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UV)平行测定了2l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清茶碱浓度,共123例次。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761,P<0.0l),但UV法较HPLC法测得的血清茶喊浓度低(△C=-0.6±1.6mg/L,n=123,P<0.05)。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方法所得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的差异并不影响茶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值及由此预测的给药剂量。Ka为3±5/2.5±2.8h~(-1);K为0.4±0.07/0.15±0.05h~(-1);T1/2为5.7±2.4/5.0±1.8h;Cl为0.09±0.05/0.08±0.04L/(kg·h);D为1.0±0.6/0.9±0.4mg/(kg·h),P>0.05。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与ABO血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了105例先天性心脏病与ABO血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型和AB型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频率较高(分别为40.95%和15.24%),相对危险率分别为2.0784和2.7627。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即A型χ2=14.1226,P<0.001,AB型χ2=15.1010,P<0.001)。A/O、AB/O抗原、病人组与对照组比较,相对危险率分别为2.3072和2.0573,χ2值为别12.764和5.5230,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型和O型人则相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机率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3.
29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血清、红细胞锌含量进行测定。发现病人血清及红细胞锌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且Ⅱ型呼衰组低于Ⅰ型呼衰组(P<0.05)。血气分析发现,红细胞内锌含量与PaO_2呈正相关(r=0.369 8,P<0.05),与PaCO_2呈负相关(r=-0.522 2,P<0.05)。检查免疫功能显示,COPD呼衰病人免疫功能指标明显减低(P<0.05或P<0.01)。对照研究发现,补锌后免疫功能指标明显恢复。提示COPD呼衰患者存在锌缺乏,Ⅱ型呼衰患者较Ⅰ型呼衰者更为严重。表明缺锌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气体交换参与CDPD及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关键因素,我们观察了9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胰岛素面积、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及并发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结果显示:9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敏感指数与HDL-C/TC(r=-0.322,P<0.001)和LDL-C/HDL-C(r=0.346,P<0.001)相关较胰岛素面积(r=-0.238,P<0.05;r=0.240,P<0.05)和体重指数(r=-0.092,P>0.05;r=0.072,P>0.05)显著。且胰岛素抵抗组冠心病57.6%和高血压病36.4%的发病率也显著高于高胰岛素血症组48.8%、33.9%(P<0.05)和肥胖组48.1%、33.3%(P<0.05)。提示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凝血及纤溶活性,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了35例NIDDM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结果:NIDDM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63mg/L±0.14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3mg/L±0.09mg/L)(P<0.05);有血管病变组D-二聚体为2.62mg/L±0.68mg/L,高于无血管病变组(0.69mg/L±0.68mg/L),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血浆D-二聚体与FBG、TC、TG相关分析表明D-二聚体与FBG、TG呈正相关(分别为r=0.58,P<0.001;r=0.035,P>0.2;n=14),与TC呈负相关(r=-0.045,P>0.2,n=14)。8例NIDDM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1.11±0.81,3.65±1.22,P<0.05)。提示NIDDM患者体内存在高凝和继发纤溶活性亢进,血浆D-二聚体是反映NIDDM患者高凝和缺血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吲哚美辛锌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UV法测定健康成人口服吲哚美辛锌、吲哚美辛胶囊剂后的尿药浓度,以酸-碱法提取尿中吲哚美辛原形药,在265nm处测定吸收度,在4~32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0%,日内及日间RSD<0.92%,对6名健康志愿者口服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研究结果:吲哚美辛锌及吲哚美辛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3.32,1.87(P<0.01);K=0.1273,0.1531(P<0.05);T1/2=5.47,4.61(p<0.05);Xu(mg)=10.91,13.14(P>0.05)吲哚美锌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3.03%。  相似文献   

7.
探讨加用思密达减轻和消除红霉素胃肠道副反应。结果思密达组及思密达加维生素B6(VB6)组抗红霉素胃肠道副反应作用明显优于单纯VB6组。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思密达组分别为63.2%及94.7%;思密达加VB6组分别为82.6%及95.7%,均明显高于单纯VB6组。经统计学处理显效率χ2=7.08,P<0.05;总有效率χ2=10.18,P<0.01。  相似文献   

