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徕卡GeoMoS自动监测系统在滑坡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根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的数据,在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危害巨大的地质灾害中,滑坡所占的比率高达60%以上.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特别是滑坡体的监测和预警,对于有效地减少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滑坡变形监测方法监测周期长,不具备实时性,并且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常规监测基本无法进行监测数据的采集工作,而在此条件下,滑坡往往又处于最容易发生滑动的状况,必须进行监测.为此,须有一种简便的,无人值守的,自动的动态监测方法,可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迅速完成滑坡的变形监测,为滑坡的变形状态提供监测数据,从而有效地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斗一号”导航卫星通讯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中国北斗一号导航通信卫星技术建立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野外信息采集监测站”、“数字化滑坡自动监测点”、“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系统”和“地质灾害监测分析中心”四大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线和GPRS等通讯设施不发达地区,采用基于北斗卫星通讯技术进行滑坡等野外监测数据传输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滑坡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而滑坡监测是减少滑坡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外观监测具有能监测滑坡体的运动特征等优势,在滑坡监测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滑坡监测控制网布设、监测点布置以及观测频率和周期的确定3个方面,结合滑坡的等级、变形阶段、滑坡类型以及变形特征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布设实施,使其滑坡监测不仅经济合理且同时能较好地反映滑坡变形趋势,为后期预测预报分析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斗一号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面无线通信网络无法实现无缝覆盖,存在通信盲区,容易遭受地质灾害等外界因素的破坏与影响,基于地面无线通信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在上述条件下将无法正常运行。提出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并针对常见的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设计并建立包含北京、上海、三峡库区、江苏、河北等13个地区的基于北斗一号卫星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首先介绍北斗卫星通信的流程及其特点,阐述系统架构,分析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最后给出对该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爆发频率高,多年来崩滑坡、泥石流等高危险性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财产与生命安全。因此,地质灾害及时预警一直是我国在应急方面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北斗、GPS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组网,GNSS技术逐渐成为当前提供时空位置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数据实时性、设备低功耗、搭建便捷化等特性,成为解决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理想技术手段。本文利用BDS+GPS+GLONASS时空信息数据,构建了面向地质灾害监测的中长基线毫米级精度的崩滑坡监测解算方法,确定了双差观测的载波相位解算模型。最后在重庆新浦区域展开试验应用,实现了基于高精度时空信息的毫米级滑坡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为预计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提供了数据支持,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鉴于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中传统的数据信息获取、管理规模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我们开发了基于GPS差分解算的滑坡监测预测预报系统。通过利用该系统对贵州六盘水市某一铁路桥的滑坡监测的实验性实例,简单介绍该GPS滑坡监测系统的特色、系统软件的相关解算算法及该系统在桥墩稳定性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科 《四川测绘》2014,(5):199-201
基于重庆市国土资源GNSS网络信息系统的高精度GNSS基准站和GPS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点数据,本文搭建了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平台;并利用该平台进行了滑坡地质灾害形变量和稳定性实验,通过获取120分钟一组的监测数据,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对中长距离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天-空-地”协同滑坡监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灾害是全球范围内发生频率最高、分布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设施的安全。科学监测是实现滑坡预警预报与主动防范的重要技术前提,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融合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InSAR、无人机摄影测量、无线传感网络(WSN)等多种新技术方法,滑坡监测已从传统点式人工监测逐步发展到“天-空-地”多维协同监测,在我国地质灾害风险识别与监测预警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文结合多年来对滑坡发生机理与变形破坏过程的研究认识,从天(光学遥感和InSAR)、空(无人机摄影测量)、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裂缝计等专业监测)三维立体角度对我国滑坡监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讨论了不同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技术优势和适用性,构建了滑坡变形破坏全过程的“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体系,为滑坡地质灾害的科学防范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范式和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占国土陆地面积的44.8%,地质灾害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及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卫星空间定位技术因其全天候、自动化、精度高等特点日益成为地壳形变、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科技手段防灾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介绍了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为核心的滑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系统由多维度物联感知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和预警云平台构成。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湖南石门雷家山特大山体滑坡,为疏散群众封锁道路等应急联动提供了3个小时的预防窗口期,实现了特大型地质灾害下零伤亡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滑坡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已成为仅次于地震的第二大自然灾害,引起了中央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城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从总体框架结构、系统设计要点、系统技术特点以及系统的预期功能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给出监测预警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2.
四川雅安滑坡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示范工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主要介绍在中国四川雅安峡口滑坡示范区建设的滑坡监测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系统通过各种野外传感设备采集监测数据并通过北斗一号卫星通信机传送到监测分析中心,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重点阐述滑坡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以及利用北斗一号卫星通信技术在雅安滑坡自动化监测示范系统中的工程应用实例,对其他地质灾害监测的信息化工程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建筑物变形监测是反映大坝安全状态的三大物理量之一,变形监测包括水平、垂直位移等监测。滑坡突发性强,危害巨大,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质灾害类型。近几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对滑坡的安全监测及预报,并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致力于该项具体研究工作。建筑物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4.
王利 《测绘学报》2015,44(7):826-826
<正>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开展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高精度监测,了解和掌握不同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变形规律和特征,从而实现对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和预警是一项必要而且迫切的科学任务。目前,GPS定位技术已在地质灾害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如何实现高精度快速定位方面仍然存在着尚未完全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特殊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首先阐明地质灾害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目前应用于滑坡安全监测自动化远程监测设备和技术,并重点介绍了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接着根据某矿山的一个滑坡现场,进行GPS天线阵列监测方案设计,并在实地进行数据采集测试,最后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对几期结果的较差和精度进行分析,得出在矿山自动化监测技术中,GPS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监测技术,很适合滑坡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16.
滑坡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因此对滑坡灾害的预警预测工作一直是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重点,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相应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把信息量模型和降雨诱发指数应用在滑坡预测研究中,充分考虑两者的耦合影响,建立了滑坡危险性预测模型,并完成了模型的开发工作。该模型实现了滑坡灾害危险性预测的快速化、自动化,并且已集成到江西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分析决策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的变形规律,使用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SAA)对地质灾害不稳定体进行深部位移动态监测,并同时安装了测斜仪以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建立地质本构模型和进行"降雨-变形"模型分析,优化设计了监测线和监测点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地质灾害监测中,使用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进行滑坡体深部位移的监测,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到滑坡体深部位移的变形情况,还能判断出滑移面具体位置。相比于测斜仪监测,阵列式位移传感系统测量准确度更高,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中有更好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时刻威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实现对灾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十分必要。本文所开发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针对滑坡灾害发生特点,综合运用GNSS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通信及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地质灾害体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自动化的实时监测与预警。结合多年开发与研究的成果,主要从系统总体设计、各功能模块、数据存储方式、数据中心软件设计与实现、系统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该系统已用于铁路路基变形及矿区灾害监测与预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工作,2000年以来,在认真总结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组织编制出台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等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20.
位于三峡库区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是我国电力供应的重要一环,由于三峡库区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因此滑坡的监测和识别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尤为重要。针对三峡库区复杂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本文提出自适应优化构网的方法,并应用于时序InSAR处理流程,对三峡库区万州—巴东的84景Sentinel-1数据进行处理,实现特高压输电通道的地表形变监测。使用同步观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观测数据和金鸡岭滑坡的实地考察数据,验证了时序InSAR监测结果的可靠性。根据时序InSAR的监测结果,在输电通道内识别出8处明显的滑坡隐患,进一步对监测的金鸡岭滑坡时间序列形变进行分析,发现该滑坡的形变特征与降雨、库水位和工程扰动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