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退行性变影响的影像学对比研究
摘    要:目的观察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不同内固定融合手术方式对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影像学影响,探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手术创伤操作相关因素对相邻节段退行性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单节段融合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50.4岁;病程4个月~42个月,平均病程36.6个月。其中钛板内固定组15例;C-jaws组14例;所有病例均行单节段融合,其中C_(3/4)1例,C_(4/5)2例,C_(5/6)22例,C_(6/7)4例;对比术前和术后影像学上邻近节段变化情况。在颈椎X射线上测量前路内固定上下缘与邻近椎体终板切线之间的距离,即钛板或C-jaws与上下椎间隙的距离;对比手术前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和邻近节段骨赘变化;在颈椎MRI T_2加权成像上评估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分级程度。统计并分析随访两组不同内固定融合方式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8.6个月。术后钛板、C-jaws上缘与邻近间隙距离分别为(1.63±0.45)mm、(4.25±0.56)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钛板、C-jaws下缘与邻近间隙距离分别为(2.85±0.48)mm、(5.75±0.36)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X射线片随访中54个相邻节段中8个相邻间隙出现不程度的退行性变。按照邻近节段退行性变影像诊断标准,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率为14.8%(8/54),其中钛板内固定组发生率为22.2%(6/27),C-jaws组发生率为7.4%(2/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20例患者获MRI随访,末次随访时,40个相邻节段中14个相邻间隙出现不程度的退行性变,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率为35.0%(14/40),其中钛板内固定组发生率为45.0%(9/20),C-jaws组发生率为25.0%(5/2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对于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手术创伤可能是导致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重要因素,手术操作破坏了颈椎前柱结构的完整性,加速了邻近颈椎节段的退行性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