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95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引用本文:闫蓉,宋政军.95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与预后[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6).
作者姓名:闫蓉  宋政军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摘    要:目的对现有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6年2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DILI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史、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情况及转归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引起DILI的药物所治疗的基础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占25.26%(24/95),其中结核占23.16%(22/95)。导致DILI的药物中,最常见的为中药类,占44.21%(42/95),其次为抗结核药物,占22.11%(21/95)。从服药至产生肝损伤的时间以15~30 d最常见。DILI的症状中以纳差最为常见,最常出现的阳性体征是黄疸。DILI的实验室肝功能检查以ALT升高最为明显。最常见的DILI类型是急性肝细胞损伤型。DILI患者大多数预后良好,经停药及治疗后,治疗有效者(包括治愈和好转)占95.79%(91/95)。年龄比值比(OR)=0.054,95%可信区间(95%CI):0.002~0.076,P=0.037]、ALP(OR=0.004,95%CI:0.001~0.006,P=0.043)、TBil(OR=0.028,95%CI:0.001~0.039,P=0.035)、DBil(OR=0.008,95%CI:0.001~0.014,P=0.036)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DIL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漏诊及误诊,临床医师要合理用药,监测药物可能出现的肝毒性反应,还需加强安全用药的公众健康教育。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