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视差理论史研究的新进展
引用本文:董杰.视差理论史研究的新进展[J].科技导报(北京),2012,30(21):80-80.
作者姓名:董杰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讲师
摘    要: 日食理论是传统数理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代各文明的日食理论中,视差算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算法。日食的食甚、食分、食限、起讫时刻以及持续时间的计算,都与视差算法密切相关。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Hipparchus)在公元前2世纪即已发现视差现象,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在《至大论》中,详细论述了视差的成因和计算,以及视差对日食计算的影响。在中国,视差现象最早为公元6世纪天算学家张子信所发现,唐代徐昂在《宣明历》中设计日食三差,基本奠定了中国古代视差理论的基本框架。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导报(北京)》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导报(北京)》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