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完善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雌激素(E2)变化情况,检测各组大鼠股骨近端骨密度,探讨雌激素对OA、OP的影响作用,观察经补肾通络方干预后血清中E2的变化,从而研究OA、OP共同的发病机制。方法:50只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OA组(Hulth造模法),OA+补肾通络方组,OP组(去势法),OP+补肾通络方组,每组10只,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观测各组大鼠右股骨近端骨密度,观测血清中雌激素的含量。结果:OP组大鼠股骨近端骨密度、血清中E2的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补肾通络方干预后,股骨近端骨密度、血清中E2的含量高于相对应的模型组。结论:雌激素对OA、OP的发病有重要影响作用,经补肾通络法干预能提高SD模型大鼠OA、OP模型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增加血清中雌激素的含量,其对OA及OP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体内细胞因子活性及细胞因子之间平衡关系,提高血清雌激素的浓度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BEMF对OVX-OP大鼠骨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BEMF对OVX-OP大鼠骨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BEMF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 6月龄雌性未孕Wistar大鼠4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OVX)、假手术组(Sham)、BEMF治疗组(BEMF OVX EM)、雌激素治疗组(Estrogen OVX,E).OVX、EM、E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Sham组行假手术.术后第9周开始治疗:E组行苯甲酸雌二醇肌肉注射,0.5mg/kg,1次/2周.EM组大鼠暴露于仿生脉冲电磁场治疗,1h·次-1·d-1.OVX、Sham组不予以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治疗10周后处死各组实验动物,测量腰椎骨密度、椎体的最大载荷、组织学观察椎体骨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椎体骨组织中TGF-β1表达情况并以图像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TGF-β1在骨组织中主要表达于成骨细胞、骨细胞.EM组骨组织TGF-β1的表达较OVX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结构较对OVX组明显优化;骨密度、生物力学性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EMF对OVX-OP的治疗作用与TGF-β1在骨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骨密冲剂对去势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骨密冲剂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与机理。36只SD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C),模型组(D),中药组(E),西药组(F),除C组外,其余大鼠行去势手术,造成OP模型。术后4个月开始,E、F组分别以骨密冲剂。尼尔雌醇灌胃,连续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大鼠右股骨抗弯强度(δf),全身骨密度(BMD)及左股骨髁部骨皮质,骨小梁形态。结果:两用药组δf,BMD及骨组织形态明显好于D组。接近C组;两用药组间差别无显性意义。提示骨密冲剂可以替代雌激素治疗O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GF-β1基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发病中的意义及雷洛昔芬对该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复制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进行股骨和椎骨骨密度测定,提取胫骨骨组织总RNA,用RT-PCR法扩增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O组相比,E组和RL组TGF-β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E组和RL组与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雷洛昔芬可上调TGF-β1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对废用性骨质疏松(disuse osteoporosis,DOP)大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的影响,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健康4月龄雌性SD大鼠80只,按体质量随机区组法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INT组)、单纯模型组(DOP组)、降钙素组(CT组)、脉冲电磁场组(PEMF组).INT组大鼠喂养DOP大鼠饲料消耗量的平均水平,后3组均通过改良的局部制动法建立DOP大鼠模型;CT组和PEMF组术后即分别给予降钙素(2 IU/kg,腹腔注射,1次/d)及PEMF 预防性治疗,各组分别于建模后1、2、4、8周时处死5只大鼠,进行骨密度、骨组织学和血清TGF-β1浓度等指标检测.结果 建模后2周时,DOP组大鼠制动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较INT组明显降低(P<0.01),从建模后4周起,CT组和PEMF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DOP组(P<0.05),8周时PEMF组骨密度较CT组明显增高(P<0.05);DOP组大鼠血清TGF-β1浓度在建模后1周时明显高于INT组(P<0.01),而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8周时PEMF组TGF-β1浓度明显高于CT组、DOP组(P<0.01).结论 PEMF及降钙素埘废用性骨质疏松均有治疗作用,且PEMF在后期较降钙素效果更明显:TGF-β1浓度在废用性骨质疏松骨重建过程中呈双相变化,PEMF可能通过促进TGF-β1分泌而影响骨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瘦素在外周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软骨中转移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7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骨关节炎对照组(模型组)、骨关节炎实验组(观察组),每组20只,观察组大鼠膝关节中注射100μg瘦素后,取胫骨平台,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胫骨平台关节软骨中瘦素及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大鼠胫骨平台关节软骨瘦素、TGF-βmRN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观察组大鼠胫骨平台关节软骨瘦素、TGF-β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胫骨平台关节软骨瘦素、TGF-β免疫组织化学灰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与观察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在外周对关节具有保护作用,在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动物模型。方法:3.5月龄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模型组予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kg,每周2次,连续9周;对照组予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每周测一次体重。于9周结束时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定大鼠活体整体骨密度和离体股骨的骨密度;股骨切片镜下观察骨小梁变化。