;日本榧子、九龙山榧子和香榧子(妙)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4.11、9.87和9.22%。结论:榧属植物种子氨基酸为首次测定且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炮制对王不留行中刺桐碱及黄酮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探索炮制对王不留行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溶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炮制前后王不留行中刺桐碱、王不留行黄酮苷、肥皂草苷、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和王不留行黄酮苷H的含量及水煎溶出率,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2 min,13%A;12~18 min,17%A;18~30 min,20%A),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炮制前,这5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13%,0.70%,0.018%,0.051%,0.11%,炮制后则分别为0.12%,0.52%,0.016%,0.098%,0.091%;5个成分的水煎溶出率分别升高了7.7%,10.2%,10.8%,11.4%,17.8%。结论:炮制后异牡荆素-2″-O-阿拉伯糖苷含量有较大幅度上升,而王不留行黄酮苷含量有较大下降,其余成分含量有少量下降。炮制对王不留行中刺桐碱及黄酮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炮制后这些成分的水煎溶出率均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炮制对乌头各部位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与其自身含量差异。方法:以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和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川乌、生附子中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1.33%。生川乌、生附子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总和分别为0.74%,0.96%;生川乌、生附子中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分别为0.032%,0.001%。生川乌炮制后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55%,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为0.125%;附子的两个炮制品,白附片和黑顺片总生物碱含量降低,其含量分别为0.07%和0.05%,白附片、黑顺片中三种单酯型生物碱略有升高,其含量均为0.012%。炮制品中三种双酯型生物碱均未检测到。三种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含量比为,制川乌:白附片:黑顺片=11∶1.4∶1,三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比为,制川乌:白附片:黑顺片=10.5∶1∶1。结论:乌头不同部位中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小,炮制后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变化较大。炮制对乌头不同部位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要大于其自身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收期海南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海南省万宁市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成分。方法:GC/MS联用技术。结果:从茎油中分离出47个色谱峰,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1.92%;从叶油中分离出34个色谱峰,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4.94%。主要是单萜烯、倍半萜烯、醇类、酮类、醛类与烷酸类。含量超过1%的有10个化合物,以广藿香醇含量最高(茎油中含36.06%,叶油中占37.74%);茎油中含广藿香酮17.08%,而叶油中含量甚微(0.85%)。6~8月,含油率分别为0.8%、0.7%和0.6%,广藿香醇含量以7月最高(42.62%),6月稍低(40.84%),8月最低(31.40%);广藿香酮含量则以8月最高(5.13%),7月和6月相近(分别为2.19%和1.36%)。结论:海南产广藿香挥发油成分与广东湛江地区产的相似,以7月和6月采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陈垣  邱黛玉  郭凤霞  王恩军  柳福智 《中药材》2007,30(10):1214-12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甘肃栽培麻花秦艽不同部位、产地和采收期样品的龙胆苦苷含量。结果表明:3年生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稍高于2年生,但差异性不显著;根、茎和叶的平均龙胆苦苷含量依次为13.3%、2.95%和2.24%;同一生长年限随采收期延后,茎、叶中龙胆苦苷含量逐渐降低,而根中含量却逐渐上升;不同产地的根样品,依海拔由低到高的,陇西、康乐和临潭分别为10.23%、13.12%和15.54%。本探讨获初步结论:甘肃栽培的麻花秦艽茎和叶的龙胆苦苷均已达到药典的2%标准,宜加以开发利用;从龙胆苦苷产量及生产成本综合考虑,以种植两年较好,根的采收期宜在10月以后封冻前;而以茎叶为生产目标可在8月下旬至9月初采收为佳;高海拔区栽培秦艽有利于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