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白鲫×红鲫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
引用本文:王静,肖军,曾鸣,徐康,陶敏,张纯,段巍,刘文彬,罗凯坤,刘筠,刘少军.白鲫×红鲫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45(4):371-380.
作者姓名:王静  肖军  曾鸣  徐康  陶敏  张纯  段巍  刘文彬  罗凯坤  刘筠  刘少军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育部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08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批准号: 312101039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31201980, 31272651, 31430088)、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11AA100403)、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湖南省生物发育工程与新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课题(批准号: 20134486)、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14JJ3072)、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批准号: 2014FJ3084)、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批准号: 13C523)和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摘    要:以雌性日本白鲫和雄性红鲫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了杂交子代合方鲫.对该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形态特征、繁殖特性和遗传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合方鲫的体色为青灰色,外形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表现出杂交特征.合方鲫性腺发育正常,雌雄两性可育,并且具有较高的受精率(90.2%)和孵化率(80.5%),为新品系的繁衍和群体扩大奠定了基础.合方鲫的染色体数为2n=100,DNA含量与亲本一致,是一种二倍体鱼.合方鲫的45S r DNA的ITS区包括ITS-1,5.8S和ITS-2三部分,总长度为884 bp,与亲本序列相似度较高并表现出偏向于父本遗传的特征.同时,杂交子代序列兼有双亲特异碱基位点,表现出重组现象.合方鲫5S r DNA的NTS区具有3种长度类型,序列全长为654 bp,与母本相似度为94.2%,与父本似度为95.1%,杂交子代序列具有明显的重组和突变特征,这些基因重组和突变是品种改良和新品系形成的遗传基础.本研究证明了合方鲫在遗传组成和外形方面都与其亲本有本质区别,是一种有杂种特性的后代,该杂交品种的形成在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日本白鲫  红鲫  杂交  遗传变异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