结果:①模型组死亡率(40%)较对照组(10%)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雌性大鼠死亡为2/10,雄性大鼠死亡为6/10,雌雄死亡率之比为1∶3。②大鼠活体整体骨密度和离体股骨的骨密度变化一致,模型组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股骨切片显微镜下观察见骨小梁变细、稀疏、断裂、排列紊乱。结论: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mg/kg,每周2次,共9周,可成功建立GIOP大鼠模型,测定活体整体和离体股骨的骨密度可用于评价GIOP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对颞下颌关节 (temporomandibularjiont,TMJ)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 :2 0只 2 0周龄SD大鼠分为 2组 ,每组 10只。用去势方法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作为实验组 ;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方法观察大鼠髁突软骨下骨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小梁相对体积减小 ,平均宽度变薄 ,而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与类骨质表面百分比比对照组均增加。结论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存在骨重建负平衡与高骨转换现象。这种变化可导致TMJ重建的改变 ,可能是引起TMJ退行性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蛇床子总香豆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蛇床子总香豆素20mg/kg组和尼尔雌醇组,对后3组大鼠行卵巢切除术,12周后检测大鼠体重、子宫重量、子宫内膜腺体数及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肌肝、E2、CT、TGF-β1、BGP含量和大鼠股骨骨密度及形态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蛇床子总香豆素组大鼠体重、子宫重量和子宫内膜腺体数未见有明显增加或降低(P>0.05),而血清钙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磷含量下降(P<0.05);蛇床子总香豆素组大鼠血清E2、CT、TGFβ1、BG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股骨近端干骺端骨密度明显增加(P<0.01),光镜下可见骨小梁增多、增粗,呈网状,髓腔变小,与假手术组大鼠相似。结论蛇床子总香豆素能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改善股骨组织形态,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E2、CT、TGFβ1和BGP含量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个月治疗组开始灌胃给药,连续8 w;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胫骨组织中BMP-2、TGF-β1的表达。结果:补肾化痰方低、高剂量组大鼠BMP-2、TGF-β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肾化痰方能改善骨代谢,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颌骨骨密度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单纯去势组(OVX group)、去势+雌二醇治疗组(OVX-estrogen group)和去势+葛根素治疗组(OVX-puerarin group)。给药3个月后测量各组大鼠股骨和颌骨骨密度,血清中TNF-α和CRP及雌二醇(E2)水平。结果 OVX-puerarin组较sham组体重明显增加(P<0.01);较OVX-estrogen组的TNF-α(P<0.01)、CRP(P<0.05)及E2(P<0.01)水平显著下降;其下颌骨和股骨远端骨密度与OVX组、sham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股骨近端骨密度较OVX-estrogen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葛根素作为抗炎因子,能够显著降低TNF-α和CRP的水平,但并不会提高雌激素的水平;葛根素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会明显提高机体体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后退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改建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实验组配戴模拟临床功能矫治器,强制大鼠下颌后退,对照组不戴模拟矫治器,实验后3天、1、2、3周处死大鼠取髁突,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TGF-β1、TGF-β R1、IGF-1在髁突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实验组大鼠下颌后退1~2 mm,镜下见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厚度增加,以生发层和过渡层增加明显,细胞数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核肥大深染.髁突各层软骨细胞均有TGF-β1、TGF-β R1和IGF-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染色相对面积和积分灰度的比较显示:在功能矫形后退下颌后,实验组TGF-β1、TGF-β R1和IGF-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矫形后髁突软骨表现为增生改建、分化功能增强,其发生与TGF-β1、TGF-β R1和IGF-1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股骨近端骨髓间充质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后,提取股骨近端骨髓单个核细胞,随机分为4组培养,空白血清对照组(A组)、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低(B组)、中(C组)、高(D组)浓度组,分别加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下的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培养体系,观察各组的细胞形态学、细胞内ALP含量及TGF-β基因表达.结果 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能增强rhBMP-2的活性,促进股骨近端骨髓体外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P<0.01),促进分化中的骨髓间充质细胞表达TGF-β1 mRNA(P<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通过增强rhBMP-2活性及TGF-β1 mRNA的表达在骨坏死的修复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糖尿病SD大鼠模型骨密度、骨组织学及生化指标的改变,探讨血糖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次大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用雄性SD大鼠制备糖尿病SD大鼠模型,以正常血糖雄性SD大鼠作为阴性对照,12周后,抽取大鼠心脏血测定血糖、血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采用双能X光衍射仪测定大鼠右侧胫骨和股骨离体骨的骨密度,取左侧股骨上段制作病理标本.结果 糖尿病组SD大鼠体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STZ 48 h后血糖明显升高并持续存在.糖尿病组SD大鼠骨质疏松明显,股骨及胫骨BMD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SD大鼠的AKP、LDL-C显著升高(P<0.05),而血钙、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 糖尿病组SD大鼠表现为骨密度减少,不仅出现血生化的异常,且出现明显的骨组织形态结构异常,提示高血糖导致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外源性TGF-β1应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对照组)、糖尿病烫伤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烫伤TGF-β1干预组(用药组),每组各6只。