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儿童无泪香波的分类和发展趋势,详细阐述了儿童无泪配方的组成、清洁机理、配方设计原则、原料复配原则和配方合成方法。给出了配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能的测试和评估方法。配方综合考虑儿童皮肤特点和生理特点,通过复配技术,降低皮肤刺激性和配方成本。  相似文献   

2.
陆明  吕春绪 《火炸药学报》2002,25(2):9-11,46
建立了粉状铵梯油炸药配方设计及最优化的数学模型,给出了不同原材料条件下数学模型的计算配方,将计算配方与国内主要粉状铵梯油炸药的配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化妆品的美白原理。论述了美白化妆品的配方设计以及美白化妆品配方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美白化妆品配方原料的选择、剂型的选择以及配方的要求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洗涤剂、化妆品配方集锦》第二集共搜集配方323例,系国外最新配方。为便于读者使用方便,配方组份中的商品名均译为化学名。配方中介绍了制法、性能和使用方  相似文献   

5.
橡胶配方设计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配方设计和配方应用。并对配方中的一些配合剂的作用原理及作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铝粉粒径对HMX基温压炸药在密闭空间爆炸参数的影响,对铝粉中位径(D_(50))分别为2.7μm(配方1)、5.4μm(配方2)、23.8μm(配方3)和96.9μm(配方4)的HMX基温压炸药在球形爆炸罐进行了内爆试验,利用压力测试系统测得了爆炸后的反射波压力曲线,根据反射波超压峰值、冲量、准静态压力、准静态压力上升时间和压力衰减系数5个特征参数分析爆炸能量输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铝粉粒径的增加,反射波超压和冲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配方2的反射波超压和冲量最大,分别比配方1高13%和7.4%,比配方3高35.6%和16.8%,比配方4高47.8%和32.7%;配方2的准静态压力P_(QS)最高,分别比配方1高3.9%,比配方3高1.8%,比配方4高1.6%;准静态压力上升时间长短依次为: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压力衰减系数大小依次为:配方1配方2配方3配方4。表明铝粉粒径对反射波压力和准静态压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书讯     
《洗涤剂、化妆品配方集锦》第二集共搜集配方323例,系国外最新配方。为便于读者使用方便,配方组份中的商品名均译为化学名。配方中介绍了制法、性能和使用方法。本集锦可  相似文献   

8.
俞志桥 《杭州化工》2005,35(2):30-31
介绍了炼油工艺2000 m3/h循环水系统配方设计改进的情况及效果,由此证明新配方的改进是有效的,可行的.随着AA-AMPS的加入和原配方设计用药的调整,使新配方的使用效果大大优于原配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层次分析法(AHP)在香精配方选择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结合肉味香精配方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每个配方的综合评价值,为合理选择香精配方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书讯     
《洗涤剂、化妆品配方集锦》第二集共搜集配方323例,系国外最新配方。为便于读者使用方便,配方组份中的商品名均译为化学名。配方中介绍了制法、性能和使用方法。本集锦可  相似文献   

