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利用GRACE观测数据研究苏门答腊区域的黏滞性结构
引用本文:王武星,石耀霖,孙文科,张晶.利用GRACE观测数据研究苏门答腊区域的黏滞性结构[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6):773-783.
作者姓名:王武星  石耀霖  孙文科  张晶
作者单位:[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02092422)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8BAC35805)资助致谢 德国GFZ的汪荣江教授为本研究提供了PSGRN/PSCMP程序,并在模型计算中给予指导;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顾国华研究员和邵志刚博士在GRACE数据处理和震后形变讨论中给予了帮助,在此一并致谢.非常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摘    要:本文尝试利用卫星重力观测资料和震后黏弹性松弛理论研究苏门答腊地区的区域流变结构,为更好地认识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提供依据.利用GRACE卫星重力资料,计算了2004年苏门答腊Mw9.3地震的同震及震后的重力变化.计算中使用平滑半径为500km的高斯滤波器.结果显示苏门答腊Mw9.3地震破裂东侧以陆地为主的上盘同震下沉量很大,造成约9x10^-8mS^-2的重力下降阶变,而西侧处于海水下的下盘重力同震上升较小约2x10^-8mS^-2,但其震后上升较快.流变结构对岩石的变形有很大的影响,是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取得可靠科学结果的基础.本文尝试了利用卫星重力变化时间序列来反演苏门答腊地区的黏滞性结构;即基于GRACE时变重力场,利用自重力、黏弹性、平面分层模型模拟了该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变形,并将获得的空间固定点的重力变化与GRACE重力场及点位时间序列进行比较,估计该地区的黏滞性系数在1.0x10^18PaS的量级,且断层两侧的流变参数存在差异.最后结合苏门答腊区域的构造特点讨论了黏滞性系数的影响因素.

关 键 词:苏门答腊地震  GRACE卫星  重力变化  黏滞性结构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