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铜陵矿集区印支-燕山期盖层形变场三维结构的实验重塑
引用本文:邓军,黄定华,王庆飞,孙忠实,万丽,高帮飞.铜陵矿集区印支-燕山期盖层形变场三维结构的实验重塑[J].中国科学D辑,2004,34(11):993-1001.
作者姓名:邓军  黄定华  王庆飞  孙忠实  万丽  高帮飞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3.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234051) 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计划(批准号:200101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1999043206)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批准号:03178)资助
摘    要:在野外观测和流变学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相似物理实验重塑了铜陵矿集区印支-燕山期的构造格架; 并采用“切片”与“剥层”的方法, 分解透析了矿集区盖层的这一三维变形结构. 其中, 垂直于褶皱枢纽的系列切面观察, 显示了实验模型与钻孔的剖面结构相似性; 逐层剥离分析表明, 模型各层的变形特征也与野外景观定性吻合. 通过对模型与野外现象之间平面景观和垂向结构的对比分析, 还发现此套构造格架有如下主要特征, 即: (1)三套北东向“S”型褶皱群组成了区域构造平面格局的基本框架; (2)在整体一致的统一应力场中, 不同部位、不同方位和不同层位中普遍可见不协调褶皱的分布; (3)与褶皱幅度向深部逐步衰减对应, 断裂系统的发育是由下而上逐步扩张, 且以低角度顺层滑脱断层为主体; (4)志留系层内流褶皱和劈理化高度发育的现象, 反映印支-燕山期构造层的变形效应在此层趋于中止. 这有可能暗示着志留系是该期脆-韧性变形转化的分界层次, 其下伏岩系当属另一套不同性质变形产物的事实.

关 键 词:铜陵矿集区  印支-燕山期  盖层构造格架  相似物理实验  切片与剥层  构造实体模型
收稿时间:2004-03-29
修稿时间:2004年3月29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