11.
民用工业中复合材料桁架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复合材料桁架的构造、分类和计算方法,突出了复合材料桁架的优越性能和在民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在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复合材料桁架杆件的多种加工工艺,并比较不同截面形式对杆件性能的影响;探讨复合材料杆件的破坏机理和分析方法,介绍节点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提出节点及连接部位存在的关键问题;根据国内外复合材料桁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阐述了复合材料桁架的性能和不同的设计方法,总结归纳影响复合材料桁架性能的关键因素和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杆件设计、节点设计和优化复合材料桁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润梅  赵祥  李双喜  刘兴华  许灿 《化工学报》2021,72(11):5726-5737
在含有颗粒介质的工作环境中下,硬质材料配对机械密封环的热力耦合变形和摩擦磨损对机械密封的泄漏和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动静环和颗粒介质的摩擦,试验测定了摩擦系数,建立了动静环热力耦合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WC-Co硬质合金和无压烧结碳化硅(SSiC)陶瓷两种硬质材料密封的温度场和端面变形规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密封间隙变化规律。试验测试分析了密封环温度、磨损前后的泄漏及表面粗糙度,讨论了端面的磨损机理,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考虑动环磨粒摩擦热的有限元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密封的温度和端面变形;耦合作用下动静环端面呈现外径脱离、内径贴合的变形,且变形差异程度随压差和转速的增大而加剧;变形导致端面磨痕分布不均匀,内径磨痕较严重。WC-Co硬质合金配对密封环的端面变形小、泄漏量小,高硬度WC颗粒对Co基体能产生很好的“阴影效应”,具有良好的耐磨粒磨损性能。SSiC陶瓷材料韧性差,易产生片状磨屑,形成过渡型磨粒磨损,材料耐磨性较差,泄漏量增加明显。在磨粒工况下,WC-Co硬质合金机械密封具有泄漏小、耐磨性强的特点。研究结果为颗粒介质中机械密封的材料应用及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同时分离甘草中有表面活性的甘草酸和黄芩中无表面活性的黄芩苷,开发了甘草配伍黄芩泡沫分离工艺。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甘草酸与黄芩苷存在相互作用,并且甘草黄芩配伍强化了甘草酸和黄芩苷的提取。以甘草酸和黄芩苷的富集比和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当温度为40℃、气体体积流量为100 ml·min-1、甘草酸初始浓度为0.2 g·L-1、甘草黄芩质量比为3:1时,获得甘草酸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11.0和73.5%,黄芩苷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分别为5.8和38.5%。通过甘草与黄芩配伍,利用泡沫分离获得黄芩中的黄芩苷。同时,与单独泡沫分离甘草中甘草酸相比,甘草酸的富集比提高了194.9%,回收率提高了23.3%。因此,甘草配伍黄芩能有效泡沫分离甘草酸和黄芩苷。  相似文献   

