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跟腱延长术或胫前肌腱外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分别行常规手术治疗和手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onseti优良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正位跟距角、侧位跟距角、双踝角均较低,距跖角较高,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马蹄内翻足影像学指标均有所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位跟距角、侧位跟距角、双踝角水平和距跖角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予以跟腱延长术或胫前肌腱外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可优化治疗效果,矫正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情景游戏干预对马蹄内翻足Ponseti法畸形矫治患儿依从性及畸形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年4月—2019年4月130例采用Ponseti法进行畸形矫治的马蹄内翻足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匹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情景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石膏支具穿戴执行依从性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游戏干预提升了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石膏支具穿戴执行依从性,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产骨外固定器联合跟骨截骨术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跟骨截骨术治疗,术后常规组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试验组患者采用国产骨外固定器llizarov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背伸、跖屈主动活动度,并比较临床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畸形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AOFAS踝-后足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试验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背伸、跖屈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术前,试验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背伸、跖屈主动活动度明显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随访期间无畸形复发,常规组患者有2例畸形复发。结论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实施国产骨外固定器联合跟骨截骨术,可明显改善足部功能及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畸形复发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onseti法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两院就诊的100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Ilizarov技术逐渐牵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观察组应用Ponseti法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评分系统(ICFSG)评分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观察组治疗后ICFS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结论】Ponseti法和Ilizarov技术联合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佳,能有效改善ICFSG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马哈系统管理模式下的精细化护理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应激反应、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1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 精细化护理)和观察组(59例, 奥马哈系统管理模式下的精细化护理),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手术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法<7分、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氧化应激反应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法<7分以及转NICU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1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9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的综合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6例行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提高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岁以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50例和正常健康儿童20例,应用Pirani评分方法评估足畸形,PDMS-2测定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用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irani评分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F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1-11个月的患儿,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低于FMQ,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GMQ、FMQ、TMQ在不同类型、不同性别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FMQ在不同年龄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GMQ、FMQ、TMQ和Pirani评分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能区分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正常与否,但不能有效地反映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追踪式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体质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产科建档的10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追踪式个体化营养干预, 两组均干预至分娩。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体质量、体重指数(BMI)差值绝对值、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变化百分比(GVP)〕、营养行为、自护能力〔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SMQ)〕, 随访至分娩记录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前后观察组体质量、BMI差值绝对值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1 w, 观察组FBG、HbA1c、GVP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营养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DSMQ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早产、新生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
谢钻玲  周丽  顾菁 《新医学》2012,43(7):508-510
目的:探讨HBV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15例住院GDM产妇为研究组,分为合并HBV感染的GDM产妇组(A组)和无合并HBV感染的GDM产妇组(B组),随机选取同期的215名正常产妇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A、B组产妇的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巨大儿的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A、B组间上述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产妇的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B组及正常对照组的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胎龄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A、B组的产后出血量均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A、B组间的胎龄、新生儿体质量、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产妇的妊娠并发症明显增多,但肝功能正常的HBV感染不会对GDM产妇的妊娠结局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胎膜早破孕妇行期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100例, 按照双盲随机的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期待治疗, 对照组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 护理时间30 d, 观察孕妇期待治疗的保胎时长, 最终的分娩方式, 护理期间负性情绪情况、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最终的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 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胎时间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方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有围生期并发症病例出现,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胎儿窘迫1例、窒息0例、胆红素血症3例、宫内感染3例、颅内出血1例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膜早破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临床检验指标、功能锻炼指导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6例, 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57例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49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体温、脉搏、呼吸〕、功能锻炼指导依从性、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围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 d的WBC、体温、脉搏频率均升高, 而呼吸频率降低, 观察组术后1 d的WBC、体温、脉搏均低于对照组, 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锻炼指导依从性为98.25%, 高于对照组的8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两组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两组HSS、ADL评分均上升,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和对照组(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各26例。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跟骨及踝-后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长度均增大,跟骨宽度均减小(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的功能和自主活动、最大步行距离、步行困难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均能有效促进跟骨骨折患者跟骨及踝-后足功能恢复,但采用微创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武玥兴  何其濂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7):2533-2536+2542
