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常州市天宁区居民2011—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了解其分布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从常州市肿瘤登记处和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居民死因监测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提取常州市2011—2013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据和死亡病例数据,分别计算2011—2013年恶性肿瘤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结果常州市天宁区2011—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显示,粗发病率从2011年的262.75/10万上升到2013年的302.85/10万,2011—2013年标化发病率分别为340.22/10万、368.86/10万、276.82/10万,粗死亡率从2011年的166.50/10万上升到2013年的203.69/10万,2011—2013年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17.96/10万、244.74/10万、184.97/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9,P0.01)。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0,P0.01)。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和肝癌是天宁区主要的发病肿瘤,2011—2013年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54.90%、51.93%、57.87%。胃癌、肺癌、肝癌、肠癌和胰腺癌是主要导致天宁区人群死亡的肿瘤,2011—2013年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50.73%、63.96%、68.69%。结论 2011—2013年常州市天宁区居民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疾病负担进一步加重,肿瘤防治相关措施亟需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3-2007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的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及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等指标分析2003-2007年该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结果 2003-2007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198.81/10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肺癌死亡率63.08/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首位;其次是肝癌、肠癌、胃癌、鼻咽癌.死亡率分别为32.09/10万、21.71/10万、10.39/10万、9.25/10万.不同性别、年龄居民的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构成比有较大差别.全人群主要恶性肿瘤按PYLLR排序,依次为肝癌(0.371%)、肺癌(0.353%)、鼻咽癌(0.137%)、肠癌(0.116%)、乳腺癌(0.090%).结论 2003-2007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肝癌、肺癌、鼻咽癌、肠癌、乳腺癌足该地区肿瘤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居民胰腺癌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和寿命损失情况,为胰腺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借鉴。【方法】收集2014—2021年余姚市户籍居民死亡监测数据,计算胰腺癌粗死亡率(CMR)、标化死亡率(SMR)、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PYLL率(PYLLR)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结果】2014—2021年余姚市胰腺癌死亡860例,占同期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6.25%,年均死亡率为12.86/10万,中国标准人口(简称“中标”)死亡率为7.08/10万,世界标准人口(简称“世标”)死亡率为5.17/10万,8年间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t=-5.076,P=0.002);男性胰腺癌死亡493例,年均死亡率14.95/10万,中标死亡率8.13/10万,世标死亡率6.24/10万;女性胰腺癌死亡367例,年均死亡率10.82/10万,中标死亡率6.02/10万,世标死亡率4.14/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22.191,P<0.001);胰腺癌最小死亡年龄27.52岁,最大94.52岁,死亡年龄中位数及四分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0—2009年天津市塘沽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病因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死亡资料来源于天津市塘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9年死亡原因年报表,将死因按照ICD-10编码,计算10年间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00—2009年塘沽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53.3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7.45/10万。男性粗死亡率是女性的1.26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3.83,P〈0.01)。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72.70%。肠癌死亡率上升较明显,2009年与2000年比较,男性上升了40.91%,女性上升了65.10%;肺癌死率一直居恶性肿瘤死亡首位,平均死亡率为59.00/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38.48%。结论 10年间恶性肿瘤始终是塘沽居民首位死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肺癌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肠癌死亡率上升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1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适合朝阳区居民的恶性肿瘤防控措施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利用北京市卫生防病监测信息资源整合分析平台中的201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死亡登记资料,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采用Excel2013和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居死因顺位首位,恶性肿瘤死亡23063人,死亡率为188.63/10万,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1.40%,P<0.05),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23,P<0.01)。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10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肛门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道癌、乳腺癌、白血病、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8.77%。居民0~4和5~14岁组恶性肿瘤死因主要以白血病和脑及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为主,居民15~44岁组死因顺位首位为肝癌,45~64和65岁及以上组死因顺位首位均为肺癌。2012—2017年居民各年龄组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基本保持一致。2012—2017年居民结直肠肛门癌、胰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5.34%、4.21%,P<0.01)。结论北京市朝阳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仍呈现上升趋势。应重视肺癌、女性乳腺癌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结直肠肛门癌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4—2016年苏州高新区某街道户籍人口恶性肿瘤死因及减寿情况,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苏州高新区某街道恶性肿瘤死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户籍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4—2016年苏州高新区某街道户籍人口死亡率为131.91/10万,且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死因顺位前3位,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青壮年期恶性肿瘤死亡率为3.83/10万、中年期为31.75/10万、老年期为73.34/10万;居民恶性肿瘤死亡PYLL、AYLL均有所下降;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因肺癌、胃癌有所下降,肝癌有所上升。