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垂向分布与煤储层吸附—渗流特征
作者姓名:郭晨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1ZX05034);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3-009);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编号:CXZZ13_0943)联合资助.
摘    要:通过系统采集黔西比德—三塘盆地2口典型钻孔的煤与岩石样品,对岩样分别开展压汞、突破压力、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实验,对煤样开展压汞与液氮测试,以探索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以及多煤层与多含气系统叠置条件下煤储层的吸附与渗流特征,结果表明: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了煤层围岩渗流能力的垂向变化,进而控制了含气系统的垂向分布,具体表现为最大海泛面位置发育区域稳定分布的海相泥岩,其中黄铁矿、菱铁矿、碳酸盐胶结作用强烈,岩性高度致密,孔隙极不发育且突破压力较高,可构成区域性的隔水阻气层;而层序界面附近岩层由于沉积间断时期的暴露、冲刷、淋滤造成次生孔隙发育,增强了岩层的渗透性能,使得相邻煤层存在含气性联系。基于此认识,以最大海泛面为界,将含煤地层划分为1~5号煤、6~13号煤、14~21号煤、22~32号煤及33~35号煤共5套独立含气系统。2号煤和35号煤具备有利于煤层气渗流的孔裂隙系统,其他煤层的渗流条件较差,6号煤具有较强的煤层气吸附储集能力,2、16、23、35号煤次之,21、30、32号煤吸附储集能力较差。

关 键 词:比德—三塘盆地  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  形成机制  煤储层  孔隙结构  渗流  吸附
收稿时间:2014-04-17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天然气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然气地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