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热带印度洋-太平洋三极模态的理论探讨
引用本文:连涛,陈大可,YouMin TANG,金宝刚.热带印度洋-太平洋三极模态的理论探讨[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1):169-186.
作者姓名:连涛  陈大可  YouMin TANG  金宝刚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杭州310058 [2]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 [3]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Northern British Columbia, Prince George BC V2N 4Z9, Canada; [4]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3CB430302)、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编号:20110501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128204,41106019,41106020)资助
摘    要:热带太平洋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 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现象是过去几十年里海洋与气候研究的重点.随着近年来印度洋偶极子模态(Indian Ocean Dipole,IOD)的提出,热带印度洋中的短期气候变化也逐步被重视.然而,人们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更多的是局限在单个的海盆之内,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观测表明,在年际间尺度上,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和海表高度异常(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SSHA)等物理量的有着很明显的反向变化趋势.对这种反向变化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解释:由于双圈沃克环流在暖池区幅聚上升,海表风场在热带印度洋为西风,在热带太平洋为东风;它们通过驱动海水的上翻使得热带西印度洋与东太平洋SSTA变冷,SSHA变低,同时也通过暖水的堆积使得暖池区SSTA升高,SSHA增加.这样就在整个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形成了一个SSTA和SSHA的三极子结构.随着热带印度洋-太平洋上空沃克环流圈的增强或减弱,两个海洋之间的反向梯度关系也会随之做相应的调整,并通过梯度与沃克环流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得以维持.这一振荡模态被称为印-太三极子(Indo-Pacific Tripole,IPT).本文将通过资料分析和一个简单的概念模型来讨论IPT模态的发展和变化机制,并着重考虑ENSO与IOD对IPT模态的影响.该模型包含了最基本的海洋与大气的物理变量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更深层次地理解和研究热带地区短期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考.

关 键 词:厄尔尼诺  印度洋偶极子  印-太三极子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