结论恶性肿瘤己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注重老年居民的肿瘤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降低肿瘤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5—2014年嘉善县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嘉善县15~49周岁户籍育龄妇女死亡数据库导出2004年10月—2014年9月的数据,对各年死亡率、死亡率变化趋势、死因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嘉善县育龄妇女共死亡551例,死亡率为55.67/10万,其中恶性肿瘤死亡271例,死亡率为27.38/10万,居首位;其次为意外伤害(15.26/10万)。十年间嘉善县育龄妇女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率从2005年的66.01/10万下降至2014年的48.96/10万,下降25.83%(APC=-4.48%,95%CI:-8.1~-0.7,P=0.027)。15~29岁主要死因为意外伤害,30~49岁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育龄妇女意外伤害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率从2005年的16.25/10万下降至2014年的10.64/10万,下降34.48%(APC=-8.70%,95%CI:-15.5~-1.4,P=0.026),其中交通事故居意外伤害死因首位,占总意外伤害死亡的49.01%,死亡率为7.48/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除肝癌呈明显下降趋势外(APC=-13.20%,95%CI:-24.0~-0.9,P=0.039),恶性肿瘤总死亡率和其他恶性肿瘤死亡率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肺癌居恶性肿瘤死因首位,占14.74%,死亡率为4.04/10万,其次为乳腺癌(3.84/10万)。结论嘉善县育龄妇女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成都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 2011-2015 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标化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恶性肿瘤是2011-2015年成都市居民首位死亡原因,死亡率为188.1/10万,标化率为162.1/10万,五年间标化死亡率增加了8.3%,平均年增幅2.5%。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01)。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是威胁成都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五年间除胃癌和白血病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外,其余肿瘤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APC=22.8%)、前列腺癌(APC=12.3%)、胰腺癌(APC=9.2%)、肠癌(APC=5.8%)、肺癌(APC=3.5%)和脑癌(APC=2.4%)年均标化死亡率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食管癌、肝癌、胃癌和白血病年均标化死亡率变化幅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成都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年增高趋势,在继续加强肺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防治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宫颈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1—2016年宁波市海曙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系统导出2011—2016年海曙区居民死亡报告数据与慢性病监测报告数据,对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发病率及生存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海曙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82.00/10万~215.43/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P0.01);恶性肿瘤为海曙区居民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死亡占全死因死亡的比例均超过30%;居民期望寿命因恶性肿瘤平均损失4.36岁。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2011年和2012年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5),但2013—2016年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接近(P0.05)。恶性肿瘤死亡前五位为肺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肝癌和胰腺癌;对应发病率由高到低为肺癌、结直肠肛门癌、胃癌、肝癌和胰腺癌;5年生存率由高到低为结直肠肛门癌、胃癌、肺癌、肝癌和胰腺癌。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海曙区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恶性肿瘤早诊早治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锡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现状及变化趋势,为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无锡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计算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并采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死亡率。结果 5年间恶性肿瘤死亡率逐年上升,年均死亡率为217.31/10万(标化死亡率114.12/10万),占全死因的32.56%,居首位;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居前3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胃癌、肺癌和肝癌;减寿前3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为肝癌、肺癌和胃癌。预测未来恶性肿瘤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至2020年恶性肿瘤死亡率将达241.22/10万。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无锡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扬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等对扬中市恶性肿瘤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扬中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死亡病例10 433例,占全死因构成的40.50%,居全死因首位;年均粗死亡率为312.93/10万,标化死亡率181.8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男性年均粗死亡率(387.82/10万)高于女性(239.8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死因前5位的依次是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84.47%,胃癌、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全死因的53.49%;≤35岁人群恶性肿瘤死因主要为白血病和脑癌,≥35岁人群恶性肿瘤主要死因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且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迅速上升。结论消化道肿瘤和肺癌是威胁本地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金坛市1999—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死因编码按照ICD-10进行分类,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构成计算恶性肿瘤标准化死亡率。结果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由1999年的114.02/10万下降到2007年的136.53/10万,男性粗死亡率是女性的2.4倍,城镇死亡率低于农村,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3.59%。肺癌死亡率由1999年的18.63/10万上升到2007年的28.20/10万。结论 9年间该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呈平缓下降趋势,但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消化道恶性肿瘤仍是该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妇女恶性肿瘤死因构成及年龄别死亡率曲线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3年如皋市育龄妇女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应用Death Reg2005死因统计分析软件、Excel2003分析死亡构成、总粗(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等统计指标及绘制相应图表。结果 2009—2013年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30.86/10万(标化22.62/10万),前五位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为肝癌(6.77/10万,4.34/10万)、肺癌(3.94/10万,2.74/10万)、乳腺癌(3.52/10万,2.35/10万)、白血病(2.66/10万,2.48/10万)、肠癌(2.03/10万,1.44/10万),占总体构成的61.31%(355/579);总体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上升呈增高趋势,从4.80/10万上升至80.87/10万;与历史东部总体趋势相比,死亡率上升起点后移,在40~44岁、≥45岁时上升速度较快并有超出趋势,分别为40.40/10万、80.87/10万。结论随着人口年龄高峰的移行,高年龄段高人口构成及高年龄别死亡率两种趋势相叠加,高年龄段育龄妇女成为未来若干年内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秦玲  刘杨 《现代预防医学》2014,(20):3662-3664
