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了潘大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前后蓝藻暴发的特点,分析了潘大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对网箱清理后潘大水库蓝藻暴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水生植物浮床与滤食性鱼类相结合"的生物调控方法来抑制蓝藻的应对措施,为同类地区开展蓝藻控制提供有关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降雨事件对亚热带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2年5月和6月分别在两次不同强度降雨期间进行浮游植物采集调查。结合浮游植物门分类和功能群分类方法,运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探究两次降雨以及降雨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的差异性,并采用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析(VPA)探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69属125种,功能群划分为11种,其中S1、SN、MP和N为主要功能群。降雨Ⅰ和降雨Ⅱ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均发生了变化:降雨Ⅰ期间由蓝藻向硅藻演替,且雨期硅藻占优;降雨Ⅱ期间由蓝藻向硅藻和绿藻轻微演替,但蓝藻始终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雨期功能群SN和S1丰度百分比减小,而MP或N丰度百分比增大,与蓝藻向硅藻或绿藻演替的变化特征一致。冗余分析和方差分析表明,混合层深度(Zmix)、水温和营养盐共同驱动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演替,且门分类比功能群分类能更好地解释浮游植物群落变化。本文可为降雨条件下浮游植物的响应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太湖蓝藻爆发的发生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2008~2013年太湖蓝藻MODIS遥感监测成果,分析了太湖蓝藻爆发与同期气象、水质和人类活动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近6 a来太湖蓝藻暴发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蓝藻水华主要集中在太湖的西部和北部;2太湖蓝藻年度暴发总面积与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相关性显著,降水增加和光照减少可能是促使蓝藻水华减弱的气象因素;3蓝藻的暴发通常伴随着水质的恶化,近几年太湖水质不断改善的事实说明遥感监测得到同期蓝藻水华减弱的趋势是可信的;4通过蓝藻打捞、生态清淤、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等措施,对蓝藻水华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分析结论对于今后太湖蓝藻的进一步治理和太湖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太湖蓝藻打捞和资源化利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惠  朱喜 《江苏水利》2009,(7):35-35,37
蓝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5亿年以上,但近期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是由于严重的水污染和富营养化引起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污染日渐严重,1990年太湖以蓝藻为主的藻类(以下简称蓝藻)第一次爆发后便年年爆发,而2007年在贡湖(太湖北部的湖湾)取水口附近产生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和"湖泛"(严重污染的底泥在厌氧状态下发生强烈生化反应的俗称)的联合作用使湖水发臭,形成供水危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东平湖水体营养化状况,从2019年7月开始在东平湖开展了6次水环境和水生态调查实验,获取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及水体理化指标等数据,采用浮游植物指示生物法、丰度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分析了东平湖水体的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蓝藻门和绿藻门占据优势地位;不同时间不同监测点出现了不同的优势物种,但以蓝藻门物种为主,且均指示水体呈富营养化状况;总体上,东平湖水体呈现"轻富营养"水平,特别是夏季水体营养化程度更高,达到"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方法,对2013年阳宗海湖泊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宗海湖泊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39属,蓝藻门的拟鱼腥藻和泽丝藻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鉴定出33种,轮虫为优势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香浓多样性指数在1.10~2.83之间,均匀度指数在0.37~0.88之间,属于中度污染,阳宗海湖泊已处于中营养状态,并有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物操纵的富营养化湖库蓝藻控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复旦大学研究团队负责实施的基于生物操纵的3个湖库蓝藻控制成功案例,总结了取得成功的共性理念和关键技术,重点涉及"内外共生源"的概念及其放大作用、控制蓝藻水华对治理湖库富营养化的作用、经典和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的协同作用、从冬季开始的生物持续控藻在富营养化湖库水华控制中的作用、食藻动物的科学投放,以及滤食鱼类粪便二次污染控制的重要性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流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入湖污染物增加,加之围湖造田、最低水位升高和水生植被覆盖率减少等因素,富营养化加重,至1990年开始出现蓝藻爆发且日益严重,直至2007年发生严重"湖泛"引发太湖严重供水危机;随后,采用五项技术集成综合措施治理,取得较好阶段性成果,富营养化程度大幅度减轻,蓝藻爆发有一定程度减轻,但效果不明显。本研究在对太湖蓝藻爆发过程演变及治理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太湖治理措施及经验教训,提出必须有明确的消除蓝藻爆发目标和责任制,才能加快消除蓝藻爆发步伐、真正保护好太湖,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提出太湖继续治理的技术集成综合措施:控源截污,分片治理,深度彻底打捞削减蓝藻、生态修复、生态调水、规模清淤和分区域治理;提出仅依靠治理富营养难以消除蓝藻爆发,且N/P比学说是理论,难以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9.
