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引用本文: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1):25-34.
作者姓名:刘魁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
基金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代码为06JJD840021。
摘    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国际的和国内的背景,是回应历史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建设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因此必然要从全人类的视角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从古今文化关系的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数情况下,既是昨天的实录、今天的现实,同时也是明天的预示;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角度看,吸纳外来文化和继承原有传统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所形成的张力对于创造新的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非物质遗产大都是农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今天对它的保护便包含着许多悖论。例如,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结构性对象的解构性保护,对传承人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都隐含着诸多两难的问题,期待着文化行政部门、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给出两全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贯彻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从根本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对创造、享有和传承该文化遗产的人的保护;同时,对这一遗产的切实有效的保护,也特别依赖于创造、享有和传承这一遗产的群体。促进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人  悖论  整体性原则  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文章编号:1007-905X(2007)01-0025-10
修稿时间:2006年10月20

On the Protection of Chines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Global Context
Liu Kuili.On the Protection of Chines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Global Context[J].Henan Social Sciences,2007,15(1):25-34.
Authors:Liu Kuil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