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川西高原4种高山海棠的根茎解剖结构特征及其抗旱响应策略分析
引用本文:陈小红,徐 扬,刘 韩,李 倩,康喜坤.川西高原4种高山海棠的根茎解剖结构特征及其抗旱响应策略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7,37(7):1296-1302.
作者姓名:陈小红  徐 扬  刘 韩  李 倩  康喜坤
作者单位:(1 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院,成都 611130;2 甘孜州林业科学研究所,四川康定 626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1BAC09B05)
摘    要:采用石蜡制片法对川西高原区4种高山海棠的根、茎解剖结构进行观测分析,明确根茎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揭示高山海棠的抗旱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4种海棠植物根茎的解剖构造基本相似,根由周皮组织和维管组织构成,茎由周皮组织、皮层薄壁组织、维管组织和髓组成。(2)根茎中均发现特化结构:根系中木射线细胞增宽至6~8列,有利于增强植物根系的水分横向运输;茎中的栓内层厚壁细胞、环髓带中的厚壁细胞以及导管周围的"假薄壁细胞"均是增强水分输导和机械支持的特化结构特征。(3)4种高山海棠植物在响应干旱逆境时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其中,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主要通过根茎中发达的输导组织响应干旱逆境,花叶海棠(M.transitoria)根中强壮的韧皮部和茎中发达的髓结构使之能很好地适应干旱环境,山荆子(M.baccata)通过根中孔径较大的导管和茎中强大的韧皮部来响应干旱逆境,湖北海棠(M.hupehensis)根系中发达的栓内层、韧皮部结构和茎中宽广的髓结构使得干旱适应能力增强。

关 键 词:高山海棠    解剖结构    抗旱性    川西高原

Root/Stem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Malus Plants in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and Their Drought Adaptation Strategy
CHEN Xiaohong,XU Yang,LIU Han,LI Qian,KANG Xikun.Root/Stem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Malus Plants in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and Their Drought Adaptation Strategy[J].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2017,37(7):1296-1302.
Authors:CHEN Xiaohong  XU Yang  LIU Han  LI Qian  KANG Xikun
Abstract:
Keywords:Malus plants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drought resistanc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