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永东  瑾轩 《决策》2014,(8):92-94
一 莫雨到南方跑引资碰壁多次,终于与张总见了面。 按说莫雨当县长不该出来受这份罪。虽然春江是吃国家救济的全国贫困县,可庙穷也不缺他方丈的。 莫雨想他为什么出来引资?莫雨跟副省长是一个村的人,大学毕业后父亲托副省长的关系给他安排工作,扛了袋自家种的红薯。现在莫雨都不清楚他当县长是否跟副省长有关。年初他去省城开会,会后副省长跟他握手时让他好好干,说是南方有个好项目。  相似文献   

2.
正1陈默以公务员的身份进了D城的某文化部门。考取公务员,对他这个没有背景的农村大学生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当他把电话打给老父亲时,正在集市上卖辣酱的老爷子连着问了他三遍:"你说啥?"他就答了父亲三次:"您儿子考上公务员了!"第三轮的问答结束后,再没了声音,话筒里传来的是集市上买与卖的嘈杂声。陈默吓坏了,以为父亲因喜悦过度出了状况。呼叫父亲不应的陈默,开始往楼下奔跑,  相似文献   

3.
周俊庭没想到他跟油条的故事后来竟成了万科社区商业的雏形.多年前,时任万科杭州公司总经理的他,经常带员工去街边吃油条,边吃边观察商贩们到底要炸多少根才肯换掉一锅油.吃过30多个摊铺后,终于出现了一位一锅油只炸固定数量油条然后就把油倒掉的商贩.周俊庭立刻把他请到万科杭州良渚文化村里卖油条,给铺子还发工资和提成.接着,卖包子的、卖粥的都陆续进来,社区商业一下子就火了.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7,(1):68-68
聪明之道父亲教育儿子说:“聪明和守信是你成功的关键。假如你答应了别人,哪怕倾家荡产,也应该实践你的诺言。这就叫守信用。”“什么是聪明呢?”儿子问。“聪明就是你别许这样的诺言。”儿子的“孝心”史密斯在大学读书时不用功,整日贪玩,考试总是不及格。他父亲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如果你能得一个优,我奖给你一辆汽车。”期末考试以后,史密斯给父亲回信:“亲爱的父亲,我决定还是考一个不及格,因为你挣钱很不容易,我不忍让你破费。”“这么说,你声明你偷食品是因为你快饿死了。”法官说,“那么你为什么不拿吃的,却偷光了钱柜呢?”“因为,…  相似文献   

5.
赵新 《领导文萃》2012,(5):132-134
冯广玉县长从县城回到村里看望父亲。冯县长见到父亲时,老人很高兴。老人说:广玉,听说你当县长了?冯县长说:已当了三个月的县长了。工作太忙,一直没回来看您。老人说:你去井上给我挑担水吧,家里没了水吃。  相似文献   

6.
熊钢 《领导文萃》2006,(7):52-56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楞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总理笑笑说:“怎么,你们不认识?”张治中这才回过神来,说:“认识,认识。想不到熊老弟也起义了。”总理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然后介绍了父亲的潜伏经历。父亲说张治中当天晚上就给蒋介石写了封信,大意是:…  相似文献   

7.
究竟谁错了?     
正王五是个直肠子,又是头倔驴,他看不惯的事情,要是不给个说法,他绝对找个没完:"那可是蹊跷,办不了?我就不信那个邪!"王五给检察院写信,反映科长的事情。两个月过去了,杳无音信。王五直接去了检察院:"我敢拿性命担保,我反映的事情句句属实,  相似文献   

8.
在老家,我和亲戚们一起聊天,我的一位本家奶奶捶胸顿足地说:“那年不是说盐要涨价吗?我老糊涂了,当真要涨了,一下买了300袋。我自己弄不了,还雇人开车给我弄回来的,费老大的劲儿呢。后来,这盐也不涨价,退也退不了,卖也卖不出去,留在家里自己吃,不知道要吃到哪辈子哟!”  相似文献   

9.
正晚年的李先念有两件事让小女儿李小林记忆犹新。李小林回忆:晚年父亲身体欠佳,医生说要补充维生素,家里就每天给他榨一杯橙汁。当李先念知道榨一杯橙汁要五六个橙子时,心疼地说:"太浪费了,以后不要榨橙汁,吃两个就行了。"还有一件事,李先念在北京医院住院时,孩子们为了给他增加营养,就常到人民大会堂的餐厅去打一份汤,一份汤要花25元钱。李先念知道后,一再叮嘱说:"别去打汤了,太贵了。"李先念一直是这样的人。解放后,他在湖北工作期间,生  相似文献   

10.
<正>儿子陈丹淮忆父亲父亲希望我们读理工我问:"你父亲诗文那么好,他没让孩子学文学专业?""没有,他希望我们读理工,希望我们做点具体的事情。他不希望我们搞政治,可能想我们这么单纯也搞不了。"陈丹淮想了想又补充说:"他知道文学需要有天赋,他可能看我们这些人没什么天赋,因为我们平时对文学没有表示出什么兴趣来。"  相似文献   