8.
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及病理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宫颈癌,51例宫颈不典型增生,57例宫颈炎症及51例宫颈息肉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肿瘤抑制基因P53的异常表达分别是24例(48.9%)、16例(31.4%)、3例(5.3%)、3例(5.9%)。X ̄2检验结果:P53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和不典型增生显著高于在宫颈炎症和息肉中(X ̄2=40.26,P<0.001),而在宫颈癌和不典型增生中无显著差异(X2=2.536,P>0.05),且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X ̄2=1.070.P>0.05)、浸润深度(X ̄2=1.038,P>0.05)及宫颈不典型增生的病理分级(X ̄2=0.305,P>0.05)无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P53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中是一个比较早期且常见的现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对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UV法测定7名哮喘患者单用氨茶碱和合用醋酸泼尼松后的稳态血清和唾液茶碱浓度。结果显示合用组与单用组茶碱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0.128和0.099(P<0.01);T1/2:6.3和8.6(P<0.05);AUC:51.40和77.01(P<0.05);合用组Vd的SD较大(P<0.001)。泼尼松使唾液/血清浓度比值不稳定。提示泼尼松使茶碱代谢加快,分布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巴曲抗栓酶对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病人的纤溶作用。方法:所有肺心病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生素及平喘药物),治疗组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57±s7a)静脉滴注巴曲抗栓酶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2次/wk,共2wk.对照组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55±3a)不用巴曲抗栓酶。结果:巴曲抗栓酶组治疗后PLG,PAI比治疗前下降(P<0.05).TPA,D-dimer比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PLG比治疗前降低(P<0.05)。2组病人TPA、PAI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巴曲抗栓酶对肺心病病人血栓前状态运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放射免疫分析测定39例烫吸海洛因成瘾者及37例正常对照者血中TSH、T3、T4、C肽及睾酮含量,对比分析两组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39例海洛因成瘾者TSH有减少但差异不显著(减少率24.4%,P>0.05),T3减少明显(减少率29.4%,P<0.01);T4男性患者(n=29)增加明显(增加率44.8%,P<0.01);女性(n=10)减少显著(减少率36.6%,P<0.01)。C肽含量男性增加明显(P<0.05);女性减少但差异不大(P>0.05)。睾酮含量男性降低(减少率20.5%,P<0.01);女性增高特别显著(增加率230.8%,P<0.01)。  相似文献   

12.
II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和甲旁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学韫  王艳萍 《天津医药》1995,23(10):593-595
选择II型糖尿病患者60例(有骨质疏松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21例,同时测定血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血糖和骨密度。结果糖尿病组血碱性磷酸酶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23,P〈0.05),骨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t=6.61,P〈0.01),糖尿病有骨质疏松组较无骨质疏松组血甲状旁腺激素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2.21,P〈0.05),骨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小檗碱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模型,观察小檗碱(Berberine,Ber)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Ber(总量12mg·kg-1,iP)能显著缩小大鼠冠脉结扎后24h的心肌梗塞范围,减少血清游高脂肪酸的增高,降低梗塞后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提示Ber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P<0.01(n=10),306±87μmol·L-1(n=10),与正常血清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NS组冠脉结扎后1h,4h血清FFA明显增高,与结扎前正常血清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er和Ver组与NS组比均能降低冠脉结扎后1h,4h血清FFA的增高(P<0.05)。结果见表2。表2Ber对大鼠冠脉结扎后1h,4h血清FFA的影响,n=10;与NS组比较,P<0.052.3对大鼠心肌梗塞后病理性Q波的影响各组大鼠结扎后4h,24h胸前导联(V4)心电图病理性Q波的出现率见表3。结果表明,Ber与Ver相似,能降低Q波的发生率(P<0.05)。表3Ber对大鼠冠脉结扎后4h,24hECGQ波发生率的影晌(n=10)Sham=伪结扎组,与NS组比较,*P<0.05,P<0.013讨论MIS是影响心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M?  相似文献   

14.
沙丁胺醇(Sal)抗哮喘作用的昼夜节律,可能与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昼夜差别有关。为此本文给家兔灌胃2mg·kg-1Sal,用HPLC荧光检测10:00h和22:00h两个时间动物体内血药浓度。结果表明,Sal的药动学参数存在明显的昼夜差别。Tp白天为(2.28±0.20)h,夜间为(1.25±0.30)h(P<0.05);AUC白天为(0.41±0.09)mmol/L·h,夜间为(0.30±0.05)mmol/L·h(P<0.05);T1/2白天是(2.72±0.22)h,夜间为(1.86±0.13)h(P<0.05);Cmax昼夜无差别。  相似文献   

