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6,(12):99-102
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2006—2015年的数据,对黄河流域近10 a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水污染防治主要减排指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年平均值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黄河干流水质一直保持优良,主要支流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沿黄各省(区)除了甘肃和内蒙古的化学需氧量有所升高外,其余各省(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年均浓度值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污染物排放量的逐年递减和地表水资源量的增加是黄河流域近10 a地表水质改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焦作及新乡主要河流水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焦作的丹河、沁河、蟒河、新蟒河,新乡的卫河、共产主义渠、天然文岩渠7条河流为研究对象,根据14个监测断面的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河流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河段超标因子主要以氨氮污染为主,其次是化学需氧量、总磷;卫河水质严重污染,共产主义渠、蟒河、新蟒河水质为重污染;丹河、沁河水质为轻污染;天然文岩渠水质尚清洁。  相似文献   

3.
以浐灞河流域在西安浐灞生态区段的地表水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2020年连续监测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4个水质指标,分析西安浐灞生态区地表水水质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西安浐灞生态区地表水水质得到了很大改善,已经摆脱劣Ⅴ类水质.但是Ⅳ—Ⅴ类水质占比较高,仍需加大管控、进一步改善水质.水...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流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形象和生态安全的重大环境问题。通过污染源水量水质调查和估算,模拟分析了建成区河流4类主要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尾水、污水漏截排、面源污染和雨季溢流的权重,模拟计算了不同污染源控制条件下河流中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浓度(SS)、氨氮(NH_3-N)、总氮(TN)和总磷(TP)5项水质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旱季,河流COD浓度主要受污水处理厂尾水影响;漏截排率是TP和NH_3-N达标的主要阻碍,污水处理厂出水提标为地表水Ⅲ类标准时,TP和NH_3-N也分别只能达到地表Ⅳ类和Ⅴ类;雨季,面源污染和溢流率是影响河流水质达标的主要阻碍,在面源污染和漏截排都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溢流率保持5%,即使污水处理厂出水提标为地表水Ⅲ类标准,河流中TP、NH_3-N仍不能达到地表Ⅴ类标准,COD也仅能勉强达到地表Ⅴ类标准。因此要改善建成区河流水质,首先应对面源污染、雨季溢流和漏截排污水进行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汾河太原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浓度的特征分布,通过对汾河太原段的5个监测断面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浓度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分析其水质等别,进而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析污染来源。针对不同监测断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污染防治建议,为汾河太原段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吕宝阔 《吉林水利》2014,(10):42-44
为了综合评价棋盘山水库水环境质量,测试了棋盘山水库的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铜、总锌、铅、镉、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等19项评价因子的浓度并对照地表水质量评价标准[1]进行了各个测试项目的水质级别分类,大部分检测项目均为Ⅰ类,只有氨氮和总磷为Ⅲ类水,直观上分析完全满足鱼虾等水生动物生存以及水产养殖。最后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了棋盘山水库水质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类。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菏泽市主要河道水质演变规律,根据水质监测成果资料,采用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菏泽市2013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经单项评价东鱼河及东鱼北支以Ⅲ类水和Ⅳ类水为主,洙赵新河、鄄郓河以Ⅴ类和劣Ⅴ类水为主;综合评价东鱼河以清洁、尚清洁为主,东鱼北支以污染、轻污染为主,洙赵新河、鄄郓河以中度污染、重污染为主,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等。用时间序列分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经分析东鱼河北支马庄闸段、洙赵新河魏楼闸段水质呈恶化趋势,东鱼河张庄闸段、鄄郓河刘庄闸段水质呈向好趋势。并对影响菏泽市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熵权集对分析法在沁河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乐  潘登 《人民黄河》2012,34(6):56-57,60
根据沁河河南段水质的实测资料,利用熵权集对分析法计算各断面加权平均联系度,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沁河上游武陟县S235沁河特大桥以上水质较好,大部分为Ⅲ类,部分河段可达Ⅱ类;沁河下游武陟县阳城乡南关村以下水质较差,为Ⅳ类。熵权集对分析法能够很好地用于地表水质定量分析与评价,具有使用方便、计算简单、信息利用率高、结果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淮河淮南段水污染状况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选择了对淮河淮南段水质影响较大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物需氧量等指标评价了淮河水质。结果表明,淮河淮南段枯水期水污染指数要明显高于丰水期和平水期,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水质类型为Ⅳ类水到劣Ⅴ类水。在分析了污染物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水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小浪底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历年来小浪底水库水质主要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2001~2005年水库水质污染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浪底库区水质整体改善并趋于稳定,能够满足其功能规划Ⅲ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于地下水水源水质未被污染(或铁、锰超标)的地区,可采用传统水处理工艺,即砂滤(锰砂) 消毒系统。