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王俊力,鄢翎,伍燕,徐小雅,师路,刘蔺.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2).
作者姓名:王俊力  鄢翎  伍燕  徐小雅  师路  刘蔺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三六三医院呼吸科;航空工业三六三医院超声科;航空工业三六三医院胸外科
摘    要:目的评价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发生率及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呼吸科住院的川西高原地区的COPD患者26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分级:GOLDⅠ级92例,GOLDⅡ级116例,GOLDⅢ级39例,GOLDⅣ级14例。患者常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收缩压(PASP)≥40mm Hg(1mm Hg=0.133kPa)拟诊为PH。结果 PH发生率为29.88%。Ⅰ级PH发生率为19.57%,明显低于Ⅱ级的34.48%和Ⅲ~Ⅳ级的3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P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血氧饱和度、B型钠尿肽、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存在相关关系(r=-0.297、-0.303、0.255、0.302、-0.336、0.39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V1%、MPV为PH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原地区COPD患者中PH发生率较高,FEV1%较低、MPV较高的患者更易发生PH。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