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较于体外放射治疗,后装放射治疗有其独特的剂量优势,在放射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国开展后装放射治疗的单位不断增加,但是后装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本指南在前期指南《后装治疗机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基础上,针对后装治疗流程中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并结合了临床的实际情况,对后装治疗设备和流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进行了介绍。由于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体外放射治疗结合后装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标准模式,也占所有后装治疗患者的80%以上。因此本指南以宫颈癌患者的后装治疗流程为例,其他部位后装治疗流程的质量控制可参照其执行。  相似文献   

2.
对于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放射治疗后使用肿瘤电场治疗联合替莫唑胺, 是目前的标准方案之一。近来, 肿瘤电场治疗由于其能够延迟DNA修复和增加DNA复制压力的特性, 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同步放射治疗, 并在一些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了一定疗效, 但关于其理论基础、对放疗剂量的影响、实际临床操作、患者获益、安全性等一直存在争议, 缺乏一致性的共识。本文就上述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3.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是一种先进的肿瘤精准放疗方法。在BNCT中先利用硼携带剂使10B在肿瘤细胞内靶向富集, 然后利用热中子束照射肿瘤, 基于热中子和10B的核裂变反应释放的α粒子和7Li粒子杀伤肿瘤细胞。与常规放疗相比, BNCT具有生物学效应高、靶向精准、正常组织损伤小和治疗次数少等特点。本文将对近年BNCT的临床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手段, 放疗后出现阴道损伤是不可避免的, 而以往临床上对急性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治疗及预防关注较少。本文对宫颈癌放疗后急性阴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治疗及其预防的研究结果及进展做一综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中减少阴道损伤、更好地完成放疗疗程、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肿瘤相关疲劳(CRF)是与肿瘤及肿瘤治疗相关的一种症状。放疗过程中CRF的发病率很高, 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尽管目前有关CRF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放疗导致CRF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系统性干预措施也不完善。本文从放疗导致CRF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晚期食管癌在所有食管癌病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目前指南推荐的治疗模式为系统治疗。放疗作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临床应用广泛。回顾性分析和小样本前瞻性研究显示, 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 放疗与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均有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症状和延长生存时间的优势。因此, 更好地发挥放疗对食管癌的快速起效、持久控制和激发新抗原等方面的优势是重要的临床课题。本文就如何优化晚期食管癌的治疗策略, 综述了寡转移性食管癌、多发转移性食管癌的放疗策略及放疗适宜人群的筛选方法, 为提升放疗在晚期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辅助治疗尤其是新辅助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癌的术前标准治疗, 但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近年来,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免疫治疗方面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在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基础上联合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增加手术完全切除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食管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放化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放疗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肿瘤可以诱发更强的远隔效应, 抑制非照射野内肿瘤的生长, 但临床上远隔效应的发生非常少见且不可预测, 需要深入研究远隔效应复杂的分子机制。据报道, 一些新的因素参与了辐射诱导远隔效应的调节, 但其分子机制还未被充分描述。本文就巨噬细胞、肿瘤引流淋巴结、p53和外泌体参与的远隔效应机制进行综述, 为开发更有效的肿瘤放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放疗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有效的全身治疗的前提下, 筛选出可能从局部放射治疗中获益的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及改善生活质量, 并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而且免疫治疗在晚期食管癌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治疗的疗效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10.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能有效杀死癌细胞, 提高患者存活率。然而, 肿瘤细胞放疗抗性的产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放射治疗的疗效, 对其抵抗机制及疗法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肿瘤放疗敏感性之间关系密切, 其机制涉及脂质活性氧堆积、谷胱甘肽代谢及铁代谢等。并且有报道指出铁死亡诱导剂可有效协同放疗增敏, 进一步促进肿瘤预后。本文围绕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以期为基于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试验及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化疗转化治疗在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与最终结果(SEER)18肿瘤数据库中筛选2010-2016年接受放化疗或放化疗后手术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298例, 根据放化疗后是否手术将患者分为转化治疗组(放化疗后手术)(83例)和放化疗组(215例)。采用R语言对两组患者行1∶1倾向性匹配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种族、T分期、G分期、病理类型、N分期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比较匹配前后两组肿瘤特异性生存与总生存(OS)。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转化治疗组和放化疗组患者匹配前性别、种族、G分期、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患者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匹配后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前, 转化治疗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23个月, 1、2、3、5年OS率分别为68.9%、42.9%、24.7%、19.8%, 1、2、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8.9%、45.0%、28.0%、2...  相似文献   

12.
13.
卷首语题录     
律回春渐, 新元肇启。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肿瘤研究与临床》编辑部向全国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向长期以来关心、指导、帮助和支持本刊成长的各级领导、各位编委、广大作者和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4.
单细胞测序(SCS)针对单个细胞的遗传信息进行测序, 能更好地认识细胞之间的差异, 揭示每种细胞类型独特的变化。在单细胞水平上对细胞亚群进行特异性分析, 对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细胞进行较精准的评估, 从而揭示分子成分的复杂性以及与非恶性组织中相应成分的区别。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 部分病理学分型不明、病因不清、预后不良。SCS技术有助于阐明淋巴瘤分子发生机制、病理分型并指导临床。文章就SCS及其在淋巴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在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放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 已成为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 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在肺癌影像的诊疗中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对影像进行整理、汇总可以得到影像数据库, 应用于临床工作及科研。本文针对人工智能辅助肺癌放疗的影像数据库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肺癌人工智能放疗影像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原发灶不明肿瘤是经充分检查和评估后无法明确原发灶的转移性肿瘤。原发灶不明肿瘤因起源组织不明, 以经验性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 中位生存时间<1年。基于基因表达谱的检测方法较免疫组织化学提高了肿瘤起源组织检出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但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尚存在争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泛癌种抗肿瘤药物的获批改善了原发灶不明肿瘤患者的预后, 基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指导下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因原发灶不明肿瘤高度的异质性和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 篮式试验更加适合应用于原发灶不明肿瘤患者的临床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17.
肥胖是多种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 在肥胖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脂肪因子通过其各自的信号通路发挥着促癌或抑癌作用。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质量或者靶向脂肪因子及其受体, 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方向, 但目前多数因子还处于基础研究及临床前研究阶段, 有关各种脂肪因子促癌或抑癌的分子机制还待进一步探索, 同时双重抑制剂及联合疗法是未来脂肪因子用于肿瘤治疗的重点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8.
放射治疗广泛应用于原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传统观念认为, 放疗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是基于电离辐射对DNA直接或间接的破坏。近年来, 电离辐射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在其抗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备受关注, 取得诸多进展。其中,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通路被认为是关键调控枢纽之一。cGAS是一种细胞质DNA感受器, 可与肿瘤来源的双链DNA结合, 并激活下游的STING, 从而激活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针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本文重点总结cGAS-STING通路在放疗免疫效应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在机制, 并探讨靶向cGAS-STING通路在放疗增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抗凋亡蛋白bcl-2是内在凋亡途径的关键调节因子, 常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 靶向该凋亡途径的小分子抑制剂维奈克拉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中显示出很好的疗效。对于高龄或因合并疾病不适合接受强诱导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也能显著改善其生存和预后, 但在维奈克拉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逐渐出现耐药, 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文章就维奈克拉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治疗进展及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亚型, 采用既往传统方案治疗的患者预后极差, 如何更好地判断PCNSL预后和提高疗效是临床难点。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公布了多项关于PCNSL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影像学检查、基因测序、靶向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等。文章对第64届ASH年会报道的PCNSL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