目的了解2007-2011年丹东市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预防恶性肿瘤和制定肿瘤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丹东市城区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结果 2007-2011年,丹东市城区恶性肿瘤死亡共7 803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8.84%,死亡率逐年上升,平均死亡率为202.34/10万。在恶性肿瘤的死亡顺位中,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70.42%。结论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增高趋势,肺癌已成为丹东市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广元市户籍居民的死亡水平,分析死因分布,为政府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导出的2018—2021年广元市户籍居民死亡报告卡基本信息,户籍人口数据由四川省公安厅提供,使用Excel 2013、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8—2021年广元市户籍人口数为11 951 734人,年均2 978 513人,男女性别比1.05∶1,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3.64%、14.41%、15.15%和15.87%。共报告户籍死亡人数78 722例,年均死亡率为658.67/10万,标化死亡率456.89/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为749.34/10万,标化死亡率541.30/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为563.29/10万,标化死亡率357.03/10万。2018—2021年总死因顺位前10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其他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前3位占全死因构成的6...  相似文献   

16.
2003—2008年北京市昌平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居民2003—2008年恶性肿瘤死亡状况,为预防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昌平区6年中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等。结果 2003—2008年该区恶性肿瘤死亡共296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7.23%,死亡率逐年上升,平均死亡率为103.19/10万。在恶性肿瘤的死亡顺位中,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肠癌、食管癌、胃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71.16%。结论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增高趋势,肺癌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成都市新都区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情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6年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及构成比。结果 2016年新都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02.04/10万和190.18/10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布为192.43/10万和120.13/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14.20/10万和134.87/10万。恶性肿瘤发病第一顺位是肺癌,其次依次是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胃癌等,前10位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73.41%。恶性肿瘤死亡第一顺位是肺癌,其次是食管癌,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86.37%。结论新都区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似,食管癌、肺癌的发病率远高于全国水平,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以食管癌、肺癌为首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全国水平,所以应将食管癌、肺癌作为新都区重点防控癌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北京市通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评价人口老龄化对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分析2012—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监测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分析不同年份人口结构和其他影响因素变化对恶性肿瘤死亡率的贡献值。结果 2012—2020年通州区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64.3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2.55/10万,占全部死亡病例的25.21%。2012—2020年恶性肿瘤粗死亡率(APC=-0.03%,P=0.98)、标化死亡率(APC=2.46%,P=0.11)及构成比(APC=0.23%,P=0.85)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0~14岁组、15~44岁组、45~64岁组、≥65岁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2.29/10万、14.46/10万、154.79/10万、711.16/10万,其中15~44岁组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5.63%,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成都市居民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和分布状况,为预防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及分布等.结果 2006-2010年成都市恶性肿瘤死亡共8492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5.95%,死亡率逐年上升,平均死亡率为151.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7.7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 563.23,314.45,P<0.01).在恶性肿瘤的死亡顺位中,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肠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73.91%.主城区顺位为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管癌,农村顺位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肠癌.结论 成都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逐年增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首位.  相似文献   

20.
李莉 《中国校医》2009,23(6):614-616
目的了解1982~2007年徐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病例统一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对肿瘤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2~2007年间,徐州市区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08.12/1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肺癌、肝癌、肠癌、白血病和乳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癌(26.49%)、肝癌(20.74%)、胃癌(14.30%)、食管癌(7.96%)和肠癌(4.69%)。男女肿瘤死亡数之比为1.94∶1。从30岁年龄组开始,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徐州市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