糖尿病组和用药组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再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用药组大鼠建模成功后给予创面下局部皮内注射TGF-β1。烫伤后1、3、5、7、14、21 d记录创面未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组织学检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TGF-β1表达。结果从烫伤后5 d起,对照组和用药组创面愈合率较糖尿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用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局部TGF-β1含量较糖尿病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较正常大鼠烫伤创面愈合速度慢,与创面局部TGF-β1含量减少有关。创面局部应用TGF-β1有利于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0只3月龄未经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去卵巢静止和去卵巢运动三个组。去卵巢运动组每周进行4次时间45min、速度18m/min、坡度5°的跑台训练。实验结束时,检测血清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骨钙素(BGP)水平以及右侧游离股骨和胫骨的骨密度(BMD)和骨矿物含量(BMC);同时观察左侧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静止组大鼠血清ALP活性和BGP含量显著升高,血清TRAP活性和E2含量显著下降,股骨近段和远端以及胫骨近端BMD和BMC显著下降,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小梁断裂增加、数目减少;与去卵巢静止组比较,去卵巢运动组大鼠血清E2和BGP含量显著上升,股骨三个部位以及胫骨近端BMD和BMC显著增加,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小梁断裂减少、数目增加。结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能增加去卵巢大鼠血清E2和BGP含量,改善去卵巢大鼠骨组织学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恒古骨伤愈合剂 (OK) 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 (OP)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 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摘除大鼠双侧卵巢, 复制OP模型, 分离、培养BMSCs.将源于假手术大鼠的BMSCs常规培养作为正常对照组, 将源于OP大鼠的BMSCs分为5组, OP模型组常规培养, 阳性对照组加入1μmol/L阿仑膦酸钠, OK低、中、高治疗组分别加入恒古骨伤愈合剂50 mL/L、100 mL/L和200 mL/L, 孵育24 h, 收集各组细胞.采用MTT法检测BMSCs增殖率, ELISA法检测细胞骨形成标志物含量, RT-qPCR法检测TGF-β的m RNA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p-Smad2/3以及Smad2/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OP模型对照组BMSCs细胞增殖率降低, 骨形成标志物OC、PINP和BALP含量降低, TGF-β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Smad2/3的磷酸化水平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OK治疗后, 与模型组比较, 上述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OK组疗效呈现出剂量依赖性, 且1μmol/L阿仑膦酸钠、100mL/L和200 mL/L OK组治疗效果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OK可以通过激活TGF-β/Smad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从而达到治疗绝经后OP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制狗脊提取物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同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并依次造模。骨折造模24h后,对照组予以七厘散胶囊药液灌胃,观察组予制狗脊提取物灌胃,1次/日,分别干预2周、6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钙磷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白介素-1β(IL-1β)水平,并收取骨折标本,固定后分别行骨密度检测、Micro-CT扫描。结果:骨质疏松造模6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大鼠骨密度均低于正常水平;在干预2周、6周后观察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Micro-CT扫描显示观察组BV/TV、Tb.N、Tb.Th、SMI在干预后优于观察组,虽然BV/TV 、Tb.Th参数在干预后2周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周、6周后,比较组间钙磷水平、TGF-β1、IL-1β水平发现观察组钙磷水平在2周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TGF-β1水平方面,观察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IL-1β水平方面,对照组IL-1β水平均高于观察组,且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制狗脊提取物可增强骨质疏松骨折大鼠骨痂骨强度,改善骨丢失,促进骨痂生成与塑形,进而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且其机制可能与其对TGF-β1、IL-1β水平分泌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9.
探讨Z值诊断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Z值(Z-score)诊断绝经前妇女和小于50岁男性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意义.方法 在北京城区2744例正常人群中选择受检者,以股骨近端为测量点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观察在受试者中应用Z值对OP的诊断意义并与T值诊断OP的患病率比较.结果 受试者应用Z值诊断OP患病率较应用T值诊断明显降低,但男性在50岁以后出现患病率加速趋势.结论 应用Z值诊断绝经前妇女和小于50岁男性股骨近端OP可以避免过早的诊断OP,但其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骨组织Leptin蛋白表达,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发病机制和鹿蛎中药复方的疗效机理。方法 :摘除卵巢复制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分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鹿蛎组、钙尔奇D组、骨疏康组。灌胃12周。检测骨密度、Leptin蛋白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骨组织Lept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比较,鹿蛎组、骨疏康组股骨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鹿蛎组、钙尔奇D组骨组织Lepti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 :骨组织Leptin蛋白表达降低可能是PMOP的发病机制之一;鹿蛎中药复方可能通过上调骨组织Leptin蛋白表达有效防治PM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