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刘洋  张健  冯茂松 《林业科学》2006,42(7):1-10
研究四川洪雅县4种不同密度下巨桉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4个巨桉人工林年凋落规律相似,5月是全年凋落物产量的高峰期,1月凋落量最低;4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95.32、86.90、67.72和66.37 kg·hm-2,且N>K>Ca>Mg>P,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枝、叶的平均年失重分别为18.2%和36.1%,分解系数分别为0.176~0.214和0.383~0.445,半衰期分别为3~4年和1~2年,周转期分别为14~17年和6~8年.5种元素释放率大小顺序为Mg>Ca>K>N>P,养分归还1年后,P出现富集,N先富集后释放,大部分K、Ca、Mg被释放.  相似文献   

2.
以阜新地区4种林型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防火期开展可燃物载量动态监测及其燃烧性研究。结果表明:油松落叶松林可燃物载量最大,4种林型可燃物载量最大值均出现在4月和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上旬;油松栎林可燃物平均含水率最小,4种林型含水率低于10%出现在春季3月中下旬至5月。4月16日至5月15日可燃物载量最大,含水率最小,是该地区林火发生高危期。燃烧性能排序为油松纯林油松栎林油松荆条林油松落叶松林,油松纯林的易燃性高于油松与其它树种混交林,是该地区林火发生高危林型。  相似文献   

3.
在孟加拉吉大港丘陵地区,调查了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3种人工林(7年生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林、15年生大叶相思林和18年生混交林)和1种天然林的森林凋落物及其对土壤性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总的有机质积累随人工林树龄增加而增加,但是年积累量随之降低.在同一植被类型内,不同坡位新鲜或部分分解的凋落物有机质累计量变化较大,坡底部有机质积累量最高,沿着山坡向上逐渐减少.在15年生大叶相思人工林内,土壤整合有机物积累量变化趋势与新鲜或部分分解有机质积累量变化趋势相反.在7年生和15年生的大叶相思林以及18年龄的阔叶混交人工林内,新鲜、部分分解和完全分解(含土壤整合有机质)有机质总生产速率分别是2554.31、705.79和1028.01kg.ha-1·a-1,新鲜凋落物有机质在3种林分中的生产速率分别是38.23,19.40和30.48 kg·ha-1·a-1.3种人工林和自然林内,平均新鲜凋落物的有机质积累占有机质产出总量的32.45%,部分分解凋落物占13.50%,而全分解整合土壤有机质占54.56%.森林土壤酸度随凋落物分解阶段的深入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刚果12号W5桉枝、叶凋落物产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年收集2~6林龄桉树(刚果12号W5无性系)枝、叶凋落物量和测定树冠冠幅,研究了枝、叶凋落物产生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低温和较低的降雨量以及树冠竞争促使枝、叶凋落物产生,叶凋落物占主要部分;2月和10月以及桉树2林龄和5林龄是枝、叶凋落物产生的月高峰期和林龄高峰期;树冠的竞争促进了枝叶凋落物的产生,树冠扩展时凋落物量最小.认为掌握凋落物月高峰期和林龄高峰期对确定桉树人工林采伐时期和季节以及维护林地养分平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添加白桦叶凋落物对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通过网袋法对2种叶凋落物的混合分解速率及其养分动态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在整个分解过程中,通过添加白桦叶凋落物,加速了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的分解,在分解的120d、360d、420d、480d和540d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并且这种趋势随着白桦叶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混合分解对N、P的释放有抑制作用;对K、C的释放有促进作用,但在分解的540d影响作用逐渐消失。可见,添加白桦叶凋落物使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加快、周转时间缩短,有利于地力的维持,但在养分释放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其分解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普洱市清水河5种不同密度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及分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年凋落物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5种思茅松人工林月凋落规律相似,呈单峰型变化,在全年间,3~4月的凋落物量占全年的68.31%~73.51%,其余各月比较低;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归还养分的多少与凋落物量密切相关,人工林全N的归还量最高,全Mg的归还量最低,5种大量元素归还量的顺序为:N>P>Ca>K>Mg;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分两个阶段,旱季凋落物分解速度相对较慢,雨季凋落物快速分解,整个分解阶段呈现"由慢到快"的规律,年分解率受当地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野外试验采取网袋法,系统研究了桉树人工林间作下土壤养分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可旨在为维护桉树人工林的长期生产以及实施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60 d后均比桉树+象草林低,比桉树+山毛豆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低。不同间作模式下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均先固持后释放;P含量变化不同,K、Ca、Mg含量均下降。桉树纯林土壤有机质降低34.8%,而桉树+象草林、桉树+山毛豆林土壤有分别增加147.3%和15.5%;3种林分土壤氮含量分别增加44.6%和2.9%,49.3%和12.8%,466.9%和68.9%。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桉树人工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释放动态以及土壤养分关系明显,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分解速率与土壤养分关系紧密,尤其是与土壤总磷含量。土壤总氮、有效氮、总磷和总钾对桉树凋落物叶氮含量和总磷养分释放影响较大,桉树人工林凋落物枝分解中,土壤有机质、总氮、有效磷与凋落物枝氮含量、总磷含量关系密切。间作桉树林促进桉树凋落物叶和枝分解,3种不同间作桉树人工林凋落物叶和枝分解均呈现快-慢-稍快模式,N元素质量分数属于富集-释放模式,P元素先下降后上升,除桉树+山毛豆枝凋落物外,属于释放-富集模式;K、Ca、Mg的质量分数随着分解过程一直下降,属于淋溶-释放模式,桉树纯林凋落物叶各养分元素释放速率是MgCaKNP,凋落物枝养分释放速率是MgKCaNP;桉树+象草人工林凋落物叶和枝均是MgKCaNP;桉树+山毛豆人工林凋落物叶是MgKCaNP,凋落物枝则是KMgCaPN,凋落物叶和枝中养分含量的释放尤其受土壤总氮和速效磷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福建建瓯25年生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能量归还量及月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年能量总归还量分别为13 734 KJ.m-2和11 377 KJ.m-2,其中通过落叶归还的能量分别占总凋落物能量归还量的67%和60%,表明凋落叶是凋落物能量归还的主体。马尾松林总凋落物能量归还量月变化动态呈单峰型,在7月出现峰值;而杉木林总凋落物能量归还量1 a中出现3次峰值(5月、8月和11月)。  相似文献   

