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徐飞 《中国卫生产业》2020,(9):28-29,32
目的探讨门诊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 325例门诊就诊的患者,采取常规门诊护理管理,设定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6 325例门诊就诊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设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投诉及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考核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投诉率(0.02%)明显低于对照组(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9.97%)高于对照组(9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理论考核合格人数合格率(100.00%)、操作考核合格率(97.67%)均高于对照组(90.48%、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运用价值较高,可预防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增强护理人员护理水平,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药学信息化管理路径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6月该院收治的1 000例患者以及4 000份药品处方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学管理;选择2018年7-12月该院收治的1 000例患者以及4 000份药品处方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药学信息化管理路径。对比两组在药品监测、处方开具以及取药过程之中出现问题导致患者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处方合格率、药品盘点耗用人力数量、药品盘点耗用时间、发票录入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以及处方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药品盘点耗用人力数量、药品盘点耗用时间、发票录入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进行药学管理过程中采取医院药学信息化管理路径,能够减少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提升处方合格率,并节约人力资源和药学管理时间,具有较高的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160套外来医疗器械为研究对象。2018年6月~2018年12月未实施细节管理(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实施细节管理(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以器械损坏率、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率、包装标签合格率、器械遗失率、手术科室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临床使用过程中问题反馈次数为研究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科室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器械损坏率明显更低,同时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率、包装标签合格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器械遗失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管理各项各维度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使用过程中问题反馈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细节管理,能够提升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避免器械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精细化管理对输液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01至2018-1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科200张处方为对照组,对照组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精细化管理前阶段;随机选取2019-01至2019-12我科200张处方为研究组,研究组为精细化管理后阶段。比较两组不合格处方检出率、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优良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不合格处方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精细化管理对输液质量安全有积极影响,可有效提高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水平,并降低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减少不合格处方,保证输液质量与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病案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实施病案信息化管理的患者54 151例为观察组,在医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治疗,同时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未施行病案信息化管理的患者56 66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科室满意度和病案管理差错。结果相较于对照组44 778例(79.02%),观察组的病案管理总满意度为51641(95.36%),对比χ^2值为6 544.737 0,P=0.000 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2 340次(4.32%)病案管理差错,对照组6 660例次(11.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中建立病案信息化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科室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降低病案管理差错,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现场中开展快速HBsAg、ALT筛查检测法的效果,研究其应用意义。方法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选取2017年1—5月无偿献血者50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献血者进行快速HBsAg、ALT筛查检测法检测血液样本为A组,未开展快速HBsAg、ALT筛查检测法检测血液样本为B组。A、B组血液样本均送实验室检测,对比检测合格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不合格22份,不合格率8.8%,其中HBsAg不合格9份,不合格率3.6%,ALT不合格13份,不合格率5.2%;B组不合格45份,不合格率18.0%,其中HBsAg不合格20份,不合格率8.0%,ALT不合格25份,不合格率10.0%;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现场中开展快速HBsAg、ALT筛查检测法能够有效提升无偿献血合格率,降低报废率,避免血液交叉感染,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赵建香 《智慧健康》2022,(27):84-87
目的 探究和分析PDCA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灭菌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中心中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350件腔镜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方式将这350件腔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件。对照组实施常规消毒灭菌,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进行消毒灭菌;对两组腔镜的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以及包装合格率进行对比,评估和对比两组腔镜的器械管理、环境管理、腔镜的消毒质量和包装质量评分,比较两组工作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腔镜清洗合格率为98.29%,灭菌合格率为98.86%,包装合格率为99.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腔镜管理中的器械管理评分、环境管理评分、腔镜的消毒质量评分和包装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工作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7.78%和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模式应用到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灭菌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腔镜的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提高灭菌工作满意度,改善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的设备管理质量、环境管理质量和腔镜消毒质量、包装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消毒供应中心实行循证护理管理模式日常质量掌控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12月于该院杀菌供应中心杀菌的260台设备被列入分析,概率性的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0台。对照组实行了传统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行循证护理管理。对于两组设备的清洁率,包装合格率,灭菌手动合格率,部门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等指标展开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清洁质量,包装质量与灭菌质量评分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与临床科室的满意度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根据证据的护理管理模型运用在杀菌供应中心的日常质量掌控可显着提升设备消毒,包装与灭菌操作的合格率。精确地提升了部门满意度与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门诊不合理处方点评与分析情况。方法:回归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门诊开出的240张处方,就门诊不合格处方开单发生率及门诊不合格处方具体表现作出分析。结果:通过对选定的240张门诊处方调查分析中得出,不合格处方26张,不合格开单发生率为10.83%,其中门诊不合格处方开单发生率为5.00%,中医科2.08%,其他科室为3.75%,各科室不合格处方开单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且通过对26张不合格处方分析后发现,不合格处方表现主要分为记录不完整、药名书写不规范、用药剂量不准确、服药方法不明确和诊断用药不符等方面,各种不合格处方用药表现对比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门诊不合格处方开单发生率为10.83%,主要集中在中医科,其他科室也有所涉及,但是总体不合格处方发生率不高,因而需要采取科学的防范管理措施,降低不合格处方开方率出现。  相似文献   

10.
