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双目视觉重建方法在三维重建过程中步骤繁琐与重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视角下可见外壳的三维重建方法。该方法主要借助平面镜成像原理,在不同视角拍摄包含物体与其成像的两幅图像,并根据成像原理确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相机与周围物体的运动关系求得相机参数,实现相机自标定。然后根据阈值分割及区域生长算法处理边缘信息得到目标轮廓,通过可见外壳方法计算侧影轮廓线,连接轮廓线形成重建模型。该方法通过自适应可见外壳种子体素生长在不了解物体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完成重建。文中对比文献"基于图像轮廓的三维重建方法"中的单视角重建物体方法,提出了双视角重建物体模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双视角重建方法简单实用,生成的三维模型准确真实。  相似文献   

2.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幅图像的侧影轮廓线可见外壳重建方法。利用成角度平面镜装置模拟实现多相机同时拍摄,对图像中各轮廓线之间极线几何关系的分析得到对应的相机参数,实现目标物体的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不需要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特殊仪器进行标定即可实现目标物体的三维重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阮孟贵  章毓晋 《计算机应用》2010,30(11):2998-3001
提出一种基于侧影轮廓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的新方法,将传统的三维锥形交叉问题转换成二维轮廓交叉问题。首先,将不同视角下的二维侧影轮廓反投影到若干个平行的三维平面上,然后在三维平面上计算所有反投影轮廓的交叉轮廓,最后对相邻三维平面上的交叉轮廓进行匹配并重建物体的表面。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视角数目呈线性关系。由于该方法主要以增加视角数目来提高模型的精确度,所以比三维锥形交叉的方法能更快速地重建物体精确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普通数码相机拍摄的序列图像,提出了一种快速的交互式三维重建方法.首先基于SFM技术得到了相机的内外部参数;然后在图像上交互取点以构建逼近物体轮廓的多边形,结合该多边形,利用轮廓跟踪算法提取出精确的外形轮廓;最后通过匹配轮廓点的方式重建出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重建方法是快速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特征轮廓的灰度图像定位三维物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种基于特征轮廓的从三维灰度图像确定三维物体位置和姿态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物体的三维网页模型,检测模型上的特征点,并建立该物体的特征轮廓模型,然后检测输入图像中物体上的特征点,形成特征轮廓,并与特征轮廓模型相匹配,就可得到该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姿态;最后使用最小二乘法对物体进行精确定位,实验证明,该方法在物体遮挡情况下不是很严重时,可以快速精确地从灰度图像定位三维物体。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由汽车类外观设计专利图像到三维模型的恢复,结合汽车类外观专利图像的特点,提出融合从明暗恢复形状(SFS)与轮廓线法的汽车类外观专利图像三维重建方法.结合右视图及主视图的轮廓对由SFS得到的模型进行深度校正,得到较为精确的单幅图像三维模型;利用轮廓法恢复物体的整体模型,通过计算各单幅图像模型及整体模型的位置坐标,进行各模型之间的对齐操作,使两种方法得到的模型融为一体,得到融合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得到的三维模型在整体与细节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的评价一般要在三维扫描仪获取的精确三维模型上进行,成本高、效率低,且不适用于大型的物体或者大规模的场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相位信息不变性的评价方法.首先获取物体的三维重建模型在某视点下的二维投影图;然后对该投影图以及真实物体在相近视点下的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再对2幅边缘图像计算文中提出的相位矩不变量,以构造特征向量;最后通过比较特征向量的距离来衡量重建结果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对评价基于图像重建的三维面片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三维重建是指从单幅或多幅二维图像中重建出物体的三维模型并对三维模型进行纹理映射的过程。三维重建可获取从任意视角观测并具有色彩纹理的三维模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传统的三维重建方法通常需要输入大量图像,并进行相机参数估计、密集点云重建、表面重建和纹理映射等多个步骤。近年来,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图像三维重建受到了广泛关注,并表现出了优越的性能和发展前景。本文对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图像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评测方法和数据集进行全面综述。首先对三维重建进行分类,根据三维模型的表示形式可将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分类为基于体素的三维重建、基于点云的三维重建和基于网格的三维重建;根据输入图像的类型可将图像三维重建分类为单幅图像三维重建和多幅图像三维重建。随后介绍了不同类别的三维重建方法,从三维重建方法的输入、三维模型表示形式、模型纹理颜色、重建网络的基准值类型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了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图像三维重建方法的常用数据集和实验对比,最后总结了当前图像三维重建领域的待解决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主要基于图像序列对乒乓球的运动轨迹进行三维重建,并对乒乓球运动形态进行分析.首先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立体校正,利用颜色识别和改进的霍夫圆检测算法提取出序列图像中乒乓球的圆心坐标;然后根据前后帧图像的特征点坐标差值在时间序列上匹配特征点;最后,利用三角测量法对匹配的特征点进行三维重建,并计算出乒乓球不同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实现了动态物体的三维运动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三维运动重建方法提高了特征提取的准确性,有效地实现了时间序列上的匹配,获得了物体的三维运动数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三维重建系统中大量的交互和频繁的失真,根据运动进行物体三维重建的原理,设计了一个简便易操作的三维重建系统.首先经过相机标定,立体匹配点,进而运用双视点三维重建原理即三角测量得到三维坐标:然后运用运动的连续性,综合多视点下的三维信息结合图像特征点的二维局部属性进行优化,最后经过三角剖分和纹理渲染得到物体真实的形状.与传统的三维重建系统相比,该系统能够在用户交互很少的情况下进行三维重建,且能重建出完整的低失真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1.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from a perspective 2D image using mirrors is addressed. The mirrors are used to form symmetr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direct image and mirror images. By finding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them, the 3D shape can be reconstructed by means of plane symmetry recovering method using the vanishing point. Two constraints are used in determining the correspondence. In the case where only one mirror is used, invisible parts both in the direct image and in the mirror image may still remain. Using multiple mirrors, however, occluded parts will decrease or disappear, and occlusion-free object reconstruction become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2.
