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帕米尔构造结结构特征与构造演化
引用本文:张传林,马华东,刘晓强.帕米尔构造结结构特征与构造演化[J].地质论评,2022,68(5):1653-1673.
作者姓名:张传林  马华东  刘晓强
作者单位:1)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南京,210098;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305项目办公室,乌鲁木齐,830000;3) 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乌鲁木齐,830000;4) 新疆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成矿预测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7;5) 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乌鲁木齐,830017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2172062)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编号:2021YFC2901904- 1)的成果
摘    要:位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带西段的帕米尔构造结,自震旦纪以来经历了长期的地体裂离、寒武纪至古新世俯冲增生、始新世的最终造山及始新世至全新世大型走滑—伸展、逆冲推覆及构造隆升,记录了最完整的特提斯演化及新特提斯洋关闭后陆内隆升过程。然而,对帕米尔不同地体的构造属性、原特提斯洋俯冲极性、古特提斯阶段是否存在双向俯冲、新特提斯洋俯冲导致的盆山耦合效应以及新生代大规模碱性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等关键科学问题,仍存在很大争议。笔者等全面总结了前人对帕米尔构造结的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对帕米尔构造结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做了概括性总结。研究表明,北帕米尔既不是塔里木前寒武纪基底的一部分,也不是三叠纪增生杂岩,它的主体是寒武纪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形成的巨厚增生杂岩(530~500 Ma)。与昆仑—阿尔金不同的是,帕米尔地区的原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晚期并没有关闭,这一残留洋盆在古特提斯阶段再次扩张,形成了石炭纪—早中生代有限洋盆。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双向俯冲,中、南帕米尔相继与北帕米尔地体发生汇聚,最终拼合的时间在180 Ma左右。古特提斯洋俯冲、关闭伴随着新特提斯洋的打开和扩张,从晚侏罗世开始新特提斯洋沿Shyok缝合带北缘北向低角度或近水平俯冲(开始时间约为160~130 Ma),形成了南帕米尔—喀喇昆仑宽阔的岛弧岩浆岩带,并在中帕米尔及北帕米尔地区,发育与弧后伸展有关的地堑或半地堑沉积及具有板内特征的基性岩浆活动。新特提斯洋最终在始新世关闭(60~50 Ma左右),导致南帕米尔与洋内俯冲形成的科西斯坦—拉达克洋内弧及印度板块的最终拼合,形成了帕米尔雏形。40 Ma左右,由于俯冲板片的拆离,形成这一时期造山后碱性岩浆活动。此后,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大陆岩石圈不断汇聚,帕米尔构造结的岩石圈厚度急剧增加,沿中帕米尔一带,可能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岩石圈地幔的分界,近水平的相向俯冲导致了加厚岩石圈的拆沉,形成沿中帕米尔分布的巨量新生代碱性岩带(25~9 Ma)。

关 键 词:帕米尔  寒武纪增生杂岩  特提斯构造演化
收稿时间:2022/6/1 0:00:00
修稿时间:2022/8/10 0:00:00

Architectur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amir Plateau: A review
ZHANG Chuanlin,MA Huadong,LIU Xiaoqiang.Architecture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amir Plateau: A review[J].Geological Review,2022,68(5):1653-1673.
Authors:ZHANG Chuanlin  MA Huadong  LIU Xiaoqiang
Affiliation:1) College of Oceanography,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2) National 305 Project Office, Urumuqi, 830000; 3) Xinjiang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enter, Urumuqi, 830000; 4) Xinjiang Key Laboratory for Geodynamic Processes and Metallogenic Prognosis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Urumqi, 830017;5) School of Geology and Mining Engineeri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17
Abstract:
Keywords:Pamir  tectonic units  Cambrian accretionary complex  Tethys evolution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