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方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HBV转基因小鼠肝损伤的抗炎及抗HBV作用机制。方法:24只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及补肾方组小鼠按照体重予以3μg/g ConA尾静脉注射,正常组予以相应量生理盐水,每周1次,连续4周。造模后,补肾方组小鼠予以补肾方汤剂2.25g/kg体重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观察各组小鼠处理前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变化,观察各组小鼠处理前后肝组织HBcAg表达及肝组织线粒体抗病毒蛋白(MAVS)介导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结果:补肾方可显著降低ConA诱导HBV转基因小鼠血清ALT、AST水平(P0.01),减轻肝组织内炎性细胞的浸润及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HBsAg水平(P0.05),降低肝组织内HBcAg的表达(P0.001);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IFN-β水平(P0.01),上调TBK-1、STING、pTAK-1(t183)的表达,下调TRADD的表达(P0.05)。结论:补肾方具有减轻肝组织炎症、抗HBV作用,其作用机制与MAVS介导的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PTD-HBcAg融合蛋白体内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HBV转基因小鼠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20只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组, 融合蛋白PTD-HBcAg及对照蛋白HBcAg经皮下免疫小鼠, 每周1次, 共3次. 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胞内细胞因子水平;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水平; 肝脏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BsAg表达.结果:PTD-HBcAg融合蛋白免疫转基因小鼠后, 能有效上调特异性CTL数量, 肝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 同时对小鼠血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肝组织HBsAg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平均吸光度分析显示, 50 μg和100 μg PTD-HBcAg融合蛋白组中平均吸光度值与空白组和50 μg HBcAg组相比明显降低(127.77±4.92, 117.71±5.18vs 156.84±4.94, 138.70±5.92, 均P<0.05), 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D-HBcAg融合蛋白免疫HBV转基因小鼠后能增加特异性CTL数量, 显著降低血清中HBsAg及HBV DNA水平, 同时抑制肝脏中HBsAg的表达, 在HBV免疫治疗中具有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P单、双靶区的反义RNA在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肝细胞中HBV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HBV X,P双靶区正、反义RNA的重组载体质粒,与脂质体混合,注入小鼠体内,第8周时取小鼠肝脏,提取肝组织总RNA,进行逆转录,将逆转录后的cDNA用PCR扩增,琼脂凝胶电泳和DNA测序定性,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提取肝组织基因组DNA,利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测定HBV DNA含量.结果:经过PCR扩增,琼脂凝胶电泳和DNA测序定性,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等方法检测到小鼠肝脏内反义RNA得到高效表达;8 wk后,对HBV DNA(×105 copies/g)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7.24±1.62),空质粒组(9.49±3.34)及正义RNA组(6.52±1.53)之间无明显差异,单(2.60±1.13,2.83±1.67)、双靶区反义RNA组(3.24±0.45)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但单、双靶区反义RNA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脂质体包裹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介导的单、双靶区乙肝病毒反义RNA经iv导入转基因小鼠细胞的方法可行;反义RNA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有显著抗HBV复制作用;对转基因小鼠肝脏中HBV DNA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单、双靶区反义RNA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加味小柴胡汤对HBV转基因小鼠IL-12、IL-4、IFN-γ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经筛选HBV DNA阳性的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中药组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水煎剂、西药组给予拉米夫定、空白对照组(简称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实验动物血清IL-12、IL-4和肝组织中IFN-γmR-NA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对IL-12、IL-4活性的影响,与盐水组和西药组比较,给药后中药组小鼠血清IL-12明显升高,而IL-4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对小鼠肝组织IFN-γmRNA的表达,中药组与盐水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小柴胡汤有明显的调节和改善HBV转基因小鼠IL-12、IL-4、IFN-γmRNA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靶向反义硫代寡脱氧核苷酸(asODN)在乙型肝炎(HBV)病毒转基因小鼠体内抗病毒疗效。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HBV pre-C/C基因的反义硫代寡脱氧核苷酸:5'-CATGCCCCAAAGCCAC-3',并以半乳糖-多聚赖氨酸(Gal15-PLL)作肝靶向载体。将12只血清HBsAg,HBV DNA阳性的转基因小鼠等分为Gal15-PLL-asODN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靶向反义硫代寡脱氧核苷酸以每天每克体重15μg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共12d,对照组用同样体积生理盐水同样方法给药。结果 注射Gal15-PLL-asODN 6d后,血清HBsAg已有下降(P<0.05);12d时显著下降(P<0.01),且血清HBV DNA转阴率为66.7%(4/6),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HBsAg,HBcAg阳性肝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生理盐水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靶向反义硫代寡脱氧核苷酸在转基因小鼠体内能抑制HBV复制与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6.
