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西南思茅地体中部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陆内地壳变形特征
引用本文:仝亚博,杨振宇,王恒,张旭东,安纯志,徐颖超,赵越.中国西南思茅地体中部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陆内地壳变形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4(1).
作者姓名:仝亚博  杨振宇  王恒  张旭东  安纯志  徐颖超  赵越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DZLXJK201207);中国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12016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162);国家深部探测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08-01-01)联合资助
摘    要:对我国西南地区思茅地体中部巍山和五印地区白垩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获得了两个地区的高温剩磁分量并通过了褶皱检验.巍山剖面特征剩磁方向为Ds=64.3°,Is=48.5°,k=54.6,α95=4.7°;五印剖面特征剩磁方向为Ds=15.4°,Is=44.8°,k=212.0,α95=4.6°.通过思茅地体磁偏角变化与兰坪—思茅褶皱带构造线迹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思茅地体内部差异性旋转变形受控于思茅地体弧形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通过青藏高原东南缘走滑断裂带活动年代分析,确定兰坪—思茅褶皱带蜂腰构造部位形成于两期构造事件,早期构造变形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北北东向挤压缩进有关,后期构造变形与川滇微地块发生顺时针旋转时南向挤出运动有关.以华南板块稳定区白垩纪古地磁极为参考极,计算得出巍山和五印相对于华南板块分别发生了10.5°±6.0°和3.8°±4.9°的南向运移量.通过选取思茅地体内部构造形态较稳定的巍山和普洱地区白垩纪古地磁极为参考极,计算得出五印相对于巍山和普洱分别发生了3.4°±5.0°和3.1°±5.4°的北向纬向运移,表明五印和和巍山之间自印亚碰撞以来经历了较大规模的北向地壳缩短变形作用.

关 键 词:白垩纪  古地磁  思茅地体  弧形构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