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经颅运动皮质区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引用本文:白玉龙,胡永善,林伟平,俞仁康,徐一鸣.经颅运动皮质区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19-7021,i005.
作者姓名:白玉龙  胡永善  林伟平  俞仁康  徐一鸣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040 [2]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200040
摘    要:背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如何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传导功能的恢复仍是医学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以往已证实磁刺激在动物模型上应用安全性的基础上,探讨经颅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学和组织学变化。目的:观察经颅运动皮质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和组织学变化,探讨其促进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地点和材料:1998/1999实验在复旦大学医学院手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和肌电图研究室、复旦大学电镜中心和复旦大学病理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为20只雄性SD大鼠(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医动字第02-33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磁刺激组,并用苦味酸标记编号,每组10只(1~10号)。干预: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磁刺激组大鼠在手术次日开始作经颅皮质磁刺激(刺激频率为6次/min,磁场强度为1T),1次/d,20min/次,共20次。对照组不作磁刺激,但同样置于和磁刺激组相同的笼内,1次/d,20min/次,共20次。用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方法分别观察磁刺激对受损坐骨神经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经颅磁刺激和对照组受损坐骨神经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结果:磁刺激组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2.65&;#177;0.07),(0.47&;#177;0.21)ms]在经皮神经电刺激和直接神经电刺激检查时均较对照组(3.46&;#177;0.53),(2.27&;#177;0.88)ms]缩短,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磁刺激组神经传导速度也较对照组快,但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磁刺激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12826&;#177;1678),其数目较对照组(6506&;#177;779)多,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磁刺激组髓鞘的结构也较对照组清晰完整。结论:经颅运动皮质区磁刺激可能具有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关 键 词:磁刺激  对照组  周围神经再生  经颅  运动皮质  髓鞘  神经传导速度  促进  复旦大学  显著性差异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