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宁地球化学场研究,是根据辽宁全域41种元素丰度及各种地球化学参数,论述了辽宁不同地质时代和构造分区表壳岩石元素分配特点,指出了辽宁重要成矿元素的高值时代;建立了辽宁早前寒武纪变质岩、超变质岩,全域沉积岩,火成岩不同岩类的主元素地球化学模型和元素富集型式;并对Au、Pb、Zn、B等主要成矿元素的分布、分配以及与有关元素的相关特征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成矿元素的主要载体岩石和高值地质单元。根据大地构造分区、元素组合,将辽宁全域划分为4个地球化学省,11个地球化学区,35个地球化学分区。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元素含量的高低和元素存在的形态变化从根本上受控于自然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地质背景对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贡献度在区域上具有决定意义,不同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别。不同的地貌景观是由不同的地质作用形成,从而形成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成果基础上,根据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研究成果,结合与典型元素组合、地貌、地质特征把河套地区划分为9个地球化学分区,并进一步划分为13个地球化学亚区。通过地球化学分区,为河套地区的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盐渍土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资源、气象等因素控制。盐渍土的形成与水体地球化学作用等密切相关。根据盐渍土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规律、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将本区域划分成3个不同自然环境类型的地球化学分区和盐渍分区。为合理治理土壤盐渍化和系统规划农业布局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地球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自20世纪初期建立至60年代末的这一时期。上世纪初,随着大量岩层、岩石、矿物以及陨石等化学分析数据资料的积累,人们认识到化学元素是有规律地分布在岩层、岩石、矿物以及陨石的。应阐明元素在地壳及其组成岩石和矿物中的分布和分配规律的需要,从而诞生了地球化学这一学科。任何学科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它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是它们由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决定的。第一阶段的地球化学是以“元素原子自然历史”的基本思想为特征,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也主要就是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及迁移历史,其研究对象基本是地壳中的元素原子。  相似文献   

5.
利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西部石板井地区1∶5万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出6个具有代表性
的因子,绘制出地球化学分区图及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讨论了各分区与其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依据分区结果,结合北山区域
成矿背景、工作区地质特征及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的孔雀石矿化点,确定了Cu-Zn分区是有利的成矿地段,并与志留系公婆泉组变
质安山岩有关,90%的孔雀石矿化点位于该分区中。通过对工作区进行地球化学分区,结合各分区中Cu元素含量的统计特征,绘
制了Boxplot对比图,分析Cu元素在各分区中的聚集特征,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找矿方向,确定了成矿有利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6.
在编制地球化学图时,决定性原则是岩石中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的形成和成矿作用过程密切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原则。成矿作用过程是成矿元素有方向性的迁移的局部情况,在有的条件下会导致成矿元素的富集。在岩石圈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中,包含着金属总量的99‰以上,这种地球化学背景资料的分析表明,成矿元素在地壳矿物质中的分布特点是很复杂的,它取决于化学元素的特性(迁移的内因)和成矿环境的特征(迁移的外因)。迁移内因和外因的总合不仅决定了元素的含量水平和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7.
宾川-丽江地区二叠纪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宾川-丽江地区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阐述了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岩浆活动特征.认为研究区玄武岩可划分为高镁、低镁和过渡3个系列火山岩,其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呈现递变性,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为板内拉张玄武岩.同时运用现代岩石成因理论探讨了玄武岩的地幔源区特征、岩浆过程及可能的形成机制.运用多个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确定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拉张环境,与地幔柱活动有关.起源于地幔柱的岩浆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经历不同程度的壳源混染,形成系列玄武岩.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右玉县小南山汉诺坝组玄武岩进行了地层、岩石学、岩浆喷发及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和总结,采用了目前较为前缘的地学理论,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入手,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玄武岩成因及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浙江省及各地层分区的表层岩石41种元素 (含氧化物 )地球化学丰度 ;全省及浙西北、浙东南地层区的43种元素 (含氧化物 )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丰度 ;全省11个构造分区15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离差及异常下限值。并详细的介绍了样品的采集、分析测试方法和质量 ,以及丰度值的计算方法等 ,从而为浙江省勘查地球化学异常研究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相同含量的元素在不同理化性质(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等)的土壤中,可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从而影响元素的转化和作物对元素的吸收。本文通过分析土壤与农作物介质中元素的生态地球化学效应,对根系土-玉米籽实、根系土-小麦籽实之间元素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有机质、酸碱度与土壤中各元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成果对于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资料在农业营养施肥、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区域化探成果,论述和探讨了37种元素在辽宁省全域及各地质子区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与分配特征及省内7种类Au、Cu、Pb、Zn典型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景观地球化学标型元素是Al(强烈富集)和Ca(大量流失),出露地表的岩石以遭受化学风化作用为主;组成重砂矿物的微量元素(亲铜和亲铁元素)在水系沉积物中趋于富集;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是Au、Cu、Pb、Zn、B元素最重要的矿源层,蓟县纪地层富含Au、As、Sb、Bi等元素,是寻找浸染型金矿的有利层位;排由楼金矿区元素组合特征与太古界相似,该区可能一直处于相对封闭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Au的原始浓集程度、区域浓集程度、Au与有关元素的相关关系、金矿围岩类型分析等方面,研究了辽宁结晶基底Au的分布特征。辽宁结晶基底Au相对富集,麻粒岩、石英片岩、浅粒岩—变粒岩、花岗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为Au的主要载体岩石。赋矿岩石以超变质岩类、片岩类和片麻岩类为主。建平台拱区、营口—宽甸台拱区、铁岭—靖宇台拱区和山海关台拱区等构造单元的小塔子沟组、通什村组、大营子组、石棚子组、城子坦组、盖县组和大石桥组等为可能的主要赋矿岩层。主要变质岩石中Au与有关元素的相关性均呈局部性或局域性,无统一的相关模式。Au浓集程度较高、变异系数较大,后期叠加作用较强(叠加强度系数较大),是形成金矿的区域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1 Regional geologyThere are a series of lead -- zinc deposits in theLiao-ji paleo-rift, for exarnple, the Kumduk Pb -- Zndeposit of Korea, the Huanggoushan Pb -- Zn depositof Jilin Province, the Qingchengzi Pb -- Zn dePOsitand Beiwagou Pb -- Zn deposit of…  相似文献   

