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监察法》派驻条款之合理解释
引用本文:秦前红,石泽华.《监察法》派驻条款之合理解释[J].法学,2018(12):65-75.
作者姓名:秦前红  石泽华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14JZD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家监督体系形成"人大监督—专责监督—内部自治"的三维共治格局。实施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纳入"派驻全覆盖",其他单位和企业应以不派驻为原则、派驻为例外,并理顺其内部监督与国家监察之关系。"所管辖的行政区域"仅指"基层行政区"和"非行政区的区域",在"地区""盟""旗"设立的监察委员会是独立一级监察机关。监察派驻机构因资格取得而非名义代表的实质,由此形成其"产生于内、独立于外、接受监管"的相对地位,以及在权、名、责三要素上游走于形式分离与实质牵连之间的主体特征。监察派驻应以"工作需要"为实质要件,不得以派驻机构"取代"独立一级监察机关;其审批程序应区分单位和区域两种不同情形,以上级机关批准为底限,对区域派驻须经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关 键 词:监察机构  派驻主体  根据授权  内部监督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