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武》2010,(6):20-21
问:尽管李小龙现象存在争议,但是一个人风光一世并且逝后依然不减其巨大的影响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截拳道实践热已经有很大的降温了,即使是明星云集的《李小龙传奇》也未能给截拳道注入活力,很有些强弩之末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一代宗师李小龙(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旅居美国十二年,创立截拳道、驰名武坛,但生平所收弟子并不多,门徒中真正出类拔萃者不过区区数人。特别是60年代中期以后,凡事追求完美的李小龙,对前来求学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淘汰了一批他认为不合要求或不合练武的人。李小龙很注重学生的素质,更不提倡搞商业化的截拳道,因此极少数接受李小龙亲自指导者,便成为其门下弟子中的翘楚。  相似文献   

3.
李小龙英年早逝,截拳道在他死之前的后期发展也最不为人们所理解。大多数人根据李小龙的居住地来划分他的发展阶段,他们认为李小龙最初练的是咏春拳,然后在西雅图将其改进为振藩功夫,并在奥克兰进一步发展成为振藩拳道,直到后来在洛杉矶创立截拳道。其他人通过一些武术派别对他的影响来注意其发展变化,这些武术种类有咏春拳、西洋拳击、西洋剑术等等。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些发展阶段并非能够被清楚地划分。因为振藩截拳道中的特定发展是逐渐发生的,而且不同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互重叠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李小龙文化现象的兴起,关于李小龙截拳道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在国际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振藩学。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论述李小龙创立和传播截拳道对中国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的贡献和启示。研究结果认为:李小龙截拳道的创立与传播为中国武术在破除门派观念的思想禁锢,促进中国武术重新正视实战和技术创新以及带动中国武术走上国际化推广道路等方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文章同时认为:截拳道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中国武术的现代传承、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1967年的一天,洛杉矶唐人街振藩国术馆,一众截拳道弟子穿戴着那个年代极其罕见的护具,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全接触对抗训练。这时,李小龙带着奥克兰助教级弟子严镜海进来,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训练结束,李小龙微笑着走向弟子李恺,拍拍他的肩膀,说:“嘿!你知道镜海怎么评价你吗?他说:‘小龙,那家伙已经真正掌握截拳道了。’”四十多年后,湖南娄底,在一次截拳道私教课后,当李恺师父对两位笔者绘声绘色地回忆起那件当年往事时,师父那满脸洋溢着自豪的开心笑容,让人仿佛能穿越到当年现场,即时分享到师父那时那刻那份由衷的喜悦。事实上,在洛杉矶振藩国术馆,李恺师父是他的师兄弟们公认的实战高手,无规则节奏的掌控者,也是对于截拳道阴阳哲理最有领悟和研究的龙的传人。李小龙当年曾明确指出截拳道是“从传统武术中解放出来的”“中国拳道”(TAO OF CHINESE GONG FU),虽然创立至今已有56年历史,但因各种原因,大众对于截拳道,仍然雾里看花,众说纷纭,甚至有些人以讹传讹,将截拳道视为纯粹西化的现代搏击术。对此,作为李小龙宗师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截拳道亲传弟子、一代拳王、武术家兼科学家、中医药学博士,李恺师父生前曾...  相似文献   

6.
自李小龙于1967年7月正式确立截拳道以来,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经由其第一代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的努力,截拳道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逐渐演变成了两个大的发展方向:一个是以黄锦铭师傅为代表的原始截拳道,一个则是以本文作者为代表的截拳道概念。前者所传授的技术是经过李小龙研究和改进的技术,后者则主要是在截拳道创立初期的技术上,辅以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武技一同传授。虽然在技术的传授内容以及发展途径上稍有不同,但终究的归属却是一致的,即均为求得自我的认知与解放。本文仅以概念派学说的角度对截拳道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7.
李小龙夫人琳达·李·卡德威尔女士为中国资深振藩截拳道专家、李小龙门下振藩截拳道首位中国传人、本刊“李小龙网站”栏目主持陈琦平先生题辞,以表彰和鼓励他多年来在研究、传播与弘扬振藩截拳道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陈琦平成为我国获此殊荣 的第一人。题辞: 琦平惠存: 最美好的祝愿! 琳达·李·卡德威尔 (签名) 图照: 1964年琳达(右一)与丈夫李小龙(中)、李小龙助教大弟子木村武之(左一)在西雅图练习三节棍进枪。李小龙夫人琳达为中国振藩截拳道专家题辞  相似文献   

8.
唐龙  鲁云 《中华武术》2004,(12):12-13
在截拳道创立前的60年代中期,李小龙对中国传统武术器械的掌握已很丰富。他尤其钟爱长、短棍法与枪术。我们从今天保留下来的当时的照片和纪录影片中都可以看到李小龙练习三节棍、长枪等的风采,小龙还将这些中国传统武术器械,传授给门下杰出弟子,如木村武之、伊鲁山度等。  相似文献   

