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视野     
《领导科学》2012,(31):20-21
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存在投机和短视现象目前,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许多做法弊端明显,为什么许多官员还乐此不疲呢?笔者认为,这跟目前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政治生态环境有明显关系。地方政府官员任用机制是造成目前政绩考核中投机和短视应付现象的直接原因。一个官员只要在自己的任期内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即可,升迁后遗留下的问题自然由下  相似文献   

2.
59岁的罗崇敏说自己最成功的就是当官,最不成功的就是官没有当大。停顿了几秒钟,他又特意在后半句加了"也许"二字。近几个月来,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的生活一直没消停下来。这一切,源于他此前"石破天惊"的举措——从2012年开始,云南省取消统一中考。  相似文献   

3.
童大焕 《领导文萃》2009,(13):22-26
作为作家的影响力要大于且持久于作为一个官员.一个官员直接办事的权力要大于作家。对于这两种权力,许多人都会采取“同时拥有”的方式,突出自己“在官员中是作家。在作家中是官员”的双重身份,从而在两边都左右逢源,同时占据更加鹤立鸡群的优势地位。龙应台先生没有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王波  朱志国 《决策探索》2009,(23):80-80
群众心里有面镜子,干部的好与坏群众最清楚。我们的干部队伍绝大多数人是优秀的,是值得群众信赖和拥护的,但也有少数人忘记了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忘却了自己的职责,不知责、不尽责、不负责,成了不受群众欢迎的干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政策实施的情况,官员经常需要到企业中进行视察.而官员视察企业的活动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正成为建立政企关系的重要活动.那么,官员的视察活动是否会对企业资源配置产生影响呢?本文以2004-2007年上市公司中的制造行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官员视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官员视察活动对企业的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与国有企业相比,官员视察对民营企业绩效影响更大,而且在制度环境越差的地区,官员视察对企业绩效影响更大.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官员活动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大以后,新兴的企业家阶层入党、从政的障碍基本廓清,成功的商人转变为举足轻重的官员似乎只是一个个人兴趣和特长的问题。在中国,一个从来就不是官场中人的人,半途出家,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能顺理成章地跻身官场,且还受到国家权力的支持和保护,应当说是前所未有意义重大的事情。从干部来源的角度看,这本身就是一件重大的政治变化:商人从政打破了只有“干部”才能当干部的惯例。从某种程度上说,让并非是“干部”的人去当干部,也许可以视为中国政治中更广泛地公民参政的第一步。不过,与其把商人从政看作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部内容,倒不如将…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08,(1):73-73
在面临灾难、事故时,为何鲜见国内官员主动引咎辞职。康劲认为,只要官员有了“政治良知和政治耻感”,再建立一个“礼义廉耻”的“非处罚性通道”,这条路就能走通了。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8.
所谓“裸官”,是指那些老婆孩子都在国外拿了绿卡,而自己单身一人在国内任职的官员。该词发端于网络,网友们称那种自己在国内当官腐败、家属却早早移居海外、将腐败所得转移出境、提前留好后路的官员为“裸体官员”。  相似文献   

9.
刘日 《领导之友》2013,(4):28-28,34
题记:军事上有个原则,攻击敌人要从薄弱环节开始。改革攻坚和打仗一样,也要寻找突破口。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总体上奉行的是渐进式、增量改革的战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解决像官员财产公示这样的难题,也应该走这样的路径。一、拟提拔干部率先公示财产比较公平合理官员财产公示是个难题。全体官员一起公示最理想,但阻力大;领导干部带头公示最合理,但难度大;一般干部先公示最容易,但不公平。而从拟提拔干部开始公示财产,则比较公平合理。想升官就公示,不公示就别升官。这也符合法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仁宗 《决策》2001,(10):18-20
辞官下海及其论争 当前,各地政府对辞官下海基本上都持支持态度.如: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对游宪生辞官下海表示支持.他说游宪生有这个能力,应该鼓励更多像他这样的干部到商海里去闯.  相似文献   

11.
廖新波 《决策》2010,(1):91-91
近年来,媒体活跃了,政治气氛宽松了,官员们也开始“敢”说话了。 年终盘点,有的媒体也就这个话题进行“投票”,我估计2009年最雷人的官话可能就是“那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我这里不讨论其前因后果,就这句话而言,我认为官员首先要学会如何代表自己发言,是“敢”说话和不说“雷语”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在对既有政治交易成本理论在公共行政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基础上,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08,(10):7-8
随着5000多人在两周内聚集到这里来批准提交的法律.现在的中国充满了政策建议。中国官方媒体将这描绘为民主政治的表现。挑选出来代表其所在地区的代表们就这些法律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相信这些法律将改善本地区的条件。中国官员们一直在强调今年人大和政协会议中体现出来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各种提案提议都被公布用以进行公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公车改革不仅是国内民众热议的焦点,在世界各国,公车的使用都是媒体和公众关心的话题。那么国外对于公车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是怎么样的?是否有一些值得借鉴之处?对此,记者对新加坡、英国和韩国三国的公车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欧阳 《领导文萃》2009,(15):19-24
最近看孙红雷主演的谍战剧《潜伏》,剧中有两个人物令我感动。一个是主角余则成,由于执行潜伏任务情况特殊,未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却能忠于自己的信仰出生入死;另一个是配角秋掌柜。因叛徒出卖被捕,宁可咬断舌头也不肯说出党的秘密组织名单。看到他们的所为,就知道什么叫气节.  相似文献   

16.
唐斌 《决策》2014,(2):84-85
今天的官员道歉显然不能等同于古代帝王的“罪己诏”,从而不能以“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方式过份彰显道歉伦理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17.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官员认为自己有法治思维的约占一半,而群众却认为基本没有。数据反差的背后.是对法治思维内涵和要求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8.
覃爱玲 《领导文萃》2013,(18):115-118
这是一个需要并可能造就优秀政治家的时代。他们必须倾听时代的呼唤,也要保证中国这艘巨轮能够平稳前行。中国的政治家在当代中国,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政治家?有自己的政治原则和信念,不为流俗所惑,对社会发展大势具有判断能力,不取悦民众的短期所好,并能冲破利益集团或意  相似文献   

19.
夏炎 《决策探索》2011,(8):70-71
古人把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来讲,官员退下来后,其身份与在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俗地讲,就是退休后的官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自由人。但是,古代官员退休后的身份却不可与没做过官的老百姓同目而语。因为他曾经是官,便有了官的履历、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退下来的官回到地方,表面上看,他无职无权,却是一个可以对中央及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在古代,大部分官员退休后,一般都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还有一些官员虽然身退,却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凭借着个人能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些官员在谈论改革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预设了一个前提,意指的都是"改别人"、"革别人的命"、"动别人的利益",而很少有指向自己利益的。改别人时,很多人都异常积极,雷厉风行说改就改,可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就会裹足不前,成为改革的阻挠者。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人都在喊改革,可"深化改革"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