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儿童性虐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测量工具、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陈晶琦,;徐韬,;宫丽敏,;王惠珊,;焦富勇,;潘建平,;黄晓燕,;刘文利.中国儿童性虐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测量工具、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4):71-74.
作者姓名:陈晶琦  ;徐韬  ;宫丽敏  ;王惠珊  ;焦富勇  ;潘建平  ;黄晓燕  ;刘文利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191;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100101; [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西安710068; [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西安710061; [5]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天津300071; [6]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编号:YS704/4.1)
摘    要:目的初步掌握中国0-17岁儿童性虐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方法通过对近20年(1992-2012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获取较全面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儿童性虐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对儿童性虐待研究的测量工具、发生率现状及危险因素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测量工具:现有研究比较多的是调查16岁前发生的性虐待,多采用成年人回顾的方式进行调查。常用的测量方法是采用不记名自填式问卷对接触性和非接触性性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也有研究者使用标准化的儿童虐待量表。2发生率现状:男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0.2%-23.0%,女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为14.2%-25.5%;在性虐待发生的性别差异方面,尽管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但总体上女性遭受性虐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3危险因素:城市地区儿童遭受性虐待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儿童性虐待的报告率高于核心家庭,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体弱多病、家庭关系紧张等是儿童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关儿童性虐待问题的测量方法不一致,现有研究多为成人回顾性调查,有必要在测量工具标准化、全国流行现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关 键 词:儿童虐待与忽视  性虐待  文献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