15.
金发光  钱桂生 《天津医药》1999,27(12):714-716
探讨未测定阴离子隙(UAG)在重症感染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重症 感染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进行血气、电解质分析,通过阴离子除(AG)= Na~++ K~+- Cl~- HCO~_3和UAG=AG- 乳酸盐-磷酸盐-尿酸盐-血清蛋白的阴离子值,分别计算AG和UAG值,并对乳酸值与AG值、UAG值与AG 值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AG=(22.8±1.6)mmol/L,UAG=(3.9±0.8)mmol/L,乳酸=(5.8±0.7)mmol/L。 乳酸值与AG值直线相关(r=0.78,P<0,01),UAG值与AG值直线相关(r=0.81,P<0.01)。结论:重症感染患 者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乳酸的增加不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唯一因素,而UAG的增加在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中 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达肝素钠在肾功能衰竭伴有出血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达肝素钠在肾功能衰竭伴有出血病人血液透析( 血透) 中抗凝的剂量、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试验分2 个阶段。第1 阶段37 例病人( 男性23 例,女性14 例;年龄51 a ±s 7 a) 分别采用无肝素与达肝素钠(40 I U/kg ,iv) 血透各3 次。第2 阶段该37 例病人分为3 组,肝素组12 例,达肝素钠50 I U/kg ,iv 组12 例和60 I U/kg ,iv 组13 例,每例各行血透9 次。结果:体外循环凝血率达肝素钠40 I U/kg 组明显低于无肝素组( P< 0 .01) , 但高于60 I U/kg 组( P< 0 .05) 。达肝素钠组无出血发生,而肝素组有4 例出血复发( P< 0 .05) 。达肝素钠60 I U / kg 组第5 次血透2 h Ccr 高于肝素组( P <0 .05) 。结论:达肝素钠50 ~60 I U/kg 于每次血透前用单剂量iv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评价吸入外源性NO对几种主要内源性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以烟雾吸入性损伤犬模型为研究对象,17只犬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8)单纯吸氧(FiO2,0.45),治疗组(n=9)吸氧(FiO2,0.45)+0.0045%(45×10-6)NO,连续监测12h动脉血变化。数据进行多个样本均数间方差分析。结果伤后两组血浆内皮素(ETs)、血管紧张素Ⅱ(AⅡ)、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在治疗开始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ETs(P<0.05,0.01),AⅡ(P<0.05,0.01),E(P<0.05,0.01),NE(P<0.01)。结论吸入外源性NO对内源性缩血管活性物质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提示临床应用吸入NO疗法应逐渐减量,以防发生反跳。  相似文献   

18.
分析371例慢性肝病患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4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72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81例、失代偿期133例,酒精性肝硬化37例。结果发现,检出率酒精性肝硬化胆石症最高为70.3%(26/37),其次为肝炎后肝硬化为58.4%(125/214),但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1.85,P>0.05)。慢性肝炎组胆石症检出率为22.5%(27/120),与肝硬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39.98,P<0.001),其中CAH胆石症发病率(29.2%,21/72)明显高于CPH(12.5%,6/48)(χ2=4.58,P<0.05),而失代偿期肝硬化与代偿期肝硬化的胆石症发病率(62.4%,83/133;51.9%,42/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管和肝内胆管为结石最易发部位。多发结石占结石检出者的78.1%。本组资料显示从CPH、CAH至肝硬化的发展过程,其胆石症发病率逐渐增高并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慢性肝病胆石症发病率与病情发展有关,故认为从慢性肝炎阶段开始,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给予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加强胆道平滑肌功能的治疗,降低胆石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80例,分为2组。参麦组 42例,子参麦注射液 60 mL,抗栓酶组38例子蝮蛇抗栓酶0.5 U,均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 iv drip,qd × 10 d。结果:参麦组有效率 78%,抗栓酶组 71%,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5)。但参麦组开始用药时间< 1d, 1—3 d和>4-7 d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5)。红细胞膜腺苷三磷酸酶活力上升,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UV)平行测定了2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清茶碱浓度,共123例次,两种方法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761,P〈0.01),但UV法较HPLC法测得的血清茶碱浓度低(△C=-0.6±1.6mg/L,n=123,P〈0.05),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种方法所得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血药浓度的差异并不影响茶碱的主要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