孔彬 《工企医刊》2015,(3):1432-1433
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9月我院泌尿科收治的1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1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合格率为94.3%,护理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护理合格率为60%,护理满意度为70%。观察组护理合格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该院西药房在2018年5月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随机抽取管理前后的500份处方进行观察,管理前作为对照组,管理后作为观察组,对比药物管理错误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药品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药物管理错误发生率为1.00%(5例),对照组是3.40%(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是98.60%(493例),对照组满意度是94.00%(47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7,P<0.05);观察组药品管理质量评分为(96.8±3.2)分,较之对照组的(90.1±3.8)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57,P<0.05)。结论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应用于医院西药房管理可以显著降低药品管理错误。  相似文献   

12.
吴兆华 《中国卫生产业》2020,(3):112-113,117
目的研究和探析在药剂科医务人员进行药品管理的过程当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方法在该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使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药品管理的病例当中,随机抽取50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照组,其中共计使用药品11万件。再在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药品管理的病例当中,抽取50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组,其中共计使用药品9.7万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对于两组共计一千名患者的药物使用准确率、有效使用率、不合格药物拒绝率、检讨差错率、医嘱不合理、高危药物管理进行分析。结果以上各项指标的结果经过统计,研究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其中的药物使用准确率这一方面,研究者的比例高达99.0%,与此同时,对照组仅为9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的药物管理模式,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够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改善医院的用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4590张门急诊处方书写及用药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本院在执行新的《处方管理办法》过程中的门急诊处方质量。方法随机抽查分析2007年5—10月本院门急诊处方4590张。结果我院处方合格率为90.9%,其中书写不合格处方占不合格处方90.43%,不合理用药处方占不合格处方9.57%。结论本院门急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组织全院医生认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器械清洗程序运用在眼科手术器械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7月期间本院眼科的640件手术器械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清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多酶超声清洗,而观察组则运用改良器械清洗程序,对两组的清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镜检法合格率较高(P<0.05),但是两组的目测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器械损耗率低,且灵活率高(P<0.05);同时,两组的隐血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通过将改良器械清洗程序运用在眼科手术器械护理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清洗合格率,还能减少器械损耗,有助于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在患者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该院收治2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实施抗菌药物治疗(100例),观察组于抗菌药物管理基础上实施治疗(100例),分析其作用。结果观察组用药种类不合理比率0.00%、用药剂量不合理比率0.00%、用药时机不合理比率1.00%、给药方法不合理比率0.00%、联合用药不合理比率1.00%,低于对照组的6.00%、5.00%、7.00%、5.0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0、5.130、4.690、5.130、5.700,P<0.05)。观察组单一抗菌药物使用比率67.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P<0.05);观察组三联抗菌药物使用比率4.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0,P<0.05);观察组、对照组二联抗菌药物使用比率29.00%、3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0,P>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感染率0.00%、Ⅱ类切口感染率0.00%、Ⅲ类切口感染率1.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5.130、4.690,P<0.05)。结论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在患者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显著,可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及联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度量关联规则的质量追踪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于度量关联规则的质量追踪模式进行医院消毒供应质量追踪管理。选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600件无菌器械,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件;同期另选使用该无菌器械的200例患者,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质量追踪式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供应管理,对比两组600件无菌器械的1000项消毒供应事项中的合格情况、临床效果和器械使用及管理的工作人员考核成绩。结果:对照组抽样的1000项消毒供应事项中不合格率为10%,观察组为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01,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手术备件不及时率和损坏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0,x2=4.688,x2=5.128;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和信息登记考核优秀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6,x2=6.572,x2=15.417,x2=10.058;P<0.05)。结论:度量关联规则能够从消毒工作流程、消毒设备使用、无菌器械存储和人员业务能力方面提高无菌器械的临床供应质量,提升医院消毒供应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