慢性HBV感染者肝脏HBV cccDNA含量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含量与血清病毒标志物、HBV DNA及肝脏病理分级的关系,为临床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疗程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7年5月-2008年2月住院的30例慢性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患者肝组织中HBV cccDNA、肝组织总HBV DNA(HBV tDNA)和血清HBVDNA,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HBeAg定量,分析感染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与肝组织内HBV DNA、血清HBVDNA、HBsAg及HBeAg定量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肝组织中HBV cccDNA含量与肝脏病理炎症和纤维化分级的关系。采用Pear-son简单相关和Spearman等级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均可检出HBV cccDNA,范围在3.15×103~1.06×107拷贝/mg;肝组织cccDNA定量与肝组织总HBV DNA定量呈正相关(r=0.375,P〈0.05),与血清HBV DNA无相关性(r=0.174,P〉0.05);肝组织中HBV cccDNA水平与血清HBsAg定量呈高度正相关(r=0.562,P〈0.001),而与血清HBeAg定量无相关性(r=0.152,P〉0.05)。肝组织ccc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及纤维化程度(S)无相关性(r=0.082,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成稳定的中等水平复制;血清HBV DNA载量不能直接代表其肝组织中的HBV cccDNA水平;血清HBsAg定量可作为反映肝组织中HBV cccDNA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S基因的反义锁核酸(LNA)对乙型肝炎转基因小鼠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 第1组为5% GLU液对照组, 第2组为空脂质体对照组, 第3组为单LNA组, 第4组为S-ASODN脂质体组, 第5组LNA脂质体组. 反义LNA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PCR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HBsAg的表达;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B、ALT、BUN、CR、ApoA1、ApoB等指标;小鼠肝脏、肾脏做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 观察反义LNA对小鼠脏器的影响.结果: 注射反义LNA 1 d、3 d、7 d、14 d后,LNA-脂质体组对血清HBsAg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1.7%、52.8%、57.8%及30.5%. 对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为18.5%、36.1%、52.9%和32.7%,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B、ALT、BUN、CR、ApoA1、ApoB等指标, 各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小鼠肝细胞HBsAg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 HE染色显示小鼠肝肾功能及组织学未见异常.结论: HBV S基因反义LNA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鼠HBV复制和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用于研究治疗乙型肝炎药物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模型,探讨该模型能否用于抗HBV药物的验证,筛选,方法:原核显微注射法制备HBV转基因小鼠,用巢式PCR,Southern杂交,免疫组化学,ELISA等检测HBV基因的整合与表达,筛选60只血清HBVDNA,HBsAg阳性的小鼠,随机分为6组,3组为实验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灌胃,胸腺肽腹腔注射,HBVS基因DNA疫苗,多点肌肉注射,另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显微注射产生的HBV转基因小鼠中有HBV的复制和表达,拉米夫定,胸腺肽,DNA疫苗用于转基因小鼠后,均能使血清HBVDNA阴转,以拉米夫定阴转率最高,并可看出作用开始,持续时间及反跳情况,结论:拉米夫定,胸腺肽,DNA疫苗可抑制转基因小鼠HBV的复制,HBV转基因小鼠有可能成为抗HBV药物验证,筛选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分布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60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样本,外周血样本以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的DNA酶(PSAD)进行酶切,肝组织样本以限制性内切酶Mlu联合PSAD酶切.而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60例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HBVcccDNA均阴性,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24例(40.00%),在HBeAg( )组、HBeAg(-)HBeAb(-)组、HBeAb( )组分布分别为66.67%、52.94%和26.47%,定量结果在3组呈递减趋势,且HBeAg( )组与HBeAb(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HBV cccDNA占总HBVDNA 0%-7.77%.肝组织HBV cccDNA与肝组织总HBV DNA存在相关性(r=0.53,P<0.01),与外周血总HBV DNA无相关性(r=0.18,P=0.18),与ALT、TBIL均无相关性(r=0.15,P=0.25;r=0.01.P=0.94).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外周血检测不到HBV cccDNA.肝组织HBV cccDNA占总HBVDNA比例较低,HBeAg( )患者病毒复制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量检测肝组织内HBV cccDNA、总HBV DNA及血清总HBV DNA,分析干扰素、恩替卡韦治疗对肝组织内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中选择40例HBe Ag阳性病例,其中24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16例接受干扰素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HBV DNA、生化学及病毒学数据,并收集治疗前后肝穿刺活检标本,定量检测肝组织内HBV cccDNA、总HBV DNA。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目标变量与观察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结果肝组织内HBV cccDNA(log10拷贝/ml)在恩替卡韦组基线为5.08±1.15,治疗后为3.80±0.85;在干扰素组基线为6.84±0.93,治疗后为6.02±1.27,两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治疗后恩替卡韦组明显低于干扰素组(P=0.004)。肝组织内总HBV DNA(log10拷贝/ml)在恩替卡韦组基线为6.42±0.80,治疗后为4.83±1.08;在干扰素组基线为6.84±0.93,治疗后为6.02±1.27,两组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治疗后恩替卡韦组明显低于干扰素组(P=0.003)。肝组织内HBV cccDNA下降百分率与治疗后HBe Ag有显著相关性(R2=0.183)。恩替卡韦及干扰素对HBV复制指数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结论 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和干扰素治疗均能显著降低肝组织内HBV cccDNA含量,恩替卡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