湖库间隔性蓝藻暴发或长期藻密度过高,对城市供水及湖库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同程度威胁。通过综述国内外常见的蓝藻暴发应急处理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适用范围、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等;从持续控制藻类削减量大于其自然增长量的角度出发,针对藻华暴发前期、藻华暴发期和藻华暴发后期等不同阶段,提出了针对性的应急防控对策,以期为蓝藻暴发的长效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河流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命脉,每一条河流在地球上都是唯一的。它们是地球的"原住居民",是人类生命、文明、风景的摇篮,人类是后来者。历史上,人类世界经历了两次能源大转换:第一次由薪柴向煤炭转换,于20世纪初完成;第二次由煤炭向石油、天然气转换,于20世纪60年代完成。目前,正在面临第三次能源大转换:即从高污染的化石燃料转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这将是一次历时百年的能源革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发展迅速,对资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21年夏季福建省24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库水生态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水库营养状态,并采用浮游植物总密度、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和蓝藻门密度百分比3个生物参数构建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了沙溪口水库和东张水库的健康状态。结果表明:2021年福建省大部分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蓝藻-绿藻-硅藻为主,其中以蓝藻门为优势藻的水库占比为60.9%;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24.3~51.7,平均值为40.3,水库富营养化程度较低,但个别水库仍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沙溪口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79.7,处于健康状态,东张水库P-IBI综合得分为59.0,处于亚健康状态;P-IBI评价结果与《2021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中的多指标评价方法的结果一致性较好,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评价方法具有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郑国臣  官涤  刘崇  彭菲  李娜 《东北水利水电》2013,31(8):21-22,72
系统论述了水华蓝藻的生态、毒性等研究概况及水华发生机理等。综述了生物因子以及非生物因子对蓝藻群体形成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蓝藻水华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生物措施治理新立城水库蓝藻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新立城水库水质情况分析,提出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集合,利用加大鲢、鳙鱼投放量来治理水库蓝藻大规模爆发的可行性,并制定水库遏制蓝藻爆发的鲢、鳙阀值为10g/m3.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以下简称潘大水库)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大面积暴发蓝藻,水环境问题突出。总结了潘大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前后蓝藻暴发的特点,分析了潘大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对网箱清理后潘大水库蓝藻暴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水生植物浮床与滤食性鱼类相结合的生物调控方法来抑制蓝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人与自然共生",这是在考虑我国国情基础上创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与过去的"共存""和谐"有实质性差异。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水、土、气、生(生物)等生态环境构成了较大的胁迫和危害。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就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并不断提高其政治站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红线、三区三限、国土  相似文献   

16.
太湖湖区“黑水团”成因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跟踪观测太湖湖区"黑水团"形成过程,在室内对蓝藻死亡过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①"黑水团"形成过程中,溶解氧迅速降低,最低值可为零,氨氮、化学需氧量均高于常值,发生剧烈的藻体分解矿化过程;②2008年太湖竺山湖湾及附近出现的"黑水团"与2007年引发无锡自来水供水危机的贡湖水源地"黑水团"特征基本一致;③蓝藻大规模聚集并堆积、死亡,在温度较高、风力较小、气压较低、复氧能力弱的条件下,蓝藻死亡后分解释放产生挥发性硫化物、二甲基三硫等硫醚类物质,硫化物与底泥中的重金属化合而形成致黑物质,在吸附凝聚过程中受湖泊风浪及水动力条件影响,悬浮而成"黑水团"。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藻类的数量、尺寸及潜在的毒性都在不断地增加。而气候变化、农业污染及水产养殖成为其频发的主要原因。其中,气候变化和多变的气候模式是影响藻类尺寸及蔓延的关键因素。美国伊利湖爆发大规模藻华,水面被数十亿单细胞藻类所覆盖。这为俄亥俄州托莱多市的居民敲响了警钟:即使是最微小的生物,也能够使人们的现代生活陷入停滞。伊利湖两座水处理厂发现,由于蓝藻(又称为蓝绿藻)泛滥,湖水中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重要议题,直面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适应人民群众期待良好生存环境的愿望,体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发展眼光。生态通常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大金钟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治理并维护运行了1年的大金钟水库进行5次采样实验,研究经修复后的水库中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并运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浮游植物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温降低,喜暖性的蓝藻数量急剧减少,与水温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986,p<0.05);其他藻类因不再受蓝藻抑制,数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硅藻和绿藻代替蓝藻...  相似文献   

20.
为加快太湖消除蓝藻暴发的步伐,设计出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本文介绍了利用太湖大数据数模治理太湖蓝藻暴发整体思路。提出用水量水质数模分析各阶段水质改善趋势和能够达到的最终水质目标;结合修复湿地的实践建立完善湿地数模;在水量水质、湿地数模的基础上建立蓝藻数模消除蓝藻暴发。以梅梁湖为例进行消除富营养化和蓝藻暴发试验,结合梅梁湖治理实践建立梅梁湖蓝藻数模试点,并为太湖其他水域建立数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