14.
蒋军 《化工学报》2016,67(Z1):270-275
为了排除载体孔结构变化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二氧化钛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银催化剂催化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钛表面改性α-氧化铝载体对载体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无明显影响;载体表面改性导致催化活性组分银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分散状况明显改善;经二氧化钛改性后载体表面与银的相互作用增强;对单负载银催化剂,由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均下降,改性对催化性能明显不利;对于共浸渍法制备的多组分银催化剂,低温焙烧对催化性能不利,而由经1000℃高温焙烧的二氧化钛改性载体制备的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研究表明,载体表面等电点降低及其与银的强相互作用是造成催化剂上金属银良好分散的主要原因;此外,银催化剂助剂的存在减弱了二氧化钛改性载体与银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抑制了环氧乙烷(EO)深度反应的活性,两者协同作用提升了多组分银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5.
Technology and colour are viewed as interface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humans and human activity. Examples are provided of ways of facilitating and improving access to and use of colours by commercial users of colour coatings through improvements in the accuracy of measuring and displaying colour. By analogy, the task of providing effective interfaces within the coatings industry, between the coatings industry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between the coatings industry and the public and political domain are discussed. Examples of information shortfalls are cited to illustrate how distortions arise. Examples of more effective, integrated technological, organisational and political interfacing are culled from the author's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6.
木质纤维生物质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主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是一种丰富、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其可水解制备重要化学品以及改性制备多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生物质半纤维素分子模拟应用研究进展,从半纤维素大分子形态及其与纤维素结合方式的分子模拟研究和半纤维素制备化学品及材料的分子模拟研究2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半纤维素在细胞壁中与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身的大分子形态对木质纤维生物质三大素的提取利用具有显著影响。分子模拟有利于理解过程机理,对反应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最后对分子模拟在半纤维素研究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目前半纤维素分子模拟的空白领域,主要包括半纤维素液化生产生物油、木糖异构化生产木酮糖、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结合方式以及其他的半纤维素基材料等,这些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绿色化学理念的引导下,可生物降解膜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有望成为传统分离膜材料的补充和替代品。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的不可降解分离膜材料的现状及问题,然后综述了当前较为热门的几种可生物降解膜材料,讨论了它们的发展状况,详细介绍了它们在膜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并针对它们的局限性做出了说明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随后,分析了可生物降解膜材料的生物降解机理,从分子结构角度对膜材料的可生物降解性进行了说明,这将有利于剖析膜材料生物降解的本质,进而平衡膜材料在使用中的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最后,文章对可生物降解膜材料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并指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生物降解膜材料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n (~ 750 Å) plasma polymerized films of acetylene deposited onto polished steel substrates are promising primers for rubber-to-metal bonding. The as-deposited films contained mono- and di-substituted acetylene groups, aromatic groups, and groups such as carbonyl which apparently resulted from reaction of residual free radicals with oxygen when the films were exposed to the atmosphere. There was some evidence for formation of acetylides in the interphase between the films and the substrates. Reactions occurring in the interphase between the plasma polymerized films and natural rubber were simulated using a model “rubber”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squalene, zinc oxide, carbon black, sulfur, stearic acid, diaryl-p-diphenyleneamine, and N, N-dicyclohexyl-benzothiazole sulfenamide (DCBS). It was found that zinc oxide reacted with stearic acid to form zinc stearate in the interphase between squalene and the plasma polymerized acetylene primer. Zinc stearate reacted with DCBS and sulfur to form an accelerator complex and zinc perthiomercaptides. The perthiomercaptides reacted with squalene and the plasma polymer to form pendant groups which eventually reacted to form crosslinks between squalene and the primer. In the absence of cobalt naphthenate, the formation of pendant groups and eventually crosslinks was relatively slow and the length of the sulfur chains in the crosslinks and the pendant groups was relatively long. When cobalt naphthenate was added to the model “rubber,” the reactions in the interphase between squalene and the plasma polymerized film occurred much faster and the length of the crosslinks and the pendant groups was much shorter.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水质对镜铁矿和绿泥石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Zeta电位测量、玻尔兹曼理论分析、溶液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别在去离子水和自来水浮选环境中,研究了十二胺(DDA)体系中镜铁矿和绿泥石的浮选行为及Ca2+, Mg2+对镜铁矿和绿泥石浮选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自来水对镜铁矿和绿泥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去离子水浮选环境相比,镜铁矿和绿泥石的回收率分别下降了8.01和8.99个百分点;模拟自来水环境中,Ca2+, Mg2+使镜铁矿回收率分别下降11.91和18.88个百分点,绿泥石回收率分别降低7.44和15.45个百分点。自来水浮选环境中镜铁矿和绿泥石可浮性降低主要由于自来水中Ca2+, Mg2+的抑制作用。Ca2+, Mg2+对镜铁矿的抑制作用比绿泥石强,且Mg2+的抑制效果比Ca2+明显。机理检测结果表明,Ca2+, Mg2+吸附使镜铁矿和绿泥石表面电位升高,减弱了DDA与矿物之间的静电吸附作用,促使镜铁矿和绿泥石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大、界面层内RNH3+浓度降低,使DDA与镜铁矿和绿泥石的吸附间距增大,且DDA分子分布松散度增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镜铁矿和绿泥石的上浮。  相似文献   

20.
柠檬酸和谷氨酸N,N-二乙酸优化处理污泥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柠檬酸(CA)和谷氨酸N,N-二乙酸(GLDA)处理污泥重金属,研究了试剂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以重金属去除率为表征,通过正交试验获得CA和GLDA处理重金属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增加试剂用量、降低体系pH均有利于重金属的去除,但延长反应时间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影响不明显。CA和GLDA处理污泥重金属的最佳条件分别为:CA 0.3 mol·L-1、pH 4、反应时间2 h和GLDA 0.05 mol·L-1、pH 4、反应时间3 h。最佳反应条件下,对于CA和GLDA,重金属Cd、Cu、Pb和Ni的去除率可分别达80.25%、77.75%、64.66%和75.16%,及78.57%、78.48%、64.84%和76.71%。CA和GLDA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大小顺序均为:Cd>Cu> Ni>Pb,但GLDA的处理效果优于CA。污泥经CA和GLDA处理后,污泥固相酸溶态重金属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平均达81%,残渣态重金属含量下降52.1%,而污泥液相中重金属含量则增加了17.54倍,说明重金属从污泥固相向液相转移。SEM镜检发现,污泥由处理前表面分散的絮状结构,变成更为明显的团块结构和片层结构,污泥的吸附能力下降,且体积缩小。研究结果表明,CA和GLDA处理污泥能有效降低污泥重金属含量并提高污泥固相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性,有利于污泥脱水及脱水后的进一步处理及其资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