对于地表水水质达Ⅲ-Ⅳ类的水源水体标准的地区,可采用混凝沉淀 超滤膜处理 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地下水水源嗅味超标(典型污染如:硫化物、氨氮含量高或靠近污染源)的地区,可采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潮白河生态补水对通州区河段的地表水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通过对地表水质、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补水初期,上游补水使白庙橡胶坝上段由劣V类提升至V类,水质明显改善,但由于白庙橡胶坝上游存水以及运潮减河蓄水同时下泄至潮白河下段,下游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浓度总体均升高;补水后期,由于上游补水量不足,白庙橡胶坝上游水质变差至劣V类,但受运潮减河泄流水量影响,下游氨氮、总磷浓度均有所下降;沿线地下水受生态补水影响不明显,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维持在15m左右轻微波动,而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累计增加2.38 m,仅前疃村和杜店单点地下水埋深有所减少.分析结果为探索潮白河生态补水对改善地表水质、回补地下水等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2008年9月对童子湖水库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 -N)、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叶绿素(Chl -a)等进行了监测.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童子湖水库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氮磷营养物;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童子湖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建议采取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性鱼类、挂养河蚌等生物措施,防治童子湖水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4.
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方法在福田河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田河是深圳河的一条主要支流,现已受到严重污染.为了尽快改善福田河水质,将污染水体就地综合净化技术应用于福田河的治理,在河道中设置净化段,布设填料和曝气机.介绍了福田河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情况.工程运行后,福田河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处理后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Ⅴ类水体的指标要求,其中CODCr和BOD5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对2017年汾河临汾段水质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基础上,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汾河临汾段水污染严重,均为劣Ⅴ类水质,但汾河临汾段出境水质较入境水质明显好转。汾河临汾段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研究了主要污染项目在汛期和非汛期不同的变化规律,进而对汾河水污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水环境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北京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密云分中心的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及总氮等具有代表性的水质指标作为水质评价因子,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密云水库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密云水库水质满足GB/T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其中,白河主坝、库西、金沟围堰、套里、水九进口及内湖监测站的水质劣于恒河、潮河主坝及库东监测站;总氮是对密云水库水质影响最大的水质评价因子。评价结果为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密云水库的水质变化状况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2017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太湖无锡水域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蓝绿藻密度和入湖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太湖主要水质监测指标总体呈好转趋势,除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外,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均达到了国家Ⅲ类水标准;②各湖区比较发现,2012年以后,湖心的总磷浓度明显上升,其他指标平稳或有所下降;③藻类密度与pH值(r=0.685)和总磷(r=0.677)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 0.05),而与氨氮(r=-0.536)和总氮(r=-0.548)呈显著负相关(P 0.05);④入湖氮污染物是太湖主要污染来源,太湖总氮、氨氮浓度随入湖污染物浓度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太湖蓝绿藻密度与pH值、氨氮、总氮、总磷的相关性较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氨氮和总氮呈负相关关系,与总磷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此外,蓝绿藻密度的变化趋势较总磷浓度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薛瑞 《东北水利水电》2023,(7):17-19+71
本文依据辽河干流铁岭段水质水量长系列资料,采用水质水量结合评价的方法,全面分析了辽河干流铁岭段水污染变化特点和水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辽河干流铁岭段水质化学需氧量基本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氨氮受面源污染影响较大,仍然处于未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的状态,但现状年水质处于历史较好水平,区内点污染治理和面源污染控制成效显著。研究成果对区内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标识指数法的原理,依据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2001-2007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选取总氮、总磷、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7种主要评价因子,应用标识指数法评价了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的水质.结果表明:2005年水库水质为Ⅲ类,其余各年份水库水质均为Ⅱ类;石头口门水库水质总体上达到了地表水Ⅱ类标准,水质较好,但个别评价因子严重超标,氮、磷营养盐及有机物为主要污染因子,水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0年地表水供水调查资料,对西北6省(区)的供水工程、供水量、供水水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地表总供水698.57×108m3,以引水工程供水为主;供水主要用于农业,占区域总供水量的97.5%,生活、工业供水总量相差不大;供水水质总体较好,满足Ⅲ类水质的供水量占72%,总供水合格率为86.6%,超标项目主要为化学需氧量、氨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