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历史上被称为"百泉"之城的邢台市自上世纪80年代起,地下水超采导致泉水逐渐断流干涸,直至2018年9月百泉复涌,邢台市再现泉城风采。为全面总结邢台市地下水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为我省乃至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提供借鉴,2019年7月,赴邢台市进行调研,与邢台市发改、水利、农业等部门就相关工作进行座谈,实地查看狗头泉复涌现场,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的冲洪积扇平原上,面积138km~2。多年来。邢台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基本上依赖于地下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迅速增长,尤其是近几年(1988~1992年)岩溶水的开采量以年均增率15%的速度增加。1980年以来,已出现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局部形成漏斗以及泉水断流,直至逐渐干枯的局面。面对上游建库拦蓄造成地下水补给来源发生变化和当地地下水采大于补的现实,邢台市地下水资源的供需前景已引起人们的优虑。本文就此作一些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3.
济南"保泉"的制度分析和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济南泉水断流的原因,一是上游南部山区泉水补给区水土流失严重,二是下游泉域内地下泉水资源过度开采.要恢复泉城特色,确保济南泉水长年喷涌,必须解决"上流失、下超采"的局面.通过用经济学方法对保泉问题进行制度分析,认为:必须采用政府手段,加强监管;采用市场手段,建立水权交易制度,促进用水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邢台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从2014年启动,按照国家及省级部门部署和工作要求,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工作方针开展各项治理工作。通过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邢台市水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地下水位得到回升,全民节水意识普遍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明显,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1.邢台市地下水超采概况邢台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25mm,受  相似文献   

5.
<正>百泉泉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系统且补水面积较小,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水环境也更容易受破坏。从历史上来看,1980年前泉水平均流量6.87m3/s,丰水年达9.80m3/s。1980年以后,随着区域内矿产开挖的加剧和一批重点企业建成投产以及朱庄水库下闸蓄水,使百泉泉域内水位持续下降,至2011年7月百泉水水位埋深接近80m。按照邢台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指挥部  相似文献   

6.
<正>邢台市水资源十分缺乏,人均水资源量仅220m3,为全国人均的10%、全省人均的70%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m3即为极度缺水地区"的标准。由于连年超采地下水,在邢台市平原区形成了宁(晋)-柏(乡)-隆(尧)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和南(宫)-巨(鹿)-新(河)深层地下水漏斗区,邢台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14年,在邢台市委、市政府的  相似文献   

7.
邢台市委、市政府立足打造“山水泉城、魅力邢襄”,着力于优化发展环境,改善民生条件,在全市实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水生态修复工程。邢台县位于邢台市西部,是百泉泉水重要补给区,因此也成为以百泉复涌为标志的水生态修复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为此,邢台县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水生态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境内柳树泉农场的沙枣泉上,有一棵九龙树,生长在茫茫戈壁腹地,"华盖浓遮日"",一折一龙盘",堪称奇景。树下,一条清澈透亮的泉水蜿蜒流过。在柳树泉农场场部,有个柳树环抱的地方。这里曾有一眼很大的泉水,被誉为"北丝路上的一颗珍珠"。泉水汇聚成一个涝坝,涝坝四周是一棵棵两人搂不过来的柳树,柳树泉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一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防洪、抗旱、治污、节水、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系统工程.针对当地水生态系统退化和破坏的主要原因,以泉水复涌为主题,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促进生态型城市的建设.通过对邢台市水生态系统的现状分析提出对当地水生态修复及保护的一些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河北水利》2010,(6):8-9
<正>邢台市是冀南重要城市,近年,邢台市水务局以人为本,在水资源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农业节水、防洪工程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民生水利建设成绩斐然,为邢台市经济进步、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近日,记者就民生水利建设成果与经验、发展思路与目标等采访了邢台市水务局局长王义章。  相似文献   

11.
<正>邢台市素有泉城之称,20世纪80年代以前,百泉争涌,景色壮观,享誉中外。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造成了水资源开发过度,相应的节水措施和污水处理及回用工作又严重滞后,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水生态环境问题。山前地区地下水超采导致岩溶泉水几近枯竭,威胁着城市供水安全;平原区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东部地下水超采已形成漏斗区并引发了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这些水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邢台市地下水环境现状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邢台市地下水水量、水质现状调查 ,根据邢台市水化学类型 ,对地下水咸水、微咸水分布状况 ,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 ,说明邢台市地下水部分污染物如氟化物、矿化度、总硬度、氯化物等含量较高 ,且地下水部分区域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主要是由于地质条件造成。提出改善邢台市地下水环境的对策为 :节约用水、高效用水 ;开发利用咸水、微咸水 ;控制地下水污染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济南泉水断流的原因,一是上游南部山区泉水补给区水土流失严重,二是下游泉域内地下泉水资源过度开采。要恢复泉城特色,确保济南泉水长年喷涌,必须解决“上流失、下超采”的局面。通过用经济学方法对保泉问题进行制度分析,认为:必须采用政府手段,加强监管;采用市场手段,建立水权交易制度,促进用水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邢台市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南部,有着3500多年的建城史。元代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就出生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他在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等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至今仍影响深远。邢台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共有河流21条,均属于海河流域,有子牙河、黑龙港两大大水系。河道总长度1052km,堤防1121km。由于降水和过境水量年内年际分布不均,春秋季干旱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7月19日至20日,邢台市出现了自"96·8"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洪水过程,全市平均降雨量204mm,单日最大降水量为内丘县獐么站495.6mm。此次降雨主要分布在沙河、邢台县、内丘、临城等山区县市。暴雨引发邢台市境内多条河流水势迅猛上涨,出现特大洪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坡底水文站1650m~3/s,实测水库最大入库流量朱庄水库7780m~3/s、临城水库3215m~3/s、野沟门水库3053m~3/s。随着入库水量的不断增加,实测最大出库流量野沟门水库2468m~3/s、朱庄水库1350m~3/s。  相似文献   

16.
《山西水利》2008,24(5):I0001-I0004
历史上,山西可谓是泉水大省。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有评说:“山西泉水之盛可与福建相伯仲。”千百年来,这些甘甜清冽的泉水如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三晋儿女,孕育了三晋文明。近30年来,山西省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泉水流量日益减少。目前,全省19个岩溶大泉已有3个完全断流、2个基本断流,12个流量严重衰减,历史上的千泉之省已是今非昔比。本刊将从本期推出专栏,阐释泉水演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展示三晋灿烂的泉水文化,激发广大读者进一步关注泉水文化,珍惜泉水资源,保护泉水环境。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柳林泉水的基本情况,柳林泉岩溶地下水在吕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在泉水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邢台市的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邢台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存在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按现状用水结构、灌水方法、节水水平和用水利用效率计算,邢台市的用水满足率可以达到81%,缺水量为35460万m3。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实行全面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优化水资源配置,防治水污染。   相似文献   

19.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和建设"山水泉城、魅力邢襄"战略决策,实施以百泉复涌为标志的邢台市水生态修复工程,进行从七里河上游水库放地表水补充岩溶水试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影响。1.百泉岩溶水系统概况  相似文献   

20.
昆明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天然泉水水源分布较广,在2009~2010年云南特大干旱期,发挥了较大作用。由于我国在泉水水源保护方面的法规还不完善,加上近年来西部大开发,部分泉水的安全受到威胁。根据在昆明地区实地了解的泉水水源现状,分析了泉水水源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在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昆明地区泉水水源利用、保护现状,从完善有关法规、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泉水水源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