Calculation of camera projection matrix, also called camera calibration, is an essential task in many computer vision and 3D data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Calculation of projection matrix using vanishing points and vanishing lines is well suited in the literature; where the intersection of parallel lines (in 3D Euclidean space) when projected on the camera image plane (by a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 is called vanishing point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vanishing points (in the image plane) is called vanishing lin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a new formulation for easily computing the projection matrix based on three orthogonal vanishing points. It can also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camera parameters. The proposed method reaches to a closed-form solution by considering only two feasible constraints of zero-skewness in the internal camera matrix and having two corresponding points between the world and the image. A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computed camera parameters, especially when the measurement error of input parameters or the skew factor are not negligible.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en run on real and synthetic data for more precise evaluations. The provide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单视三维重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用户提供图像点及其对应的三维点之间几何信息。由于结构场景是由大量平面构成的,存在大量的平行性、正交性约束,因此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结构场景的三维重构。首先,相机定标和计算每个平面的度量信息,即先基于3组互相垂直方向的影灭点,对方形像素相机标定,再利用影灭线和圆环点像,对每个平面度量校正;然后考虑每个校正平面的尺度因子和非正交平面间的相对面向,从而将所有校正后的平面缝合起来。采用真实图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单目体系的可见手重构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确立单相机加单平面镜的体系结构,然后研究在该体系下实现三维重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探讨了以下4个关键问题:(1)手边沿的提取;(2)对应关系的获取;(3)3D重构的基本方法;(4)校准算法,通过揭示出空间物点在像平面上的投影、该物点的对称点在同一像平面上的投影、镜面以及该物点本身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三维重构的新方法,既便于理论分析,又便于程序设计;既使校准过程简单易行,又保证了三维重构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镜面成像技术获取被测物体或场景的三维信息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光线与平面镜或曲面镜交互时产生镜面成像。平面镜的反射属性可以改善视觉效果,基于光路射线展开过程可应用于不同的平面镜成像系统,采用光路展开替代镜面交互应用于三维场景,得到虚拟三维空间,平面镜成像使得复杂的射线交互可以用一种虚拟的方式可视化,且坐标系统的变化容易跟踪。曲面镜成像通常不具有透视投影属性,根据曲面的曲率来改变空间显示。曲面镜常常导致折反射,故针对不同的三维立体视觉测量及重构需设计相应的几何恢复算法。从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的角度,分析了镜面成像的基本原理,对近年来较典型的基于镜面成像技术的三维测量与重构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平面镜的摄像机内参数线性标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平面镜的摄像机标定方法。该方法无需任何标定物,利用平面镜的反射性质和灭点、灭线等理论,通过移动摄像机或平面镜作至少2次平移运动(各次平移间应存在旋转运动)即可线性地标定摄像机的内参数。模拟图像实验和真实图像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快速、方便地对摄像机进行标定,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7.
A new approach to camera calibration using vanishing line information for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vision is proposed. Calibrated parameters include the orientation, the position, the focal length, and the image plane center of a camera. A rectangular parallelepiped is employed as the calibration target to generate three principal vanishing points and then three vanishing lines from the projected image of the parallelepiped. Only a monocular image is required for solving these camera parameters. It is shown that the image plane center is the orthocenter of a triangle formed by the three vanishing lines. From the slopes of the vanishing lines the camera orientation parameters can be determined. The focal length can be computed by the area of the triangle. The camera position parameters can then be calibrated by using related geometric projective relationships. The derived results show the geometric meanings of these camera parameters. The calibration formulas are analytic and simple to comput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for a practical application—autonomous land vehicle guidance.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Grant NSC-77-0404-E-009-31.  相似文献   

18.
在人工目标检测中,消失点信息比边缘、拐角等特征更加鲁邦。根据累计空间的不同,消失点检测方法可划分为有限空间检测和无限空间检测两大类。在有限空间检测方法中,Barnard提出的基于高斯映射的消失点检测,因同时适用于有限远和无穷远消失点的检测,最为引人关注。但该方法因累计空间划分不均匀,容易造成统计计算的偏差。文章针对人工目标固有特征,提出了长度优先的向量叉积候选消失点检测方法,在避免了因累计单元大小不均而造成计算偏差的同时,强调了人工目标的主体特征。同时利用三个彼此正交的方向信息,反算相机的内部参数,用以判定三个正交方向选择的合理性。从而使得消失点的确定,能够更好地满足人工目标特征的提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