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詹胜红 《当代医学》2016,(26):72-73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45 d 复查肌力≤3级,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22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顺产组121例和剖宫产组100例,分析2组产妇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对其产后盆底功能及盆底康复的不同影响。结果与治疗前(57.8%、44.0%)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脱落、阴道壁膨隆、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8.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产妇的肌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顺产组产妇肌力Ⅳ级(38.8%)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剖宫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均有影响,临床应用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改善产妇肌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对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6例有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在106例患者中,53例患者为顺产产妇为对照组,另外53例患者为剖腹产产妇,将其作为观察组.对于所有产妇,产后8周对其进行复查,并采用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法以及盆底肌功能练习治疗法.采用护垫实验法对产妇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判定,并采用传统临床分度法对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程度进行判定.结果 对照组产妇中,有10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8.9%,观察组产妇中,有9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7.0%,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为(3.8±0.9)分,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为(3.1±1.2)分,对照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对盆底肌层综合肌力受损影响无意义,因此认为剖宫产避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是不可取的,康复治疗是促进产妇盆底肌力恢复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女性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早期前、中、后3个盆腔的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变及差异。方法 收集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235例(阴道分娩120例、选择性剖宫产115例),应用盆底超声测量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观察评估是否有尿道内口漏斗状扩张、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膨出、子宫脱垂、直肠膨出,并测量器官脱垂的距离,比较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差异。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大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尿道内口漏斗状扩张、膀胱颈移动度增大、膀胱膨出的发生率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子宫脱垂、直肠前壁膨出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的膀胱膨出距离大于剖宫产组(P<0.05),而子宫脱垂距离、直肠膨出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评估产后盆底结构的改变,阴道自然分娩对前盆腔的损伤大于选择性剖宫产,两者在中盆腔及后盆腔的损伤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产后复查的234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将其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148例和剖宫产组86例.给予干预治疗3周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顺产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较剖宫产组差;而经过治疗后,顺产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的分娩方式虽然短期内对盆底功能损伤较大,但是经过干预治疗后,顺产孕妇的盆底肌力恢复较快,且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上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6.
王文琼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05-2906
目的:对比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自然分娩)与对照组(剖宫产),每组各为40例。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行盆底康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均会损伤盆底肌,需要及时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但与剖宫产患者比较,自然分娩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该院分娩产妇106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有产妇53例。A组产妇采用顺产方式分娩;B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将两组产妇早期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力受损、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及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早期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相比较: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受损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盆底肌力评分相比较:A组高于B组,P0.05。结论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妇早期盆腔损伤程度,但经康复治疗后,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更为快速,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及产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待产孕产妇102例,所有产妇产后均回院检查。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61例)及剖宫产组(41例)。产前及产后6周用Oxford盆底肌力评分法评定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参照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估两组产妇性功能。结果产后6周剖宫产组盆底肌力评分为(4.53±0.23)分,高于阴道分娩组(3.48±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剖宫产组性唤起、性欲、性高潮、性满足各维度评分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均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及产后性功能均有影响,且阴道分娩影响更为严重,产后早期应对产妇实施盆底康复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9.
10.
陈美芳  赵仁峰  林海燕 《广西医学》2014,(11):1670-167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产后42 d复查肌力≤3级、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234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并比较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产妇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肌力均有所提高,且顺产组比剖宫产组产妇肌力恢复更明显,治疗后顺产组产妇子宫脱垂、阴道壁膨隆、尿失禁等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肉的综合、规范治疗是降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有效方式,可减轻产妇焦虑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早期盆底康复锻炼对盆底近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产后42 d复查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92例产妇,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为阴道分娩产妇,观察组38例为剖宫产妇,均采取早期盆底康复锻炼,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纤维收缩力、盆底肌力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持续收缩压、快速收缩压分别为(17.26±2.21)cmH2O、(26.54±2.56)cmH2O,低于对照组的(19.23±2.1)cmH2O、(30.02±3.18)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持续收缩压、快速收缩压分别为(27.56±3.27)cmH2O、(46.34±4.43)cmH2O,对照组分别为(28.14±3.12)cmH2O、(45.87±4.41)cmH2O,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与对照组的9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5.92%,与对照组的23.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阴道分娩产妇还是剖宫产妇,通过早期盆底康复锻炼都可以较好改善盆底近期功能及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2.
13.
陈艳  王竞宇  叶德华  彭利  何莲  陈梅  魏瑶 《西部医学》2014,(12):1692-1695
目的 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产生的近期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 2014年4月在产科分娩后6~8周的产妇201例,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74例)与选择性剖宫产组(127例),分别于检查前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基本情况.应用经会阴超声在安静状态及压力状态下(Valsalva动作)分别测量各组患者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Ar、As),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Dr、Ds),膀胱颈角度(θr、θs),膀胱颈旋转角度(θ),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宫颈外口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CV-VD),肛直肠连接部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ARJ-VD),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6~8周会阴超声结果显示,阴道分娩组与选择性剖宫产组比较,Ar、As、Dr、Ds、θ、UVJ-M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静息期和张力期CV-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期ARJ-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期ARJ-VD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率为28.3%(36/127例),较阴道分娩组的63.5%(47/74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显示,阴道分娩近期对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影响大于选择性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以及剖宫产分娩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以丰富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在龙塘镇中心卫生院分娩并进行产后复查的产妇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为阴道分娩,观察组则为剖宫产分娩。对所有产妇进行盆底功能常规评估,将Ⅰ类及Ⅱ类肌纤维肌力以及盆底功能综合检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Ⅰ类及Ⅱ类肌纤维受损率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收缩失调、肛提肌损伤、阴道动态压力<80 cm H2O以及疲劳度异常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对产妇的盆底功能影响较小,通过产后康复训练可促进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因此需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应用盆底超声技术评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产妇均于产后6周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膀胱颈移动度(BND)、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PUVA)和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尿道内口漏斗化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BND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和PUVA均小于对照组,且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尿道内口漏斗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的盆底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盆底超声技术能为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检查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指盆底支持组织出现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时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及女性性功能障碍等[1-2],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是导致FPF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3]。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有价值且客观的评估方法,在过去的20年已成为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和排便障碍调查的主要诊断工具,用于评估盆底解剖及其功能[4]。本研究通过经会阴4D超声检查对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初产妇前盆腔结构及功能改变进行观察,初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前盆腔功能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丹 《黑龙江医学》2024,48(4):434-437
目的:探讨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盆底功能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顺产组,每组各80例,另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于产后6~8周采用GE Voluson S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健康女性于体检时进行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盆底功能各项超声参数,比较三组女性不同状态下的盆底超声参数差异。结果:静息状态时,剖宫产组、阴道顺产组产妇尿道倾斜角小于对照组,阴道顺产组产妇尿道倾斜角小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971,P<0.05)。Valsalva状态时,三组女性膀胱颈位置、膀胱位置、宫颈外口位置、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倾斜角、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及裂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8.883、803.493、391.602、223.600、100.175、172.614、165.113、41.806,P<0.05)。阴道顺产组产妇膀胱脱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质量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 0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期体质量将528例患者分为体质量增加>12.5 kg组(226例)和体质量增加<12.5 kg组(302例),根据分娩方式将498例患者分为自然分娩组(308例)和剖宫产组(190例)。比较体质量增加>12.5 kg组和体质量增加<12.5 kg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结果体质量增加>12.5 kg组与体质量增加<12.5 kg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率比较(12.4%比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28.5%比2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娩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62.3%比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质量增加对盆底功能影响不大,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功能有保护作用,可降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