目的 探讨肘后弧形切口与肘前横切口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法分为肘后弧形切口组(33例)和肘前横切口组(40例)。记录两组术中断口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周改良肘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分、临床恢复优良率及随访3个月并发症及后遗畸形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前横切口组断口显露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肘后弧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6周改良肘关节HSS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肘前横切口组高于肘后弧形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前横切口组临床恢复优良率(90.0%)高于肘后弧形切口组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肘后弧形切口组出现2例肘内翻畸形。肘前横切口组出现1例肘内翻畸形,两组后遗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前横切口组并发症发生率(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有限矫形手术与单纯Ilizarov技术在治疗青少年Ⅲ度马蹄内翻足畸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Ⅲ度马蹄内翻足畸形青少年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有限矫形手术组(35例)和单纯Ilizarov技术组(32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按照ICFSG评分标准进行术后足恢复评分,并比较分析2组患者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和肌力不平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手术组与单纯Ilizarov技术组患者在治疗后的ICFSG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手术组患者术后足恢复的优良率为91.89%,显著高于单纯Ilizarov技术组的75.00%(P0.05)。联合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单纯Ilizarov技术组的18.75%(P0.05)。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有限矫形手术与单纯Ilizarov技术相比,能有效提高青少年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恢复的优良率,且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包括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未经治疗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反复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对该类患儿的治疗目前仍非常棘手.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以提高畸形效果.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对象1990/2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共收治儿童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3例、未经任何治疗10岁以上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复发6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足畸形僵硬和短足畸形.方法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1例12足.先行跟腱延长和足后路松解,再在胫骨中下1/3处、跟骨及1~5跖骨骨干多平面贯穿张力细克氏针或橄榄针,分别固定于环形、半环形及马蹄形骨外固定器上,并通过多根螺纹杆相互连接成三维立体的骨外固定装置.通过对骨外固定装置各部件间距进行延长、压缩和旋转等调节,以及舟、骰骨的截骨延长,从而矫正畸形足的跖屈、内翻、内收及短足畸形.主要观察指标全部11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5年.随访主要观察足的形态、距小腿(踝)关节活动度、畸形矫正度等指标.结果按Garceau临床疗效分级标准评定优5例6足,良4例4足,可2例2足,优良率达83.3%.有2例2足遗留轻度前足内收畸形,4例4足有较明显的跗骨间关节僵硬,但其步态和负重力线均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疗效好,副作用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心理行为干预结合父母小组培训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智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24例ADHD,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简答随机分为两组, 联合组(62例)应用心理行为干预结合父母小组培训进行治疗, 对照组(62例)应用父母小组培训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患儿治疗依从性、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评分以及注意力集中时间。结果联合组治疗总依从性率为95.16%, 高于对照组的80.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加工速度均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加工速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联合组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加工速度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注意力集中时间均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onseti技术治疗不同年龄段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远期效果。方法前瞻性将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按年龄分为A组(患儿年龄6个月)36例56足与B组(患儿年龄6个月)62例94足。所有患儿均随访3年,记录随访情况、治疗前后Dimedio分型、石膏矫形次数、跟腱切断手术率及复发率。结果本次研究对98例(246足)患儿随访3年,A组失访6例(10足),B组失访6例(8足);失访率为12.24%。两组足骨发育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石膏矫形次数、跟腱切断手术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nseti技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远期疗效较好,复发率低,最佳治疗年龄段为6个月内,年龄6个月的患儿虽也可达到满意疗效,但石膏矫形次数及跟腱切断手术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护理风险因素评估指导下的护理措施预防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前,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观察组护理技能、主动沟通、安全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压力性损伤、输血异常反应、窒息、坠床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10%(1/91), 低于对照组的8.79%(8/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缪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对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clubfoot,CCF)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关系。方法:对15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及对照组5例非神经、肌肉及胶原病死亡小儿,足内侧及小腿前外侧深筋膜进行电镜观察、分析。结果: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深筋膜超微结构变化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增多,细胞体积增大,胶原纤维较粗,排列致密、整齐。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细胞外基质的改变符合组织器官纤维化及一般瘢痕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故认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能由足内侧深筋膜纤维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背景: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包括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未经治疗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反复手术治疗失败的病例,对该类患儿的治疗目前仍非常棘手。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以提高畸形效果。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对象:1990/2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共收治儿童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3例、未经任何治疗10岁以上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术后复发6例,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足畸形僵硬和短足畸形。方法: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11例12足。先行跟腱延长和足后路松解,再在胫骨中下1/3处、跟骨及1~5跖骨骨干多平面贯穿张力细克氏针或橄榄针,分别固定于环形、半环形及马蹄形骨外固定器上,并通过多根螺纹杆相互连接成三维立体的骨外固定装置。通过对骨外固定装置各部件间距进行延长、压缩和旋转等调节,以及舟、骰骨的截骨延长,从而矫正畸形足的跖屈、内翻、内收及短足畸形。主要观察指标:全部&;#16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4.5年。随访主要观察足的形态、距小腿(踝)关节活动度、畸形矫正度等指标。结果:按Garceau临床疗效分级标准评定:优5例6足,良4例4足,可2例2足,优良率达83.3%。有2例2足遗留轻度前足内收畸形,4例4足有较明显的跗骨间关节僵硬,但其步态和负重力线均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疗效好,副作用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