9.
对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密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1)乔木层平均含碳率为56.15%~64.51%,表现出树干树枝树皮树根树叶,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凋落物层平均含碳率分别为53.79%、41.61%、54.98%,0~80 cm土壤层的平均含碳率为2.42%,且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2)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总碳密度为268.92 t/hm2,其中,植被层、凋落物层、土壤层分别占总碳密度的35.23%(94.74t/hm2)、0.72%(1.93 t/hm2)、64.05%(172.25 t/hm2)。土壤碳密度约为植被碳密度的1.81倍;(3)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略高于纯林;(4)中龄林(317.53 t/hm2)约为幼龄林(235.56 t/hm2)的1.35倍。乔木层、凋落物层碳密度在日本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比重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升高,而土壤层所表现的趋势与之相反。(5)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的有机碳密度均明显高于20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从侧面也反映了同样作为亚热带地区的造林树种,日本落叶松林要优于杉木人工林。  相似文献   

10.
不同立地条件下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的分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凋落袋法,研究2种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基质质量、分解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与坡度是造成2种立地(地位级Ⅲ,Ⅳ)差异的主要因子,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季节失质量率均表现出双峰曲线,且在秋季失质量率最高。2种立地条件下,叶凋落物半衰期分别为2.57,2.67年,完全分解分别需要11.09,11.24年。叶凋落物年平均失质量率、分解速率及初始无机养分含量均表现出立地Ⅲ高于立地Ⅳ。与立地Ⅳ相比,在立地Ⅲ下,C/N均值、木质素含量均值更有利于凋落物分解。经t检验分析,2种立地条件下叶凋落物初始无机养分含量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性,而有机养分中木质素含量、有机碳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全碳、C/N、凋落物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5,-0.569,-0.758。叶凋落物质量指标表明:在立地Ⅲ条件下,林分密度为1675株·hm-2最为有利于凋落物分解;在立地Ⅳ条件下,则以林分密度1300株·hm-2最为有利于叶凋落物分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油松纯林进行混交改造试验,比较了混交林在改善林间气候、调节林木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改造成混交林后可以加大林木生长、提高林间单株蓄积量,降低林间温度、提高林间相对湿度;以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树高最大,达8.78 m;平均胸径以油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最大,达12.26 cm;单株平均蓄积量以油松+小叶锦鸡儿最大,为0.045 2 m^3;改造成混交林后,相对湿度有所提高,温度下降,以油松+小叶锦鸡儿的降温效果最明显,比纯林下降了3℃。  相似文献   

