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花兜兰的分布现状及生境研究
引用本文:唐凤鸾,盘波,赵健,韦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花兜兰的分布现状及生境研究[J].广西科学,2021,28(5):491-498.
作者姓名:唐凤鸾  盘波  赵健  韦霄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 5410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085)和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D18281077)资助。
摘    要:为有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采用查阅资料、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白花兜兰的地理分布、生境和资源现状,并对其分布区气候特征、土壤养分和植被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花兜兰主要分布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环江县、罗城县、都安县和贵州荔波县的石灰岩山上,位于107°53''-108°35'' E,23°56''-25°19'' N,垂直分布高度为224-850 m,其中535-743 m较为常见。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为15.3-21.5℃,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10℃;年降水量为1 388.7-1 752.5 mm,多集中于4-8月,年均相对湿度为75%-83%。白花兜兰种群位于坡度大于30°山体的中上部,植株生长于荫蔽度大于60%的岩壁上,土壤稀少。种群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个体数量不足100丛,并以1-20丛居多;80%种群的植株年龄老化,属于衰退型种群。少数位于潮湿环境的种群生长有大量种子幼苗,具有一定自然更新能力。种群土壤主要为黑色石灰土,pH值为7.95-8.27,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和交换性钙含量丰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保护区内种群所在群落植被保存良好,保护区外原始植被破坏严重。群落植被由分布于49科80属的94个物种组成,且广西和贵州分布区的植被种类相似度极低。调查新发现白花兜兰野生种群6个,扩大了分布范围和资源数量。潮湿环境有利于白花兜兰种子自然萌发。本研究基本掌握了白花兜兰的地理分布、资源状况和主要生态特征,为其资源保护和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键 词:白花兜兰  极小种群  地理分布  生境  土壤营养
收稿时间:2021/8/17 0:00:00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of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aphiopedilum emersonii
TANG Fengluan,PAN Bo,ZHAO Jian,WEI Xiao.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of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aphiopedilum emersonii[J].Guangxi Sciences,2021,28(5):491-498.
Authors:TANG Fengluan  PAN Bo  ZHAO Jian  WEI Xiao
Affiliation: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Guangxi Zhuangzu Autonomous Region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ilin, Guangxi, 541006, China
Abstract:
Keywords:Paphiopedilum emersonii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habitat  soil nutritio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