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青藏高原东北隅马衔山断裂带及周缘白垩纪—新生代沉积和构造变形历史
引用本文:贺赤诚,张岳桥,李建,李海龙,孙东霞,熊金红.青藏高原东北隅马衔山断裂带及周缘白垩纪—新生代沉积和构造变形历史[J].地球学报,2019,40(4):563-587.
作者姓名:贺赤诚  张岳桥  李建  李海龙  孙东霞  熊金红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472178);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 12120114002201)
摘    要:马衔山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陇中盆地的腹地, 分隔了北部的兰州盆地和南部临夏盆地, 该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马衔山断裂带的运动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层序列, 建立了三阶段的变形历史。第一阶段近WNW–ESE向伸展作用控制了马衔山断陷盆地的伸展断陷和早白垩世河湖相沉积, 在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早期(~80–60 Ma)在NNW–SSE向挤压作用下, 断裂发生右旋走滑活动, 盆地挤压反转。该阶段的断层活动和盆地发育的板块动力主要来自亚洲大陆南部和东部陆缘新特提斯洋—古太平洋俯冲汇聚。第二阶段表征为古近纪(~60–23 Ma)构造挤压与走滑拉分盆地的发育, 晚古新世—晚始新世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宁盆地、兰州盆地、马衔山东南段等区域, 在马衔山地区这期挤压应力方向为NNE向, 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响应。第三阶段为中新世(~23 Ma–)时期。早期(~23–13 Ma)马衔山北缘断裂以正断层活动为主, 控制了断裂带东南段中新世红黏土沉积, 引张应力方向为NNW–SSE。中新世晚期(~13 Ma起)以来, 构造应力体制转变为ENE–WSW挤压, 其造成马衔山地区周缘山系的快速隆升。

关 键 词:马衔山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北隅  白垩纪—新生代  断层运动学  古构造应力场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