9.
李小龙截拳道思想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龙堪称功夫哲学大师。如果我们单纯地把“李三脚”、“蔽目粘手”、“寸劲拳”等绝技视为截拳道,甚至望文生义,简单诠释截拳道为潜步接近或半路拦截的一种武道的话,我们就根本不了解李小龙,更不了解李小龙之所以博采众家之长,经过长年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而创立截拳道的初衷。 李小龙是这样的人:只要认为有用的东西就吸收过来,并不断发展更新的一种方法、思想和概念。如果我们沿着李小龙成长的足迹进行透视,会惊奇地发现,李小龙截拳道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把“一定之规”的东西加以深化和提炼,从中抽出更精辟的而社会又更容易接受的东西,舍去一切冗长的论述,把广阔的思维空间留给了后人。这种截拳道不仅仅限于武术方面,同时也是我们人生的指导思想。那么,截拳道思想能冲出众多技击流派的荫庇,而闪闪发光,其奥秘何在呢? 1、战而胜之 就李小龙的体魄和动作,并不见有什么惊人之处。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一切事物的必然规律,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只有发展才能生存,只有发展才能进步、提高。截拳道虽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道之一,但是也一样面临如何发展、繁荣的问题。我这里说的发展,一方面指截拳道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指截拳道的推广传播。笔者学习截拳道多年,收集了不少关于李小龙的资料,在对截拳道本身及其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为截拳道的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撷敢的五组一招制敌的技击方法.都是振藩截拳道的自卫术精华。全部由李小龙本人与他最杰出的门徒共同示范。其中,“振藩拳法”一组动作技术照摄于1963年.示范:李小龙、李小龙振藩拳法大弟子木村武之;“截拳道”部分的四组动作照摄于1967年和1968年,示范:李小龙、李小龙截拳道两大顶峰门徒伊鲁山度、黄锦铭。  相似文献   

12.
廖志武 《精武》2006,(10):45-45
翻开2004年11期《精武》的俱乐部,我被许德林先生的一篇短文《读〈我眼中的李小龙〉有感》所吸引。许德林先生在文中对《我眼中的李小龙》一文的作者张先生关于李小龙截拳道武学体系的观点甚为不满,甚至一笔抹杀了张先生该文的价值,称张先生此文只有“抛砖引玉”四个字是正确的,维护李小龙截拳道正统地位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与张先生素不相识,但是对于李小龙截拳道的看法与张先生较为一致,有必要站出来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13.
三、李小龙对世界武坛的启示与影响 李小龙在他短暂的三十余年生涯中,用他创立的武道思想和截拳道,不仅有力地冲击了武术界的传统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世界武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按:风间健,当代日本武道家,著名截拳道研究家。十七岁获日本空手道冠军,并拥有少林寺拳法三段、剑道四段、柔道五段等资格。1972年经友人介绍,与正在拍摄《猛龙过江》的李小龙相识并交流武艺,此后一生倾心追随李小龙的武艺之道,并在日本著书立说、出版录影带,广泛推介李小龙其人以及他所创立的截拳道,凡二十余载,成果甚丰。由风间氏所编纂的《截拳道入门》一书的中译本在我国港台及大陆地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本文为风问健在1973年所写的追忆李小龙的怀念文章,这里特别推介给我国读者,以便帮助大家多侧面、多角度地深入了解截…  相似文献   

15.
李小龙,武术家、功夫影星,短短几年时间通过创立截拳道与拍摄功夫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功夫热,并为中国武术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认为李小龙在武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截拳道所提倡的武术技能对当今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按:美国“振藩截拳道会”成立于1996年1月,它由李小龙遗孀琳达女士,女儿李香凝以及木村武之、黄锦铭、李恺、理查德·巴斯蒂罗等十三位李小龙门下的顶峰门徒共同发起,是一个旨在传播、发展与宏扬李小龙所创立的振藩截拳道的、非赢利性的世界性武术组织。该组织成立近四年来,整理出版李小龙笔记  相似文献   

17.
编译者的话:截拳道到底是什么?在截拳道界一直争论不休。很多人认为截拳道只有概念,只要在概念上理解之后就能够掌握截拳道的神髓,并进行截拳道教授了。但果真如此吗?经过李小龙多年来不断研究与发展所得出的截拳道仅仅是个概念吗?如果不仪仅是概念的话,那么它到底又是什么呢?而修习截拳道,到底又意味着怎样一个过程?凡此种种,黄锦铭师傅会在下文中给大家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18.
陈剑 《精武》2007,(2):20-21
笔者的这个文章题目虽然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但请反思一下,今天的截拳道怎么能仍然停留在李小龙初创时的水平上呢?所以,笔者冒天下之大不韪,谈谈数年来研习截拳道和其它武道后的一些改革截拳道的观点。本文先叙述在训练体系和技术体系方面的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19.
刘岩  唐龙 《中华武术》2000,(7):50-51
本文为截拳道日本首席传人中村赖访谈录,记述了他在李小龙精神的感召下如何从一名普通的“李小龙迷”成长为李小龙门下截拳道日本首席传人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一位李小龙的忠实信徒为追寻截拳道堂奥而付出的非凡努力,披露了截拳道传承中的奥秘,对于我国截拳道爱好者颇具启发性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截拳道是李小龙经过长年累月对不同拳种的研究和锻炼,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实战,博采众长而独创的新技击术。虽然李小龙认为其名称无刻意解释的必要,截拳道的技术和内容很广泛,但他在某一段时期,对截拳道的解释是:“截”的意思是潜步接近或半路拦截,“拳”的意思是拳法或风格,“道”则意味着路数或基本的方法。人们也称截拳道为截击的拳术。后来李小龙认为如此解释易使人们对截拳道的理解陷入刻板、僵化的认识之中,因为截击技术毕竟是其技术内容中的一种。所以他称“任何实用的技术都可称为截拳道”。尽管如此,从他的言行与技击风格中,可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