11.
成丕德 《领导文萃》2015,(4):101-102
哲理的故事: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喆,小时候家境不好,为了生计,很小就得去卖报纸挣钱。"你一天要跟我订多少份报纸去卖?"报亭老板问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别的孩子能卖多少?"他羞涩地问。老板笑道:"这可没法说,少的卖几十份,多的能卖几百份,但拿得太多剩在手里,是要赔钱的。"李秉喆想想说:"那要100份吧!"老板有点吃惊,但还是给了他。  相似文献   

12.
给自己信心 有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获得一份销售工作,勤勤恳恳干了大半年,非但毫无起色,反而在几个大项目上接连失败。而他的同事,个个都干出了成绩。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在总经理办公室,他惭愧地说,可能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 老总沉默了一会儿,平静地说:“就这样走了,以失败者的身份离开?你真的甘心?”年轻人沉默不语。 “安心工作吧,我会给你足够的时间,直到你成功为止。到那时,你再要走我不留你。”  相似文献   

13.
诺言     
山里的小学留不住人,张老师走了,李老师走了,最后只剩下王老师一个人.王老师一个人教不了三个班,他就轮着教,每天教一个班,放两个班的学生回家.秋月回到家,问父亲:"阿爸,张老师和李老师为什么要走?"父亲说:"山里苦,他们怕娶不到老婆."  相似文献   

14.
责任心     
1920年,美国一个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下蛋的母鸡,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已说:对过失负责。可他没钱,父亲说:钱我可以先借给你,但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终于还给了父亲12.5美元。  相似文献   

15.
<正>"熟能生巧",是个老典故了。其大致是说,古代有个神箭手,对自己的箭术自鸣得意,有一个卖油老翁却说:不过是手熟罢了。神箭手不服气,卖油老翁便给他展示了自己"顺着铜钱眼倒油,而铜钱不沾油"的绝活,然后对目瞪口呆的神射手说:我也不过是手熟罢了。但有一个问题:如果卖油翁每次卖油都会洒出来一点儿,那他还能练出"不沾"的技巧吗?答案当然是"不能"。重复错误的练习,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父亲南怀瑾     
正父亲一生都在忙碌。他不是废寝忘食般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相反,他有一套特定的用餐时间和习惯,而且多年以来一贯如此。父亲在大学堂时依然和从前一样,每天都不吃早餐,午餐只吃少许自家厨房炒的、略放些盐的花生米。每天晚上七点半则是父亲的"人民公社"几乎固定不变的用餐时间。其实,他真正吃的就只有这一餐。每到用餐的时候,宾客们就会自觉来到餐厅。会客的餐桌大,座位多,不用催促,也不必等待,客人来晚了加把  相似文献   

17.
正我很怕请两种人吃饭:第一种是太"安贫"的人。请他吃一顿比较好的饭,他就会为了表示自己十分节俭,在餐厅里用所有人都听得见的声音说:"天呐!这是什么杀人的价钱?拜托,把钱折现给我算了,我自己到菜市场买一把菜炒一炒……"一番好意,成了罪行。另一种是太"恋旧"的人。他不是存心挑剔,他只是随时想告诉你他有品位。请他吃日本料理,他一定会告诉你哪一家比这家更好吃。他不断地把  相似文献   

18.
染指于鼎     
《韩非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鲁国的宰相公孙仪非常喜欢吃鱼,当时鲁国许多人都争着买鱼送给他,可是他却一条也不肯接受。他的弟子感到奇怪.就问他:“夫唯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公孙仪说:“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心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虽嗜鱼其谁给之?”公孙仪的意思简单而又明白.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自己才不能要别人送的鱼,因为受了别人送的鱼,就必然会在行为上迁就别人.而在行为上迁就别人,就必然会歪曲法律,歪曲了法律.就一定会受到处罚.到时候自己的宰相职务就要被革掉。免掉了宰相,就没有人给自己送鱼了,再加上没有了俸禄,自己反而不能像现在一样常常买鱼吃了。  相似文献   

19.
守望     
<正>朋友邱征是位地道的农民。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一起种植兰花。1992年,兰花价格飞涨,稍微好的品种一株能卖到三万元。邱征在涨价高潮中非常惜售,只卖了少量的兰花,他非常固执地说“卖完了我吃啥?”而我们这些“投机分子”在高价的诱惑下,将为数不多的兰花全部卖掉,赚了几十万元。1994年,兰花价格下跌,原来卖三万元的只能卖  相似文献   

20.
黑皮日记本     
这天一早,张县长吃过饭正要去上班,他老爸叫住他:“王局长已经死了七八年了,我却听说这几年你对他的父亲比对我还要孝顺,每周都要安排人往他家送各种营养品.这是怎么回事?今天你要说清楚!” 听到公公发难,张县长的老婆也大声问:“我听说你还对他老婆关怀备至,经常给她买高档化妆品.这是怎么回事?今天你也要说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