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袁文平,蔡文文,刘丹,董文杰.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4(5).
作者姓名:袁文平  蔡文文  刘丹  董文杰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碳循环遥感模型”(编号:41322005);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基于碳卫星的遥感定量检测应用技术研究”(2013AA122003)资助
摘    要: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一直是全球变化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对其模拟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碳循环要素的模拟精度,也关系到能否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遥感数据因其能够提供时空连续的植被变化信息,在区域植被生产力的模拟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目前遥感模型可以分为统计模型和过程模型2类。前者主要基于植被指数等与观测值的统计关系,从最初的线性关系发展到利用回归树等多变量的统计模型。后者则是基于光能利用率原理,借助于遥感数据的时空连续性实现对区域和全球植被生产力的准确评估。然而,这些模型在计算植物冠层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比例、环境对最大光能利用率的限制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一些关键的生态系统过程描述不完善,总体而言模拟能力仍然有待提高。此外,遥感数据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动态植被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中,为模拟提供植被类型、叶面积指数等关键的输入数据。后续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改进模型公式,发展集合预估算法,并应考虑由于输入数据和参数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区域模拟误差,以提高对区域植被生产力的模拟精度。

关 键 词:植被生产力  遥感  光能利用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