12.
在野外测定云南松和华山松纯林细小可燃物层平均厚度和负荷量的基础上,建立了细小可燃物层的平均厚度与负荷量的关系模型。经验证,云南松和华山松林下细小可燃物负荷量模型的平均误差分别为8.11%和10.43%。根据细小可燃物层的平均厚度推算可燃物负荷量的方法具有数据容易采集、操作简便的优点,适用于凋落物层被人为破坏的林分和灭火指挥员急需数据的紧急情况下进行可燃物负荷量的推算。  相似文献   

13.
尚志市樟子松幼林改建红松果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尚志市樟子松幼龄林改建红松果林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借鉴以往成功的经验,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嫁接、修枝、剪砧等技术措施确保改建技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在云南的引种成效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多年来在云南省昆明、蒙自、建水、个旧等地所开展的马尾松引种试验的结果,营造示范林及推广应用的结果证实:马尾松在云南较大范围内的引种收到了好的效果。其马尾松林单位面积的材积生长量超过了对照云南松林的1.5倍,比同等条件下评选出来的云南松优良种源林提高14.8%~64.5%;马尾松在云南引种区域内,能正常开花结实,且种子的千粒重、饱满度、发芽率、发芽势均好;马尾松木材的气干密度、干缩系数、质量系数、力学性能与云南松相当,有的指标还稍有超过。  相似文献   

15.
红松混交林中红松幼树生长环境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东北东部山区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红松混交林的恢复与发展,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红松混交林中红松幼树阶段生长环境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林分结构,光照条件,伴生树种,立地条件等几方面的因子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土壤性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隙与林下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不同.林隙中幼苗层树种多样性增大而群落优势度减小,幼树层树种多样性减小而群落优势度增大.由于资源和空间利用的有效性发生改变,导致林隙中的土壤和凋落物的理化性质也出现差异.林下地表凋落物厚度、现存量及凋落物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林隙(p<0.01),林隙中凋落物全N、全K含量分别比林下高10.47%和20.73%,而林下全P和有机C含量分别比林隙高15.23%和12.66%.林隙中0~10 cm和10~2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比林下高17.65%和16.17%.林下0~10 cm土壤密度略高于林隙,而10~20 cm土壤密度基本无差异.林隙与林下土壤pH值分别为5.80和5.85,二者差异不大.林隙土壤有机质、全N、全K含量分别比林下高12.85%、7.67%和2.38%,而林下铵态N、有效P、速效K、全P含量分别比林隙高13.33%、20.04% 、16.52%和4.30%.  相似文献   

17.
择伐经营后马尾松次生林阔叶树的生长与群落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几种类型的马尾松次生林,实施"砍松留阔"择伐实验,以促使林下阔叶树种的恢复性生长,快速改善其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弱化松材线虫病的威胁。观测结果表明,马尾松次生林经40%~50%强度的择伐利用6a后,林下的苦槠、石栎、青冈等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呈快速的恢复性生长,林相结构得到快速恢复而形成新的森林景观。经过封禁,马尾松纯林恢复成为具有较多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的松阔混交林,苦槠和石栎的重要值超过20%,林分密度达250株·hm-2;而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则快速向常绿阔叶林演替,乔木层中苦槠的重要值和林分密度提高了近1倍。分析表明,对马尾松次生林的科学择伐经营,不仅显著增强了松林的生态功能,而且还增加了中间收入,是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效果好的林相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桥山林区立地条件和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实践经验,从种子选择与处理、圃地选择与整理、播种、圃地管理等环节,提出了桥山林区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林碳储量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第五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及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专业调查的林木、林下灌木、林下草本植物生物量、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等资料成果为依据,对云南省的云南松林碳储量进行估算.估算结果,云南松林储碳总量为4.649亿t.文章还以"连清"推算的生长率及消耗率数据为依据预测了云南松林碳储增长量.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板材的酸性脱脂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新研制的酸性脱酯液对速生人工林马尾松板材进行低温低浴比浸渍处理后,板材保持了新鲜材材色,处理力学性能下降不明显,可作室内装饰和实木家具等用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