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SOM的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摘    要:浮游植物能够产生氧气并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维持其他生命的生存,进而保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大意义。为研究寒旱区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并结合完全连接法,将乌梁素海浮游植物分为8个群落类型,分别为群落Ⅰ(蓝藻Cyanobacteria-绿藻Chlorophyta-硅藻型Bacillariophyta)、群落Ⅱ(蓝藻型)、群落Ⅲ(硅藻型)、群落Ⅳ(硅藻-绿藻型)、群落Ⅴ(硅藻-蓝藻型)、群落Ⅵ(绿藻-硅藻型)、群落Ⅶ(绿藻-硅藻型)、群落Ⅷ(绿藻-硅藻-蓝藻型)。分类结果显示,各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呈现明显特征,优势种的分布具有显著的规律性。利用Kruskal-Wallis方法分析群落类型间环境因子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各群落类型的水深、水温、p H、总磷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透明度、总氮、电导率显著性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群落类型与其环境因子的分析,结合国内外浮游植物功能群及其生境的研究,发现优势属小环藻(Cyclotella)、舟形藻(Navicula)、衣藻(Chlamydomonas)适应低温、浅水及高营养盐的水域环境;栅藻(Scenedesmus)、绿球藻(Chlorococcum)、针杆藻(Synedra)适应总氮、总磷浓度均较高的水域环境;而平裂藻(Merismopedia)、色球藻(Chroococcus)适应高温、深水、总磷浓度较低的水域环境。温度是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决定因子,而氮磷比可能是影响群落组成的又一重要环境因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