14.
辽宁宽甸北部早元古宙铅锌矿位于辽东青城子—吉林荒沟山—朝鲜检德铅锌矿带上。赋存于辽东优、冒地槽的过渡带,靠近优地槽一侧的碳酸盐岩建造中。矿体受岩相、岩性控制明显,属层控矿床。吕梁构造旋回的变质变形作用对矿带的改造不明显。矿带的同位素特征表明,张家堡子铅锌矿形成于封闭盆地环境,矿质来源于大陆边缘深部液态矿源层;而高丽墓子铅锌矿带则形成于正常海洋环境,表现了明显的原始沉积矿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有效的地球化学评价指标,对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2号脉和13号脉矿石和围岩进行了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金矿化的最佳指示元素为:Au、Te、Ag、Bi、Pb、Se、Mo、Cu、As、Sb,且存在矿化分带现象。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深部石英脉矿石的稀土元素含量高,没有明显的Eu异常;而地表含矿石英脉的稀土元素含量低,有较明显的Eu正异常。这些特征可以为该区寻找哈达门沟式金矿提供找矿指标。   相似文献   

16.
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以剥蚀残余状分布在渤海湾盆地之下,在已发现油气的部位均发现浅层侵入岩。通过侵入岩产状、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等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发现侵入岩主要为富二氧化硅、钠、钾和镁的闪长玢岩以及贫二氧化硅和钠、富钾和镁的煌斑岩,它们与鲁西隆起同层位侵入岩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认为它们是侏罗纪断陷形成初期上地幔物质上涌、沿深大断裂侵入形成的,以富钾偏碱性或偏中性两种岩浆侵入在煤系烃源岩中。研究还发现,煤系地层中的这些侵入体规模不大,对烃源岩的烘烤作用范围不超过侵入体的厚度,对整体的煤系生烃演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Carbonates and clastic rocks are well developed in the second - order basins of an Paleoproterozoic aulacogen in the northern Kuandian area, Liaoning Province. The carbonates consist of two parts,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carbonate formations. The clastic rocks occured between the two formations. Two Pb- Zn ore belts exist in both of upper and lower carbonate formations and are called B and A - belt respectively. Several tens of Pb - Zn ore bodies are found in A - belt. Some Pb - Zn ore bodies are apparent in vertical zoning in a sequence of Fe - Zn - Pb - Ba from the lower to the upper.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ore components in the A- belt was exhalated from the liquid source bed deeply and was precipitated in a closed second - order basins. While those in the B - belt was derived from the upper crust and was deposited in a normal oceanic enviornment. The second - order basins in Liaodong - Ji' nan - North Korean Peninsular aulacogen at the margin of the Archean craton are promising sites for looking for the deposits formed by exhalation of the liquid source bed deeply under crust.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内蒙古扎赉特旗哈拉街吐铜多金属矿区进行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扫面工作,对Mo、Cu、Pb、Zn、Ag、Cr、Ni、Sn、Sb、As等元素数据进行元素的含量特征参数、概率分布特征、蚀变与矿化叠加系数、元素间相关关系和聚类群组等特征统计并绘制异常图,研究了矿区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特征。根据地球化学异常分类的一般准则,综合考虑地球化学异常的规模、形态、异常的强度、分带性、异常元素的组合及异常所处的成矿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圈出乙级异常3个(I号、III号、V号异常区),丙级异常区2个(II号、IV号异常区)。  相似文献   

19.
Ningwu Basin is one of the Mesozoic continental volcanic basin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Longwangshan,dawangshan,Gushan and Niangniangshan formations,as well as the homologous subvolcanic rocks or small intrusions,are developed from old to new in the Ningwu Basin.Zircon U-Pb dating results show the latialite phonolite of Niangniangshan Formation was erupted at 128±1 Ma(i.e.,Early Cretaceous).The latialite phonolite contains moderate SiO2 contents(57.28%-60.96%)with high Na 2O+K 2O contents,belonging to shoshonite series.The samples have high REE contents,and display right-inclin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 in some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e.g.,LILEs,Rb,K),and depletion in some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e.g.,HFSEs,Nb,Ta,Ti).All volcanic samples have relatively depleted Nd isotopic compositions(ISr=0.707197--0.707878;εNd(t)=-0.5--0.9),indicating no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lower crust of Yangtze plate,but a drift trend towards the EMII.The geochemical data suggest that the Early Cretaceous latialite phonolite was deriv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an enriched lithospheric mantle metasomatized by subduction-related fluids in an arc-related setting.Based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geochemic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volcanic rock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ctonic system within the study area changed from a subduction-related compression to 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early Early Cretaceous,which was caused by the ridg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Oce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